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基础理论课件
练拳对人体各部位的姿式要求:
头、颈、肩、肘、腕、胸、背、 腰、脊、胯、臀 肩:平正松沉,不可上耸、前扣或后张 腕:下沉“塌腕”,劲力贯注,不可松软
基本手型、步型
第二阶段:熟练阶段
掌握太极拳的动作 规格,体现太极拳的运 动特点,仔细用身体体 会练拳的要领,熟练掌 握身体各部位姿式。
第三阶段:风格形成阶段
太极拳起源
• • • •
陈家沟起源说 张三丰创拳说 王宗岳创拳说 武当山创拳说
2007年8月21日,国家武 术管理中心在河南省温县陈家 沟,举行了“中国武术太极拳 发源地”的挂牌仪式。挂牌仪 式肯定了陈家沟起源说,肯定 了最早太极拳是由陈王庭所创 的陈式太极拳,为太极拳源流 问题的争论画上了一个大大的 句号。
太极拳基础理论
1.太极拳的定义 2.太极拳的起源、流派与开展 3.太极拳的作用 4.如何练好太极拳
什么是太极拳
太极拳是一种柔和、缓慢、轻灵的拳术。
“太极”一词源出《周易》,含有至高,至极,绝对,唯一的意思。 太极拳是中国拳术之一,早期曾称为“长拳”“棉拳”“软手”“十 三势”,它属于套路武术中拳术的内家拳。
在国外的开展
太极拳在国外受到普遍欢迎。欧美、东南亚、日本等国家和地区 都有太极拳活动。《纽约新闻日报》呼吁人们参加太极拳运动,说 “太极拳是一项身心合一的运动”。
中国武术代表团将于5月8日 集结,5月13日出发,17日正式开始 在美国的表演之旅
如何练好太极拳
第一阶段:基础阶段
打好基础,心平气和。 要求练拳时正腰、收颚、 直背、垂间,平心静气, 有飘然腾云之意境
创始人:孙禄堂
特点:进步必跟、退步必撤、进退相随、动作舒展灵 活、敏捷自然。每转身“开”“合”相连。所以又称“开 合活步太极拳”
创始人:武禹襄
武禹襄 ,初学同乡杨露襌大架动作,后慕名至陈家 沟,求长兴公教拳,因其年岁已高(80余岁),不再传拳, 其子耕耘走镖山东,不在身边,但见他求学心切,便将其 介绍给陈氏同族十五世陈清萍。陈凊萍的拳架小而紧凑, 加圈缠丝,是陈氏小架拳派的支流。武禹襄学拳很下功夫, 潜心专练。在杨式大架和陈氏小架的基础上演变成为现在 的武式太极拳。
创始人:吴鉴泉
吴式太极拳是在杨式太极拳基础上发展创新而来,始 于满族人全佑。全佑先生得杨露禅、杨班侯父子真传,又 吸取陈、扬两家拳法精华,从而技艺精湛,深得太极之真 谛,两者互相融合吸取,经其子数十年融化与拓展,形成 一种柔化为主,拳架紧凑,拳法细腻,轻灵圆活的新架, 遂以吴式命名区别于其它太极拳。 特点:松静自然、招招连绵、环环相扣,外松内紧, 棉力裹针,内实精神,形成了架式大小适中,柔和紧凑的 特点。
太极拳流派
• • • • • 陈式太极拳 杨式太极拳 吴式太极拳 孙式太极拳 武式太极拳
创始人:陈王庭
为各派中传播历史最 悠久的太极拳,仍保留古 老的发力、跳跃、震脚动 作,运动力量较大,速度 快慢相间,动作多做螺旋 缠绕,柔中寓刚、刚中寓 柔、刚柔相济、缠丝旋转。
创始人:杨禄禅
杨露禅幼年从师陈家沟的陈长兴,成年后返京传习太 极,经杨澄甫修定成型,称为流传最为普遍的大架杨式太 极拳。 特点:拳式中正舒展,动作均匀柔和S官方微博
@kingsoftwps
太极拳的作用
• • • • • • 增加神经系统的灵敏性 畅通经络、血管、淋巴及循环系统 治疗慢性消化管道疾病消除压力 改进柔韧度、肌力及肌耐力 提高心肺功能 了解修身处世之道
在国内外的开展
• 在国内的开展
在国内练习太极拳的人非常多,公园、街头、体育场就有大批太 极拳爱好者。
在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太极拳表演中,更是做出了是国内外许多太极拳爱 好者叹为观止的表演
劲力的运用和意念、呼 吸、动作的自然结合,从 而逐渐形成自我的风格, 并在所学基础上不断创新 拓展。
课后小结
• 重点:太极拳的定义、流派及其特点
• 难点:太极拳的练习要领
• 作业:课下通过进一步了解,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拳术,说说有怎么样 的练习要领,怎么才能练好太极拳,形成一篇1000字左右的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