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2、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在生活、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3、懂得对人要善良,自己不愿意的事,也不应施加于人。

4、学会理解他人,善待他人,欣赏他人。

过程与方法:
课前教师可以安排几个学生排练小品,布置学生在课外通过各种方式(上网、看书、询问长辈等)收集与人为善、理解和宽容他人的事例,为开展课堂教学做准备。

课堂上,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创设活动情境,如表演小品、讲述故事、开展小组辩论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在体验中感受理解他人,善待他人,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的处世之道,并且把这种感受内化为个人的行为准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对己对人所带来的情感上的慰藉。

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

初步形成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从情感体验上,启发学生以自己的感受理解体验他人的感受,促进学生道德认识内化。

教学方法
本课内容的教学,主要采取学生探究、教师点拨的互动教学模式。

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本课内容涉及的题材,要让学生广泛收集;课内教学突出学生的活动、体验和反思。

课外要求学生身体力行。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小品表演、相关事例和故事
教师准备:小品或游戏的道具;制作多媒体课件
〇板书设计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理解至上,善待他人理解、尊重、宽容和欣赏他人(与人为善)
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设计各种方法,导入新课。

1建议一:创设情境,小品导入。

(小品可以是书上的《取绰号》的小品,也可以是教师自编的,如《一支笔的“风波”》
2建议二:列举事例导入。

可以是教师列举生活实例,也可以让学生说说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不愉快的事情,然后引导他们正确规因,提出课题: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3建议三:启发导入。

由教师讲述《电梯里的镜子》的故事,启发学生,引出课题。

根据主客观条件,教师可以选择自己得心应手的方法导入新课,这样,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变,使教学更加贴近教师的实际,有利于教师发挥个人的教学特长,体现教师教学风格和特色。

活动一:
七嘴八舌
出示事例,让学生讨论:下面的事情如果发生在你的身上,你会怎样想?怎样做?(三个事例)讨论后教师分别出示三个“温馨提醒”,然后请学生结合学校中的情况说明“起外号”的现象;结合各自的情况谈“被捉弄”的经历及自己的体验。

通过这个活动,学生可以深刻的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通过学生回忆自己的所见所闻或亲身感受,用事实说明对待他人要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

活动二:
小品表演
小品表演:《母亲的“管教”》。

之后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学会站在他人的立场来思考问题。

情景剧形式活泼,具有直观性的特点,易被学生接受,使学生很快投入到情景中去,体验角色的内心世界,让学生懂得什么是换位思考,如何进行换位思考,给学生以开阔的视野。

活动三:
故事续演
教师提供故事开始:李静和刘晓慧是好朋友,常在一起练字、画画。

有一次李静不小心,把刘晓慧的参展画给弄脏了。

然后让学生自愿组合,续演故事结局,并说明选择理由。

“故事续演”的方式可以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

而且故事结局的不确定性可以给学生以更大的思考空间和发挥空间。

通过学生的情景表演和分析选择这个故事结局的理由,启发学生以自己的感受理解体验他人的感受,促进学生道德认识内化。

活动四:
火眼金睛
要求学生擦亮自己的眼睛,用一种接纳、宽容和欣赏的眼光去发现同学身上的闪光点。

以“欣赏”为题材的'活动可以使学生明白一个人对周围的事物应多持欣赏的态度,多一份欣赏,就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友善、多一份爱心。

在活动中,要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懂得如何欣赏他人。

这也是与人为善的更高要求。

活动五:
现学现用
教师出示案例,让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然后教师小结。

案例分析,可以考察学生学习的收获,也可以给学生树立学以致用的意识。

活动六:
书上得来
交流并学习名人名言,体会其中的含义。

以名人名言来勉力学生,使课堂所讲的道理更加深刻,易于学生接受和感悟。

活动七:
身体力行
教师布置选择性作业:
1、把今天学习的心得体会,讲给父母听。

2、主动做一件为他人着想的事,想一想,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3、与班上对自己有意见的同学交心,征求他们对自己的意见,并谈出自己对他们的看法,主动消除误会。

布置弹性作业,可以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也可以实现教师的分层次教学。

活动八:
诗情画意
教师出示短诗,与学生共勉。

融诗歌艺术于思想品德的课堂,可以增加教学的形式美,同时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

新课小结
在《爱的奉献》的歌声中教师做小结,音量由小到大,最后大家齐声高歌。

教师用富有号召力和感染力的语言做新课小结,用音乐渲染教学气氛,结束教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