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年级下册猴子种果树教学案例

二年级下册猴子种果树教学案例

二年级下册《猴子种果树》教学案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猴子种果树》。

板书课题
2、教学生字“猴”:
你怎样记住“猴”字? 指名答描红
3、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
识是一种自主精神,一种怀疑心态,一种探索意识。

围绕课
题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很好地唤起学生学习的情趣和好奇心,产生读书探究的欲望,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
二、初读课文
1、过渡:小朋友们很会动脑筋,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2、学生各自练读课文。

要求:(1)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标出自然段序号。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根据学生读的实际情况板书不易读准的词语,师生共同正音,并指导读通句子。

4、以小组为单位,商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力
求正确、流利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随机进行生字词的正音,有的放矢地进行新词教学,既节约了时间,又能让学生在语言
环境中巩固字词。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喜欢的朗读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感受集体协作的乐趣。


三、整体感知
1、小朋友们,现在你们能回答开始提出的问题吗?
学生交流
2、引导学生归纳填空,
出示:猴子先种____ 树,后来等不及,改种__ 树,又等不及,便改种 _____ 树、____ 树,结果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尤其应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让学生交流开始提出的问题的答案,能有效地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这时,教师再
引导学生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归纳课文大意,有利于培养学生
的概括能力。


四、自主识字
1、学生各自认读课文后的生字,不熟的字借拼音多读几遍。

2、四人小组交流识记字形的方法。

3、全班交流。

把你的好方法说给大家听。

描红
4、学生在《习字册》上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二年级学生已有一定识字、写字能力。

这一环节,鼓励学生自主识字,避免了识字教学的高耗、低效。

第斯多惠
说过:“知识不应该传授给学生,而应该引导去发现它们,
独立地掌握它们。

”因此,在识字教学中,给学生自主识字
的空间,鼓励学生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最有创意的识字方法,不仅避免了每个字同一种记法,还可以迸发创新思维的火花,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浇水、施肥、耐心、成活、拔掉、改种、等不及、不着急
2、一分钟内自我检查订正。

跟同桌说说,你找到写错别字的原因了吗?
(默字的目的不是为了惩罚学生多抄多写,而是为了让学生更好、更有效地记忆生字。

默写完后请学生自己翻书订正,并与同桌交流,即减轻了学生默字罚抄的负担,又提高
了识字的效率,久而久之,学生每写错字就会自主地找原因
更正,而不是机械地死记。


二、过渡上节课,我们知道猴子先种梨树,后来等不及,改种杏树,又等不及,便改种桃树、樱桃树,结果什么树也没种成。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继续学习《猴
子种果树》。

板书:梨—杏—桃—樱桃—什么树也没种成
( 这样的过渡语,既帮助学生回忆了课文的内容,使学
生很快地进入课文情境,又自然地导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
三、精读课文
1、学习第 1 自然段。

(1) 、各自读,思考: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 指名回答)
(2) 、师:梨树苗的成长是不需要每天都浇水、施肥的,可是猴子为什么这样做呢?( 指名回答)
(3) 、指导朗读:猴子想吃果子的心情多么急切啊! 你能把猴子的这种心情读出来吗?各自试试看。

( 各自读、指名读、评议、齐读)
( 读书不仅要读出字面上的意思,还要透过文字读到人
物的心里去,这一环节让学生思考,猴子为什么天天去给梨
树苗浇水、施肥,使学生体验猴子的内心世界。

)
2、学习2、3 自然段。

(1) 、过渡:正当梨树成活的时候,发生了什么?
(2) 、出示2、3 自然段内容,各自轻读。

(3) 、指名答:结合学生的回答理解“农谚”、“梨五杏四”的意思。

师讲“农谚”。

学生自读乌鸦的话,思考“梨五杏四”
的意思。

板书:五四
(4) 、教师扮演乌鸦,范读乌鸦的话。

小朋友,乌鸦的话
是什么意思?
(5) 、指名答你现在就是这只乌鸦,请你对猴子说说这段话,注意把你的意思读出来。

师生评议
(6) 、听了乌鸦的话,猴子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指名
答板书:等不及请你读出猴子的心急来。

师生评议
(7) 、分角色朗读2、3 自然段同桌练读,指名几桌戴头
饰赛读,师相机进一步指点。

(8) 、师小结:没有耐心的猴子等不了五年的时间,所以它梨树没栽成。

3、学习
4、5 自然段
(1) 、请小朋友自己读读4、5 自然段,你有什么发
现?(与2、3 自然段结构相似)
(2) 、你能读懂吗?
4 人小组互相交流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3) 、全班交流:说说猴子为什么杏树又没种成。

板书:
三也等不及
(4) 、练读课文。

(4 人小组内练习分角色朗读,指名几组试读,师生评议。

)
4、学习6、7 自然段。

(1) 、各自读
(2) 、读懂了吗?请把你读懂的通过朗读告诉大家。

评议
(3) 、师小结:桃树要等三年才结果,猴子还是等不及,于是他拔掉桃树,种两年结果的樱桃树。

板书:还是等不及
( 第二、三自然段,以扶为主,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

第四、五自然段和第六、七自然段这两部分与第二、三自然
段结构相似,内容简单、浅显,因此,教学时由扶到放,指
导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大胆交流的
能力。

)
5、学习第8 自然段
引读,猴子哪里知道________ ,一年几年_________ 板书:难栽
6、学习第9 自然段
(1) 、引读:就这样,这只猴子 ____________ 。

(2) 、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 板书:一事无成。

四、总结全文1、小朋友,现在谁能联系全文,说说为什么这只猴子什么树也没种成?
2、送小朋友一句话:欲速则不达
3、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话想对猴子说呀!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在讨论时,学生中可能会出现不同的“声音”,教师应尊重学生,让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心声,教师只要作适当的引导点拨。


五、作业:熟读课文后,同学习小组的同学一起演一演这个故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