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说课稿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说课稿
说教材
本课是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的17课。

主要讲述红军长征的历史原因、艰苦经过和历史意义。

红军长征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中有着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特殊地位,因此,本课教材无论在本单元还是整个中国近现史乃至今天,都有着重大深远的历史地位和意义,它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转折点,所留下的长征精神更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通过本课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进取、艰苦奋斗、团结合作、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

说学情
长征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应该是不陌生的,他们在语文课上学过了《金色的鱼钩》、《草地的晚餐》等作品。

而且经过初中一年的历史学习,学生已经具有阅读教科书的能力,能复述教科书中一些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具备了一定的自学、小组合作探究等能力,能简要回答比较浅显的问题。

因此,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给学生提供形象生动的教学素材,引导他们对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作一个完整的学习。

现在的学生大多生活优越,娇生惯养,红军长征的苦难能给他们以震撼的感觉,相信也能同时帮他们树立艰苦奋斗的精神。

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能归纳得出红军被迫长征的原因;
2.通过红军长征过程的学习,说出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
的伟大历史意义;
3.在地图上简单描绘出红军长征经过的路线和经过的重
要地点,并能说出在红军长征中发生的重要事件。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媒体课件对红军长征原因、经过、意义等知识点的演示,使学生学会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从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将课外知识与课内知识有机结合的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
2.在小组讨论中合作学习,感悟历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红军意志力的卓越、志向的远大和永不放弃的精神,从而达到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长征精神,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中央红军的长征;遵义会议。

2.难点:遵义会议的意义。

说学习方法
1.小组合作探究展示。

2.搜集材料和展讲
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激发兴趣
播放《长征》的一段视频资料,毛泽东书写《七律·长征》,背景是长征中的一些场面。

边看边思考,你看到了什么?反映一件什么事件。

做为新中国的儿女,我们都应该了解二万五千里长征,因为这是一部倾注了红军鲜血的历史,没有这段历史,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1.重走长征路出示资料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请回答:
1.红军为什么长征?
2.红军长征途中有哪些事件?
3.红军长征途中的重要会议是什么?有什么重要的作用?
4.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什么?根据材料,结合课文,完成问题小组合作交流。

(1)长征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采用补充资料的形式,认识前四次围剿我们都取得了胜利,第五次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红军不得不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长征。

长征前期的军事行动,根据地图简单介绍过程
(2)遵义会议,根据教材明确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指名回答,并补充,重点分析其重要意义,是中国历史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也是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3)长征路线,根据地图找找长征中军事行动。

小组讨论,并介绍。

独立叙述,合作完成,指名回答,加深印象2.讲述长征故事
课前各位同学查找资料,介绍长征中的小故事。

小组分享故事,再小组代表讲故事。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查阅资料的能力,增强小组合作的意识。

(包括遵义红军坟的故事,飞夺泸定桥的故事,爬雪山过草地的故事)
3.体会长征精神
数字话长征,表格展示红军长征中的数据,感受红军长征的精神通过故事,数字,视频,长征中红军克服重重困难。

体会长征精神,小组讨论,阐明观点。

我们应该如何践行长征精神,做为新时代的青年你应该怎样做?
感情升华,进行思想教育和爱国教育。

4.长征的历史意义
集体感受长征的历史意义,指名回答。

三.巩固新知
长征是历史长河中重要的一部分,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保存了党和国家的基干力量,是历史上的重要事件。

1.小组设计问题,采用问答的方式,也可以抢答。

大家积极踊跃参与,
2.出示资料,独立完成。

四.小结
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

《仰望长征》配乐集体朗诵,提升情感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我们伟大的中国梦不懈努力。

说板书设计
17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长征精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