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年级下册unit2语法课说课稿
各位老师们好,我今天的说课内容是八年级的一堂语法课,本堂课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go for it八年级下册,适用于八年级下的学生,具体内容为unit2 I will help to clean up the city parks Section A Grammar Focus。
具体语法内容为infinitives 作宾语和做宾补,接下来我会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的分析、教学过程的分析、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阐述: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不定式是初中阶段的一个重点知识点,希望让学生通过本单元部分中的不定式做宾语和宾补的学习后,能阅读和理解在教材内容以后出现的不定式,这是为了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这也是本部分与教材后面的联系所在。
2.教育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并结合课标中的五维目标,我制定了以下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能勾画出课文中动词不定式做宾语和宾补的句子,并能正确翻译。
(2)技能目标:学生学会用v.+ to do和v.+ sb./sth. +to do这两个结构来造句、表达自己观点,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和归纳知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本单元话题学习,学生能用不定式作宾语和宾补表达做志愿工作的意愿,培养乐于助人的意识。
3.教学重难点
依据以上的教学目标,我确立了这节课的重难点:
(1)教学重点: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动词不定式做宾语和宾补的具体用法,能勾画出课文中v.+ to do和v.+ sb./sth. +to do这两个结构,并用此结构来造句、表达自己观点。
(2)教学难点:学生学会用v.+ to do和v.+ sb./sth. +to do这两个结构来造句、表达自己观点。
依据我对教材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确立,我制定了相应的教法与学法
二、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的分析
1.教学方法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要求学生以“任务”为前提,进行有条件,有目的的听说读写活动。
再者,语法内容本身有一定的枯燥性和乏味性。
就学生特点分析,因为八年级学生在进入学习基本语法阶段后,会因为语法规则多、严谨,要求精雕细刻,学生出现“畏难”情绪而使兴趣下降,所以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使用了情景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使学生可以在有趣的情景中感知语法现象,在完成由易到难的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学会灵活应用。
2.学习方法
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景,学生运用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降低学生学习的焦虑感,使学生能积极运用语法知识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很感受,培养他们学以致用的语言运用意识。
三、教学过程的分析
教学过程中采用了语法教学的归纳法,在教师指导下,采取了三个步骤:study the rule, find the rule, apply the rule .
Step 1 Study the rule
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用了Lucy写给老师的一封信,通过信件内容向学生展示了to-do的结构。
根据情境教学法认识的直观原理的依据,我给学生展示鲜明具体的形象(一封信),一则使学生从生活中的一封信件中感知到to-do这一结构,二则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兴趣,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的、自觉的活动。
这是我们的一个亮点。
Step 2 Find the rule
我运用了归纳法,从之前的那封信以及课文中的不定式结构归纳出动词不定式做宾语和宾补的结构,在这一过程中,我让学生反复接触to-do这一形式,使学生形成初步的感情认识,然后引导学生加以归纳,如:要求他们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或共同的东西。
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句中不定式的用法,通过归纳,学生会总结出:不定式在句中可做宾语和宾补。
这样比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动词不定式的用法要好得多。
Step 3 Apply the rule
根据社会构建主义学说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老师应当作为一个引导者,
为学生搭建支架,引领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高层次的理解和应用,引导学生实现从注重形式到注重意义的飞跃。
因此我运用了任务教学法,给学生设计了三个任务,这三个任务充分体现由易到难,由知转能的过程。
而且最后一个任务是结合学生先前读到那封信,用学习的语法结构写回信,一方面贴近生活,另一方面,使教学设计前后呼应,贯穿一体。
四、板书设计
因为主要教学用具是多媒体,所以在板书设计上,我主要就列出了v.+ to do 和v.+ sb./sth. +to do的结构来展示我们这节课的语法重点。
1. 例句(应给出一个具体句子)
v.+ to do
2. 例句(给出具体句子)
v.+ sb./sth. +to do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非常感谢各位的倾听.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