绩效考核规划书
一、实施目的和意义
1.有效控制并分解企业战略目标,更好的把控实施结果;
2.优化薪酬结构,使“岗位--权责--胜任力--薪酬”相匹配;
3.激发员工潜能和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节省管理成本;
二、实施规划与步骤
(一)岗位价值评估
这是实施绩效考核的前提条件,属于基础准备工作。
具体而言:
1.重新进行岗位分析,分析重点为:
(1)胜任力模型(2)界定职责权限,产生岗位说明书
该项操作需要与各店长访谈调研,并且通过抽样观察“以点带面”来量化某一样本代表群体的工作时效
2.依据岗位分析,进行职级划分
依据岗位贡献度(对门店员工而言,以销售能力为核心)来划分职级,可以采取“一职多级”和“一级多等”策略
一职多级:即同是销售人员,可以有不同级别,如销售员一级、销售员二级、销售员三级等等;
一级多等:即同一级别可以是不同岗位,如资深送货小弟也许相当于销售员3级,也享受等同于该职级的薪资福利;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门店兼有销售任务的组长、柜台长等也应依据销售能力来划分,担任管理岗位的可采用岗位补贴的形式,以弥补销售等级上的差别。
职级划分是考核指标设定和绩效奖金发放的基础依据,也是薪酬结构和薪资调整的重要参考。
该部分规划图如下:
(二)团队KPI指标设定及考核标准、制度设立
以我企目前状况而言,对门店全员设置KPI指标显然不太现实,较为可行的有两种选择:
第二种是以柜台为单位,以团队业绩目标完成情况为考核重点,业绩目标应下达至各柜台,辅以其他企业当前大力提倡的核心项,指标不超过5个,也要有计算和衡量标准,最终换算成该团队的绩效得分。
如下表例二所示:
例表二:
针对团队的绩效考核具有普适性,无论哪个柜台都可按此标准,考核的关键是各柜台(也就是各团队)业绩指标设定要科学、合理,至少部分柜台经努力后可以达到甚至超越,这种指标既可由公司总部直接下达,也可以就店面目标进行分解。
绩效奖金的设置类似于“团队提成”,多超多得,无需设置固定金额。
绩效得分与奖金的比例依然可以设置差额,梯级配置。
(三)奖励幅度与人力成本核算,将绩效与薪酬挂钩
绩效考核与薪酬结构直接相关,因为既然有考核就必须有奖励。
绩效奖金的设置应该有周密的人力成本核算,尤其是与营业额和利润息息相关。
绩效奖金本质上来讲是薪酬中变动的那一部分,其目的是为了创造更多的业绩和回报更大
的利润。
在做企业内部的人力成本核算时,除了考量自身的经营状况,还应参考同行业的一般水平。
不同行业差距很大,但就零售行业而言,“一般工资总额占营业总额的比例在10%-15%之间,占利润的比值约在30%-50%(注:这里所说的工资总额可视为人工成本,包括社保等各种税费)。
可用绩效奖金总额=工资总额-固定工资总额-其他税费(如残疾人税、医社保等)
由此即可算出企业可动用的绩效奖金额度,再具体到每人每月的绩效奖金
张三的当月工资就变成了:
工资总额=基本工资+管理岗位补贴+绩效奖金+其他
备注:职级工资即按销售能力来衡量的固定工资,参与销售的管理层与普通销售人员的职级工资应在同一序列。
第二种以柜台(即团队)为绩效考核对象,团队奖金实质上来源于团队业绩提成,重点是团队奖金提成比例以及团队奖金分配问题。
仍以前面所举百汇店馅饼柜为例,假设我们按柜台销售利润的5%提成,本柜台有5名员工,销售员三级2人,销售员二级2人,销售员一级1人,按职级序列等比提成,职级就等同于贡献度,每高一个级别可以多拿一份,那么原来的表格就变成了例表四:被考核柜台:百汇店馅饼柜日期:2013年8月
这种绩效考核方式对我们企业较为适用,在保证企业营业额稳步增长的前提下,每个销售员的积极性也能被充分调动。
奖金发放的依据是职级定位,职级划分可以每个季度或每隔半年做一次晋升评定。
三、客观条件分析
目前市场突变,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转型都远未成功,我企实际上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
进行绩效考核虽然意义重大,但时机是否恰当,尚需企业领导综合考量,现就三个方面对绩效考核将面临的条件分析如下:
(一)有利条件
1.企业层面:外界市场环境剧烈变化,转型期的任务愈加迫切,却是推行改革
的良机,以中小企业发展10年有一次3-5年的转型期为基准,留给我企的时间仅剩2-3年。
2.门店层面:店长们普遍希望能依据能力而非工龄来确定薪酬,90后员工尤其
如此。
3.人力资源部:从企业战略角度出发,希望制定更加公平合理的激励制度,也
借此拓展在门店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二)不利因素
1.企业层面:(1)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战略的一项核心要素,属于深层次变革,
一旦推行,势必减损部分老员工的既得利益,可能会遇到不少阻碍,十分考验企业领导的决心和魄力;(2)推行绩效管理是我企面临的一项新事物,在如今内外交困的局面下,企业上下能在多大程度上接受这个新事物还难以预计;
2.门店层面:(1)店长虽然希望以能力来确定年轻员工的薪酬,但又不想降低
不合标准的老员工的等级,接受并支持的强度取决于新制度对老员工的“关怀”程度;(2)门店员工对绩效考核不了解,初始阶段可能会产生恐惧心理,或集体抗拒,需要对可能产生的情况有充分预计;
3.人力资源部:(1)我企人力资源部从业人员尚无对绩效管理的完全把控能力,
属于摸索中前进;(2)若要推进此项工作,需要部门内部更紧密配合,前期准备阶段需要整个部门都对该项任务倾注较多精力;
四、时间周期预计(以最短时间计)
(一)绩效体系建立与准备阶段(需耗时3-5个月)
该阶段各方行动事项:
岗位价值评估与招聘、培训等未来规划关系密切,无论绩效考核体系建立后是否马上实施,但前期的准备工作一定要先行开展。
若从2014年1月份正式着手,预计2014年6月份可建立门店绩效考核体系。
(二)绩效考核推广与实施阶段(预计1年可内化)
绩效考核体系建立的所有准备工作完成后,就可以择机推广实施,一般而言,关系到员工重大利益的新制度实施都不是一蹴而就,需要经历几个阶段的调试。
总的来说,岗位价值评估是人力资源的基础性工作,对招聘定位、培训规划、薪酬结构、绩效考核等几个模块而言,都是重要依据。
后台基础不牢,前台的显性工作就会显得凌乱。
而薪酬和绩效显然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部分,自然也是“攻坚”的部分,能否付诸行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领导改革的决心和魄力。
倘若该计划能付诸实施,我企人力资源模块将基本齐备,人力资源部的作用也更为凸显,这也是企业各职能部门转型的其中一环。
倘若不能全面实施,为了现有工作的规范,“岗位价值评估”这一基础性工作也应先行开展,把“地基打牢”,为后续行动奠定基础!
人力资源部
2013年10月18日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