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专题复习
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
直译
• 紧扣原文,按原文的字词和 句式对等的翻译,做到字字 落实。
1、“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 拔剑切而啖之。
直译:樊哙把他的盾牌反扣在地上, 将猪腿放在上面,拔出剑切来吃。
2、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
直译:等到太子丹用荆轲刺秦王作为 对付秦国的计谋,才招致祸患。
3、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翻译“六字法”·
对、换、留、删、补、调
①对——对译。
• 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词对应扩展译成以该 词为中心的双音词。例: 1.天下 事 有 难 易 乎? • 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 2.是 谁之 过 与? • 这是谁的过错呢? 3.问 其 深, 则 其 好 游者不能穷也。 • (如果要)探求它的深度,那么那些喜欢 游玩的人也不能走到尽头.
省略句中应补充的主语、谓语、 宾语和介词等。
• 例1: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曰:“不若与人。” • 译文:(孟子)问:“一个人欣赏音乐快乐, 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一种更快乐 呢?”(齐宣王)回答说:“不如同别人 (一起欣赏音乐快乐)。” • 例2: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译文:(桃花源里面的人)见了渔人,竟大 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 尽地回答了他。
句子翻译六个步骤:
• 1. 读:通读全文,领会大意。 • 2.审:看清语法现象,如省略、倒装、活 用等。 • 3.切:以词为单位把句子切开,一一解释。 • 4.连:再把解释好的词连缀成句。 • 5.在情感色彩、语言风格等方面尽可能与 原文一致。 • 6. 誊:翻译完毕,带回原文,仔细检查, 誊上卷子 。
例1: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比喻) 译: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样高洁的品德而使 自己被流放呢?
(借代) 例2: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 译:奉皇上命令讨伐有罪之人,大军南下, 刘琮投降。 例3: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互文) 译:燕、赵、韩、魏、齐、楚六国统治者 拥有的金玉珍宝.
补充行文省略的内容,如关联 词语等。
例: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 在己为有悔。——《游褒禅山记》 译文:然而体力足以达到(却没达 到),在别人看来是可笑的,在自 己看来也是悔恨的。
⑥调――调整。
• 由于古今语法的演变,有的句型表达 方式有所不同,译文时,应按现代汉 语的语法习惯及时调整。包括:主谓 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介词短 语后置等。
例1: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译:(人民的灾难)使我和白居易那样 泪湿青杉,我不能学古代圣人那样忘情。 例2: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译: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间,兴兵北伐,想要再次 建立霍去病封狼居胥山那样的功业,由于草率从 事,结果只落得自己回顾追兵,便仓皇失措。 遇到典故,大家较熟的可以直 译,生僻的就要译出本意。
句子翻译的原则:
• 1.信、达、雅 • 2.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 3.落实翻译的得分点 特别提醒: 注意联系全文,注意语境
信、达、雅
信 达
雅
要求译文准确,不歪曲,不遗漏,也不随 意增减内容。
要求译文明白通顺,没有语病,符合现代 汉语表达习惯。
要求在准确通顺的基础上能表达得生动优 美,能再现原作的风格和神韵。
(5)注意有委婉说法的语句
例1:若有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译:如果仰赖贵国国君的恩惠,我们国君 赦免了我们,三年后我们将要兴师报仇。 例2: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 夺母志。 译:我生下来六个月,慈爱的父亲就离开我 去世了;到了四岁,舅父强迫母亲改变守节 的志愿,把她嫁给了别人。
(6)注意用典的语句
例2:衡下车,治威严。
直译:张衡走下车子, 就树立威信。 下车:到任
意译:张衡一到任,就树立威信。
落实翻译的得分点
• 翻译文句时,有些句子往往因为个别词 而影响全句的理解。应着重关照句中的 关键词语。它们往往是文句翻译的得分 点。要抓住关键词,联系语境,重点突 破. • 要掌握重点实词、重点虚词、文言句式、 固定句式
文言文翻译专题复习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
文言翻译歌诀
熟读全文,领会文意;扣住词语,进行翻译。 字字落实,准确第一;单音词语,双音换替。 国年官地,保留不译;遇有省略,补充词语。 调整词序,删去无义;修辞用典,辅以意译。 推断词义,前后联系;字词句篇,连成一气。 带回原文,检查仔细;通达完美,翻译完毕。
• 例1: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 • 译文: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 • 这是宾语前置句,译时要调为“动+宾” 语序。 • 例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 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 • 译文: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壮 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黄土,向下喝 到黄泉,(是由于)用心专一的缘故。 • 这是定语后置句,译时要调为“定+宾”。
例2: 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 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 译:牺牲的惨重,首推辛亥三月二十九 日围攻两广督署的那次战斗。
2、注意古汉语特殊的句式 (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判断句等)
例1: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省略句) 译: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谁更厉害。 例2: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例2:“先生之说,诚可谓苦药良针矣,然犹未达仆 之微趣也。人各有志,所规不同。” 解释:这句话的难点是这样几个词:“说”,应译为 “话”或“教诲”;“达”在句中是“切中”、“切 合”或“理解明白”的意思;“微”在句中是谦词, 指“微小的”、“卑微的”。“趣”在句中应解为 “志趣”、“情趣”、“志向”等;“规”,在句中 的意思是“规划”、“考虑”、“打算”等。 译文:“先生的话,真可以说是苦口良药,但还是 没有完全了解我内心的志向。人都有自己的志向, 各人打算不同。”
2、从“文”的角度来看,要结合语境来 准确理解词意、句意,依境断意。
通过语境分析,顺利攻下代词指代义、一字多义、 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主要得分点。 例1: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有片金,管挥锄 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 轩冕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 坐,曰:“子非吾友也。” 解释:文中“华捉而掷去之”,如果译成“华歆抓住 金子然后丢掉了”,就错了。对“捉”字就宜结合语 境,对在地上的金子应是先“捡起”再“丢掉”, “捉”只能作“拾、捡”理解。同样,可推及“废” 不能解释为“毁掉”,应作“丢开、放下”理解。
补充说明
出现修辞手法,翻译原则如下:
• 1.一看就懂的加以保留。 •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 • 译:我的心像磁针石一样永指一方,不达 目的决不罢休。 • 2.换成现代汉语中同值的修辞。 • “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 • 译:铜墙铁壁绵延千里。
(介词结构后置)
译:这是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 还依附楚国。 (主谓倒装\宾语前置) 例3: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译:公子能急人之困的美德,表现在哪里呢?
例4:人谁又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定语后置、省略)
译:人们又有谁愿意让自己的洁白之身受脏 物的污染呢?
例5: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
(无标志的被动句)
译:我被拘留不能回来,国家的事情于是无法 收拾。
例6: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判断句) 译:老师,是靠(他)来传播道理,教授学业, 解释疑难的。
3、注意文言文中的固定句式
例1: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孰与,译为“跟„„比较,哪一个„„” 译文:你们看廉将军和秦王比,哪个更厉害呢? 例2:无乃尔是过与?(《论语》) 无乃„„乎(与),译为“恐怕„„吧”。 译文:恐怕是你们的过错吧?
④删――删略。
• 古文里有些虚词,现代汉语没有对等的 词来翻译,或者现代汉语在这个地方不 用虚词,便可删略。这些词包括:发语 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结构倒装的标志、 句中停顿的词、个别连词及偏义复词中 虚设成分等。 • 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 作战,(是靠)勇气的。(夫,句首发 语词)
1.“一夫不耕,或受之饥。” “之”起补足音节的作用,不译。 2.“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以”字相当于“而”,译出来,反而不通 顺,也可删去不译。 3.昼夜勤作息 (偏义复词,这里偏“作”) 4.兵者,凶器也 (提顿语气) 5.媪之送燕后也 (取消句子独立性)
(一)如何达到“信”的要求
要达到古文翻译“信”的要求,首先要 忠实原文,不凭主观好恶随意增减意思, 其次还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从“言” 的角度来看,要重视古代汉语的 语言特色。 2、从“文”的角度来看,要结合语境来准确 理解词意、句意,依境断意
1.从“言”的角度,要重视古代汉语的语言特色。 (1).注意古今词义、色彩的变化 例1: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曲,三顾臣于 (色彩变化) 草庐之中。 译:先帝不因为我低贱鄙陋,降低身份,委屈 自己,三次到草房中来看望我。 (单、双音节词的变化) 例2:璧有瑕,请指示王 。 译:璧上有斑点,请让我指出来给大王看。 例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二)如何做到“达”的要求
古文翻译除了要忠实原文,准确翻译外,还 在语言表达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我们做 到明白易懂,不含糊不费解;语句通顺流利, 衔接紧密,过渡自然。这就要处理好以下几 方面的问题: 1、符合现代汉语表达的习惯 例1: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译:一个厨师丁替文惠君分解牛(应改为 “一个叫丁的厨师”)
例 题
1.“岁征民间” “岁”应换成“年” 2.“而翁归,自与汝复算尔” “而翁”、“汝”应换成“你爹”、“你”。 3.“京中有善口技者” “善”换成“擅长”,“者”换成“的人”。
③留――保留。
• 古文中的人名、地名、年号、国名、官职名、 朝代名等,以及古今词义相同的词,如“山、 水、中、笑、有”等,都按原文保留不译。 • [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 •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郡太守。 • “卢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 “卢陵”籍贯、“文天祥”人名,均照抄下 来,不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