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腐蚀的电化学基础(电化学腐蚀动力学)讲义
腐蚀的电化学基础(电化学腐蚀动力学)讲义
阳极极化:金属腐蚀原电池有电流通过后引起阳
极电极电位向正的方向移动的现象。
阴极极化:金属腐蚀原电池有电流通过后引起阴
极电极电位向负的方向移动的现象。
① 阳极极化的原因
在金属阳极上产生极化的原因有三个:
—— 阳极活性极化:金属电离产生离子的速度
低于电子迁移速度,使得金属腐蚀速度降低,
这种现象称为活性极化。
度降低,使其在阴极表面积累更多的电子,
造成阴极上电子密度增大,电位更负的现象 。 —— 浓差极化:由阴极表面的反应物或生成 物扩散缓慢而引起的极化。
电化学极化的过程 电 子 转 移 反 应 的 方 向 性
反应物将电子传给电极,发生氧化反应
反应物从电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二者总是同时存在的。如果在同一电极上的两个方向的反应速度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教学课件
石油工程学院海工教研室
第二章
腐蚀的电化学基础 ——电化学腐蚀动力学
一、 二、 三、 四、
电化学腐蚀过程 腐蚀速度的图解分析法 钝化作用 思考题
一、 电化学腐蚀过程 ——电极过程动力学基础
(一)电极过程的特征
电化学腐蚀本质上是一种电极过程。
将电流通过电极与溶液界面时所 发生的一连串变化的总和。
—— 浓差极化:由于金属阳极表面金属离子 扩散速度缓慢,使其表面离子浓度增加,阻 止了金属进一步电离; —— 电阻极化:由于金属表面生成氧化物, 阻止了金属离子的进一步的解离,这种现象 成为电阻极化、习惯上也叫钝化现象。
② 阴极极化的原因
阴极极化的主要原因有两个:
—— 阴极活性极化:由于阴极结合电子的速
电极过程的速度控制步骤:控制着整个电极过程速度的单元步骤。 采取措施提高了速度控制步骤的速度,才能提高整个电极过程的速 度。
为了使电极过程得以在所要求的速度下进行,必须增加对电极过
程的推动力,即需要一定的过电位。
电子转移过电位
由于电子转移步骤控制整个电极过程速度而引起的过电位
过 电 位 的 分 类
并且认为正在参加电极反应的反应物位于外紧密层。为了
使问题简化,我们还规定物质O与物质R以及溶液中的局外
电解质均不能吸附于电极上。此外还假定电极本身与物质 O和物质R之间不存在任何化学的相互作用。
电 子 转 移 步 骤 反 应 速 度 与 电 极 电 位 关 系 的 推 导
根据过渡状态理论,反应物O转变为产物R时需要越过图
浓差过电位
由于液相传质步骤控制整个电极过程速度而引起的过电位
反应过电位
由于表面转化步骤为控制整个电极过程速度而引起的过电位
结晶过电位
由于原子进入电极的晶格存在困难而引起的过电位
如 何 找 到 速 度 控 制 步 骤
首先,我们要通过实验对每个单元步骤的动力学特征分别 进行研究,研究出某一单元步骤的特征和影响这个步骤速度的 各个因素。
浓差极化
电极表面附近离子浓度与溶液中不同造成的极化
电极过程中至少要有一个步骤是电子转移步骤,
其特点是反应发生在电极与溶液界面之间,而且有电子
体的界面上, 而是在溶液的体相内部发生。这种情况下的电子转移是
杂乱无章的,方向是任意的,所以不能形成电流。
. 金属的极化现象 ⑴ 定义:金属腐蚀原电池有电流通过后引起电极 电位偏移的现象。包括阳极极化和阴极极化。
i i i
0 a 0 c
0
交换电流密度,是平衡电位下单 向氧化或单向还原的电流密度,它与 反应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有关,是衡 量电化学极化难易的主要标志。
在两类导体界面上发生的 电极过程是一种有电子参加的 异相氧化还原反应。
电极过程应当服从异相 催化反应的一般规律。
电 极 过 程 的 特 征
首先,反应是在两相界面上发生的,反应
速度与界面面积的大小和界面的特性有关。
其次,反应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受电极表面 附近很薄的液层中反应物和产物的传质过程的 影响。
电极过程的速度Vr
电极过程在电极与溶液界面间进行,可以用单位表 面上所消耗的反应物物质的量来描述电极过程的速度Vr, 其单位为mol· s-1· m-2。
因为在稳态下进行的各步骤速度应当相等,故可根
据单位时间内这个电极反应式所需要的电量来表示这个电 极过程的反应速度。
电极过程中各个单元步骤进行的速度并不一样大。每个单元步骤单 独进行时速度有大有小,说明它们所蕴藏的反应能力大小不同。
中的过渡态#
阳极极化反应过程中反应体系的势能曲线
电 子 转 移 步 骤 反 应 速 度 与 电 极 电 位 关 系 的 推 导
此时单位面积上的阳极反应和阴极反应速度分别为:
氧化反应(阳极):
W1 0 v AaC R exp K aC R RT
0 a
还原反应(阴极):
相等,则宏观上看来无电流表现;但当二者反应速度不同时,就会在 电极上产生静电流(外电流)
电 子 转 移 步 骤 反 应 速 度 与 电 极 电 位 关 系 的 推 导
设电极反应为R→O + ne,其中O为氧化产物,R为还 原产物。我们假定液相传质步骤速度很快,紧靠电极表面
的液层中反应物与产物的浓度与溶液内部的总体浓度相同,
v
0 c
W2 0 AcC O exp K cCO RT
电 子 转 移 步 骤 反 应 速 度 与 电 极 电 位 关 系 的 推 导
在平衡电位下,电极反应处于一种动态平衡:
v v
0 a
0 c
0 0 ia nFva
0 ic0 nFvc
宏观上无反应物的消耗和生成物的产生,因此
然后,掌握了各单元步骤的动力学特征后,可以把由实验 得到的的电极过程动力学特征加以分析。如果某个单元步骤的
动力学公式可以代表整个电极过程的动力学公式,则这个单元
步骤就是电极过程的速度控制步骤。影响这个单元步骤速度的 因素,也就是影响整个电极过程速度的因素。
(二)电化学极化过程
电化学极化 由于电子转移步骤控制整个电极过程速度而产生的极化
溶液中朝着一定方向输送某种物质的过程。
电 极 反 应 的 单 元 步 骤
液相传质步骤
附近输送的单元步骤
前置的表面转化步骤
反应物粒子自溶液内部或自液态电极内部向电极表面
电子转移步骤
反应物粒子在电极与溶液界面间得电子或失电子的单 元步骤
新相生成步骤
散的单元步骤
后置的表面转化步骤
产物粒子自电极表面向溶液内部或向液态电极内部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