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银行法律基础知识及案例分析1

银行法律基础知识及案例分析1

信贷员王某私刻、私印了公章和存单,在家吸收存款。直到案发, 王某吸收存款共100多万元,该款未交到信用社。
请问:1、储户的款应由谁兑付? 2、这是表见代理吗?
13
分析:
表见代理应满足以下构成要件: ⑴须行为人无代理权。 ⑵须有使相对人相信行为人具有代理权的事实或者理由。 ⑶须相对人主观上善意且无过失。 ⑷须行为人与相对人之间的民事行为具备民事行为的有效要件。
❖ 无民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由下列人员担任 监护人:⑴配偶;⑵父母;⑶成年子女;⑷其他近亲属;⑸关系密切 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经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 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
11
两个概念:
a)无权代理 无权代理是行为人没有代理权,也没有令相对人相信其有代理权的事实或者
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 的协议。” 例二,《担保法》第7条规定:“具有代为清偿债务能力的法人、其 他组织或者公民,可以作保证人。”第10条第2款规定:“企业法人 的分支机构有法人书面授权的,可以在授权范围内提供保证。”
8
❖ 1.1.3 代理 ❖ a)代理的概念与分类 ❖ 代理是指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民
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是他的法定代理人。” ❖ 问题:哪些人能充任监护人?
10
提示:
❖ 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 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人员中有监护能力的人担任监护人:⑴祖父 母、外祖父母;⑵)兄、姐;⑶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 监护责任,经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 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
案例 1
2
❖ 1.1.2 民事法律主体 ❖ a)自然人
❖ 自然人可以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民事 行为能力人。
❖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包括:(1)年满十八周岁且精神健康的自然人; (2)年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 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包括:⑴年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⑵不能完全辨 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另外,代取人是未成年人,作为银行更不应该将款多次放给不具有民事 行为能力的人。
b)法人
❖ 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 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 法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⑴依法成立;⑵有必要的财产或 者经费;⑶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⑷能够独立 承担民事责任。
❖ 提问:某农商行的储蓄网点,具有法人资格吗?
事法律行为,由此产生的民事权利、民事义务由被代理人 享有和承担。
❖ 代理包括委托代理、法定代理 和 指定代理。
❖ 问题:什么是法定代理?
9
❖ 法定代理是根据法律直接规定而发生的代理。 ❖ 法定代理主要是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人设立代理人的方式。 ❖ 《民法通则》第14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
该储蓄方式(工作方法)是二十多年延续下来的,已被公众所认可,储户 把钱送给信贷员手中,就是存到了信用社,而信用社不让在家办理存款后, 未尽到告知义务,储户并无过错,储户完全有足够理由认为钱存在了信用 社。应按表见代理对待,由信用社来兑付,
1.1.4 诉讼时效 a)概述 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限内不行使权利,就丧失请求人民法院
6
❖ 提示: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执行<储蓄管理条例>的若干规 定》,直接办理储蓄存款业务的所有储蓄网点,是各银行和 其他金融机构、邮政企业具体办理储蓄业务的基层单位,不 具有法人资格。
❖ c)非法人组织
❖ 非法人组织是指不具备法人资格的实体组织。
❖ 一些民事法律认可非法人组织的主体地位: 例一,《合同法》第2条第1款明确规定:“本法所称合同是平等主体
行的诉讼时效期间全部归于无效,诉讼时效期间重新开始计算。
16
1.2节 合同法律基本制度 1.2.1 合同的订立 a)要约 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b)承诺 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
理由,而以被代理人名义所为的代理。
b)表见代理 表见代理是指行为人虽无代理权,但由于被代理人(本人)行为,造成了 足以使善意第三人相信其有代理权的表象,而与善意第三人进行、由本人 承担法律后果的代理行为。
问题:下面的案例3 ,属于表见代理吗?
12
案例 3
某信用社自1987年就授权各信贷员在自家进行吸收存款,并办理手 续,1999年10月,该社会计口头通知信贷员,不让在家办理手续,信用 社未在所辖区域内公告,也未通知让信贷员公告,储户仍一如既往地在 信贷员处存款。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民事基本法律原理与制度 票据法律基本制度 银行业务法律规则与制度 反洗钱与假币收缴之制度 金融犯罪基本原理与制度
1
第1章 民事基本法律原理与制度
1.1节 民事法律基本原理 1.1.1 民法的概念及其基本原则 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禁止权利滥用 原则 。 禁止权利滥用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进行民事活动中必须正确行 使民事权利,如果行使权利损害同样受到保护的他人利益和社会 公共利益时,即构成权利滥用
❖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包括:⑴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⑵不能辨认自己 行为的精神病人。
3
案例 2
❖ 梁先生发现13岁的小女儿从家中偷出3张存单,偷拿了父亲 及其姐姐的身份证,分3次从银行取走了1.3万元现金。
❖ 讨论: 银行办理业务是否有不当之处?
4
❖ 提示:
到银行取款首先要有存款人的身份证,如果他人代取的话,还应有代取 人的身份证,而在该事件中,取款人并没有身份证,银行竟将款项放出, 银行做法明显违法。
或者仲裁机构保护其民事权利的法律制度。 b)诉讼时效期间及起算 一般而言,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法律
另有规定的除外。 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
15
c)诉讼时效中止 诉讼时效的中止,是指在诉讼时效进行中,因一定的法定事由的发生而
使权利人无法行使请求权,暂时停止计算诉讼时效期间。 d)诉讼时效中断 诉讼时效中断,是指在诉讼时效进行中,因法定事由的发生致使已经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