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非良导体热导率的测量带实验数据处理

非良导体热导率的测量带实验数据处理


(6)
.
.
将(6)带入(2)式即得 =
(7)
【实验仪器】
1.EH-3 型数字化热学实验仪
图 3. EH-3 型数字化热学实验仪
.
.
图 4. EH-3 型数字化热学实验仪
2.
测导热率的 实验装置
游标卡尺
加热盘、待测样品橡胶盘、散热铝盘
量程: 0~125 mm 分度值: 0.02 mm
仪 0.02 mm
C 内有加热用的电阻丝和用作温度传感器的热敏电阻,前者被用来做热源。首先,
.
.
可由 EH-3 数字化热学实验仪将 C 内的电阻丝加热,并将其温度稳定在设定的数 值上。B 的热导率尽管很小,但并不为零,固有热量通过 B 传递给 A,使 A 的温 度 TA 逐渐升高。当 TA 高于周围空气的温度时,A 将向四周空气中散发热量。由 于 C 的温度恒定,随着 A 的温度升高,一方面通过 C 通过 B 流向 A 的热流速率不 断减小,另一方面 A 向周围空气中散热的速率则不断增加。当单位时间内 A 从 B 获得的热量等于它向周围空气中散发的热量时,A 的温度就稳定不变了。
求出 A 盘在 T 附近的冷却速率 dT 。
2
dt
(3)用游标卡尺测出待测板 A 的直径 2R A 和厚度 hA ,记下 A 盘的质量 m 铝 。
(4)根据式(7)出待测材料的导热系数 。
【实验数据及误差分析】 A T2=51.58℃ B T1=57.27℃ To=3℃
A 在 T2 时的冷却曲线数据
设有一厚度为 l、底面积为 S的薄圆板,上下两底面的温度 T,T不相等, 且 T1>T2,则有热量自上底面传乡下底面(见图 1),其热量可以表示为
(1)
.
.
图 1 测量样品
式中,
为热流量,代表单位时间里流过薄圆板的热量; 为薄圆板内热
流方向上的温度梯度,式中的负号表示热流方向与温度梯度的方向相反; 为待
表 1 实验仪器
【实验内容】 (1)建立稳恒态 ○1 如图 3、图 4 所实验装置,连接好电缆线,打开电源开关,“测量选择”开
关旋至“设定温度”档,调节“设定温度粗选”和“设定温度细选”钮,选择设 定 C 盘加热为所需的温度(如 80℃)值。
○2 将“测量选择”开关拨向“上盘温度”档,打开加热开关,观察 C 盘温度 的变化,直至 C 盘稳定恒定在设定温度(如 80℃)。
在读取稳态时的 T 和 T 之后,拿走样品 B,让 A 盘直接与加热盘 C 底部
1
2
的下表面接触,加热铝盘 A,使 A 盘温度上升到比 T 高 3 左右,再移去加热盘 C, 2
关闭加热开关,“测量选择”开关拨向“下盘温度”档,让铝盘 A 通过外表面直
接向环境散热(自然冷却),每隔一分钟记下相应的温度值,作出 A 的冷却曲线,
t
0
T 51.58+ ℃ 5
54.0 1
53.2 6
52.4 7
51.7 2
51.0 4
50.3 5
49.6 6
48.0 1
48.3 5
51.58-5
dT
dt -0.83
表2
.
.
由图得 n= dT = 0.83 dt
图5
稳恒态57.26 5.67
.
本科实验报告 (阅)
实验名称:非良导体热导率的测量
实验 11 非良导体热导率的测量
【实验目的和要求】 1.学习热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学习测量非良导体热导率的基本原理的方法。 3.通过做物体冷却曲线和求平衡温度下物体的冷却速度,加深对数据图事法的理 解。 【实验原理】
热可以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 分,这种现象叫做热传递。热传递的方式有三种:传导,对流和辐射。
(4)
于是有
(5)
但要注意,A 自然冷却时所测出的
与试验中稳恒态时 A 散热是的热流速
率 是不同的。因为 A 在自然冷却时,它的所有外表面都暴漏在空气中,都可以
散热,而在实验中的稳恒态时,A 的上表面是与 B 接触的,故上表面是不散热的。 由传热定律:物体因空气对流而散热的热流速率与物体暴露空气中的表面积成正 比。设 A 的上下底面直径为 d,高为 h,则有
测薄圆板的热导率。 如果能保持上下两底面的温度不变(稳恒态)和传热面均匀,则
,于是
(2)
得到 关键 1.使待测薄圆板中的热传导过程保持为稳恒态。 2.测出稳恒态时的 。
1.
建立稳恒态
为了实现稳恒态,在试验中将待测薄圆板 B 置于两个直径与 B 相同的铝圆柱 A,C
之间,且紧密接触,(见图 2)。
图二 测量装置
2 51.58 57.26 5.68
3 51.56 57.26 5.70
4 51.55 57.26 5.71
5 51.56 57.26 5.70
6 51.56 57.27 5.70
表3
6
(x x )2
S= n 的不确定度: S A t
冷却速度。 A 的冷却速度可通过做冷却曲线的方法求得。具体测法是:当 A、C 已达稳恒
态后,记下他们各自的稳恒温度 T2,T1 后,再断电并将 B 移开。使 A,C 接触数 秒钟,将 A 的温度上升到比 T2 高至某一个温度,再移开 C,任 A 自然冷却,当 TA 降到比 T2 约高 To(℃)时开始计时读数。以后每隔一分钟测一次 TA,直到 TA 低于 T2 约 To(℃)时止。测的数据后,以时间 t 为横坐标,以 TA 为纵坐标做 A 的冷却曲线,过曲线上纵坐标为 T2 的点做此曲线的切线,则斜率就是 A 在 TA 的自然冷却速度,即
○3 再将“测量选择开关拨向“下盘温度”档,观察 A 的温度变化,若每分钟 的变化
.
.
△ T A 0.1℃,则可认为达到稳恒态。记下此时的 A 和 C 的温度 T 2 和
T。 1
时间测量:按动“启动”钮一下,即开始计时;再按动“启动”钮一下即暂停计 时;按动“复位”钮,即归零。
(2)测 A 盘在 T 2 时的自然冷却速度
2.测量稳恒态时的
因为流过 B 的热流速率 就是 A 从 B 获的热量的速率,而稳恒态时流入 A 的热 流速率与它散发的热流速率相等,所以,可以通过测 A 在稳恒态时散热的热流速 率来测 。当 A 单独存在时,它在稳恒温度下向周围空气中散热的速率为
(3)
式中, 为 A 的比热容; 为 A 的质量;n= T=T2 成为在稳恒温度 T2 时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