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认识蝴蝶的身体

认识蝴蝶的身体

2.鄉土教學:校園、社區的蝴蝶調查。
3.教師最後告知確定答案。
二、發展活動
(一)認識蝴蝶的卵
1.教師準備不同外觀形狀、顏色的蝴蝶卵照片,讓學生觀察彼此的不同。
2.讓學生以組別為單位,將這些蝶卵試著分類,並上台發表分類的依據(為什麼這樣分?)
3.教師歸納結論:不同的蝴蝶卵形外觀、顏色、大小可能都會不一樣,蝴蝶卵是具有多樣性的。
(二)認識蝴蝶的幼蟲
學生
◎上網搜尋蝴蝶教學資源
1.台灣蝴蝶數位博物館
2.其他相關網站資源
◎台灣蝴蝶保育學會、國立歷史博物館蝴蝶海報…出版之蝴蝶相關印刷出版品
◎觀察住家、公園與學校環境中的蝴蝶。
◎課前上網搜尋瀏覽蝴蝶相關內容資訊與。
教學預定流程
能力指標
具體目標
教學活動
教學資源
教學評量
1-2-5-2
1-1-1-1
1-1-2-2
1.老師請學生發表,經驗或印象中的蝴蝶幼蟲樣子如何?
2.教師呈現各種不同種類(科別)、外觀的蝴蝶幼蟲圖片,讓學生分組觀察蝴蝶幼蟲的外觀或是圖片,和小組夥伴討論、分享說出幼蟲的構造與特徵與功能。
3.讓學生仔細觀察比較各組不同的幼蟲外觀,並找出這些幼蟲的共同特徵。
4.引導學生歸納蝴蝶幼蟲的身體構造、部位名稱以及功能。
主題活動一:認識蝴蝶的身體
活動主題
認識蝴蝶
教學時間:二節(八十分鐘)
活動內容
1.認識蝴蝶的身體構造
2.蝴蝶的完全變態
具體目標
1.能認識蝴蝶卵的外型與構造。
2.能認識蝴蝶幼蟲的身體構造。
3.能認識蝴蝶蛹的外型構造。
4.能認識蝴蝶成蟲的身體構造。
相對應
能力指標
1-1-1-1運用五官觀察物體的特徵
1-1-2-2比較圖樣或實物,辨識相異處,說出共同處
3.學生觀察說出蝴蝶成蝶的部位構造及其功能。
4.透過放大圖片(以單槍投影為佳)教師歸納明確指出蝴蝶的各部位構造與功能。
5.指導學生學習單作業。
三、綜合活動
1.教師準備蝴蝶的卵、幼蟲、蛹和成蟲圖片(圖片可從數位典藏博物館網站下載)以組別為單位,學生搶答老師以液晶投影機揭示的圖片內容、構造或功能。
2.指導學生完成綜合學習單。
教師準備或學生準備
數位典藏蝴蝶卵圖片
數位典藏蝴蝶卵圖片學習單1-3
學習單1-4
學習單1-4
學生能專注
能參與討論並踴躍發表
專心觀察
能夠說出分類的依據並進行分類
主動發表
仔細觀察
樂於發表
口頭發表
學習單評量
討論分享
學習單評量
注意觀察
五、延伸教學
1.藝術與人文:蝴蝶圖案彩繪、外型設計、裝飾藝術、陶土板雕繪…
5.指導學生學習單作業。
(三)認識蝴蝶的蛹
1.教師呈現各種不同種類(科別)、外觀的蝴蝶蛹的照片,學生分組觀察其外觀如顏色、形狀或大小,同學們分享討論說出幼蟲的構造與特徵。
2.學生仔細觀察比較各組不同的蛹的外觀,並找出這些蛹的共同特徵。
3.引導學生觀察出蛹同樣具有氣孔以進行呼吸作用,並歸納出蝴蝶依其化蛹的方式型態可分為兩大類:縊蛹和懸蛹。
1-2-1-1
1-2-2-4
1-2-5-2
1-3-5-4
4-1-1-1
1-2-5-2
1-1-1-1
1-1-2-2
1-2-1-1
1-2-2-4
1-1-2-2
1-2-1-1
1-3-5-4
1-4-5-3
1-1-1-1
1-1-2-2
1-2-1-1
1-2-2-4
1-2-5-2
1-3-5-4
4-1-1-1
1-3-5-4
4-1-1-1
1-1-1-1
1-2-1-1
1-4-5-3
知道蝴蝶的卵
能認識蝴蝶卵的外型與構造。
能認識蝴蝶幼蟲的身體構造。
能認識蝴蝶蛹的外型構造。
能認識蝴蝶成蟲的身體構造。
一、引起動機
1.教師準備各種蛋(例如雞蛋、鴨蛋或鵪鶉蛋…),讓學生猜猜老師手中的是什麼蛋?藉以吸引學生注意。
2.準備蝴蝶的卵特寫圖片數張(台灣蝴蝶數位博物館/蝶卵查詢),讓學生猜猜它是什麼?
1-2-1-1察覺事物具有可辨識的特徵和屬性
1-2-2-4知道依目的(或屬性)不同,可作不同的分類
1-2-5-2能傾聽別人的報告,及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意思
1-3-5-4願意與同儕相互溝通,共享活動的樂趣
1-4-5-3將研究的內容作有條理的、科學性的陳述
4-1-1-1喜歡探討,感受發現的樂趣
教學準備
教師
4.指導學生學習單作業。
(四)蝴蝶的外型與構造
1.教師從校園中抓一隻蝴蝶,放進教室中,學生觀察她是如何飛行?靠什麼在飛?(注意教室是否關閉電風扇,以免遭風扇擊傷或死亡)或是從網路資源、蝴蝶影片播放蝴蝶飛行動態影像,學生自由發表。
2.將蝴蝶抓在手上(注意拿捏的部位及力道,建議抓合翅後靠近身體的翅膀基部,防止蝴蝶受傷),或是直接揭示蝴蝶的放大圖片,讓學生觀察蝴蝶的外觀構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