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二阶段练习题
考试科目:《纺纱工程》教材第5章至第6章(总分100分)
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简答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前进给棉
2、弓形板定位
3、纤维变速点分布
4、牵伸力与握持力
5、偶数准则
6、落棉隔距
7、浮游纤维
8、接合长度G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正确打(√)、错误打(×)〗
1、分离罗拉顺转不能太迟,否则会因纤维头端撞在罗拉上易形成弯钩或因分离牵伸太小使新须丛头端太厚而形成“鱼鳞斑”。
()
2、为了保证小卷质量,精梳准备工序的总牵伸倍数和总并合数越大越好。
()
3、精梳机钳板传动系统的特点是闭合早开口迟。
()
4、并合可以提高须条的长片段不匀率。
()
5、纱线的短片段不匀也称重量不匀。
()
6、精梳中,给棉长度大,重复梳理次数多,梳理效果好。
()
7、牵伸倍数越大,延长了伸直过程的延续时间,对后弯钩纤维的伸直效果越好。
()
8、一般前进给棉给棉长度长,后退给棉给棉长度短。
()
9、精梳机梳理阶段,钳板先后摆再前摆,顶梳也先后摆再前摆,但未参与梳理。
()
10、牵伸区中浮游纤维所受的控制力>引导力时,浮游纤维变速成快速纤维()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20分〗
1、分离罗拉倒转定时提早时,为防止锡林末排梳针抓走倒入机内的棉网尾部纤维,应
结合弓形板定位,同时,还应钳板闭合定时。
2、精梳准备工序的设备有并条机、条卷机、并卷机和条并卷联合机,可以构成、、三种精梳准备工艺路线。
3、并条机一般采用曲线牵伸,牵伸区附加摩擦力界可以通过、等实现。
4、精梳机一个工作循环可分为四个阶段,
即、、
、。
分度盘被划分为等分,每等分称为。
5、实现罗拉牵伸的条件有、、
6、牵伸区中慢速纤维是指
7、牵伸效率是指
8、顺牵伸工艺是指头道牵伸倍数,二道牵伸倍数的工艺配置。
四、论述题〖每小题12分,共计36分〗
1、论述并合原理,分析确定并合数的依据。
2、分析弓形板定位过早和过晚会出现什么问题?
3、棉精梳前准备工序任务是什么,分析对比目前常用的三种精梳准备工艺的特点?
第二阶段测试题答案
一、简答题
1、钳板向前摆动时产生给棉动作。
2、用弓形板定规将锡林弓形板前沿与后分离罗拉表面距离固定时,车头分度盘指示的分度数,用于规定锡林针面与钳板及分离罗拉间的相对关系。
3、纤维头端的变速位置称为变速点,牵伸过程中纤维头端的变速点至前钳口的移距有大有小。
各个变速位置上变速纤维的数量不等,形成一种分布。
纤维变速点分布规律是影响牵伸不匀的主要因素,其基本原则是集中、稳定和前移。
4、牵伸力:快速纤维从慢速纤维中抽出时受到的摩擦阻力的总和。
握持力:前罗拉钳口对须条的摩擦力
5、当喂入精梳机的纤维呈前弯钩状态时,易于被梳直进入棉网;而纤维呈后弯钩状态时,无法被锡林梳直,在被顶梳梳理时会因后部弯钩被顶针阻滞而进入落棉。
但梳棉生条中后弯钩纤维居多,所以为保证喂入精梳机的纤维多数呈前弯钩状态,在梳棉与精梳之间的准备工序应按偶数配置。
6、指钳板到达最前位置时,钳板钳口与分离罗拉钳口间的距离。
7、当纤维长度小于罗拉握持距时,在牵伸区中,该纤维总有一段时间不受控制,处于浮游状态,这样状态的纤维叫浮游纤维。
8、前一个工作循环中分离丛长度与后一个工作循环中分离丛长度重合部分长度。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填空题
1、分离罗拉倒转定时提早时,为防止锡林末排梳针抓走倒入机内的棉网尾部纤维,应
结合提早弓形板定位,同时,还应提早钳板闭合定时。
2、精梳准备工序的设备有并条机、条卷机、并卷机和条并卷联合机,可以构成并条-条卷、条卷-并卷准备工艺、并条-条并卷准备工艺三种精梳准备工艺路线。
3、并条机一般采用曲线牵伸,牵伸区中的附加摩擦力界可以通过包围弧、压力棒等实现。
4、精梳机一个工作循环可分为四个阶段,即锡林梳理阶段、分离前的准备阶段、分理结合阶段、梳理前的准备阶段。
5、精梳机分度盘被划分为 40 等分,每等分称为一分度。
6、实现罗拉牵伸的条件有至少有两个能积极握持的钳口、钳口间有一定的隔距、
钳口间有相对运动。
7、牵伸区中慢速纤维是指后罗拉速度运动的纤维
8、牵伸效率是指实际牵伸倍数与理论牵伸倍数多的百分比
9、并条顺牵伸工艺是指头道牵伸倍数小,二道牵伸倍数大的工艺配置。
四、论述题
1、(1)并合是指将两根或两根以上的棉条随机并合,可以改善棉条长、中片段均匀度。
根
C,则条子并合前后不匀据数理统计原理,n根条子随机并合时,若它们的不匀率相等,都为
的关系可用下式表达。
C
式中:C—并合后的条子不匀率;
C—并合前的条子不匀率;
n—并合根数。
当并合根数n较小时,增加n可显著地减少不匀,而当n增加到一定值时,并合对不匀的减少
就不显著了。
(2)并合数越多,以后的牵伸负担越重,而牵伸倍数的增加又会使纤维条均匀度变差,故并合数不宜过多,以6-8根为宜。
2、锡林弓形板定位,是指用弓形板定规将锡林弓形板前沿与后分离罗拉表面距离固定,用螺栓把弓形板固定在锡林轴上时,车头分度盘指示的分度数。
弓形板定位过早,也即梳针的安装位置较前,锡林运转时第1排梳针到达上钳板唇下方的位置也较早,此处梳理隔距较大,故定位早梳理作用较差;同时钳板钳口闭口也要提早,闭口早则开口迟,会影响须丛抬头和分离结合工作。
同时弓形板定位提早,当上钳板钳唇到达梳理隔距最紧点处遇到锡林针排数后,此时的梳针号数较细,容易损伤。
如果弓形板定位过迟,延第1排梳针到达钳板钳唇下方的位置较后,梳理隔距小,梳理作用好;钳板闭口迟开口早对须丛抬头和分离结合有利。
但此时锡林末排针通过锡林与分离罗拉最紧点迟,容易抓走分离罗拉导入机内的棉层尾端,导致落棉中可纺长纤维数量增加。
3、精梳准备的任务:(1)提高条子中纤维的伸直度、分离度及平行度,减少精梳过程中对纤维、机械的损伤,以及降低落纤率;(2)将生条做成符合精梳机喂入要求的小卷。
(1)预并条机—条卷机(条卷工艺)特点:设备结构简单,总并合数为120~180,总牵伸倍数为7~12倍。
由于牵伸倍数小,纤维伸直平行不够,在精梳机上往往会引起好纤维进入落棉而使落棉率增加;出于准备质量不高,小卷定量不宜太重。
(2)条卷机—并卷机(并卷工艺)特点:该准备工艺的总并合数为120~160,总牵伸倍数为7~12倍,与第一种工艺相当。
但由于经过六层棉网的叠合,小卷横向均匀较第一种工艺好,有利于精梳时的可靠握持,精梳落棉少于第一种工艺且落棉均匀。
(3)预并条机—条并卷联合机(条并卷工艺)特点:该准备工艺的总并合数为180~380,总牵伸倍数为10~40倍。
由于其牵伸倍数和并合数较大,改善了纤维伸直度和小卷均匀度,可减轻精梳机梳理负担,提高产量和质量,并大大减少了可纺纤维进入落棉的数量。
但小卷易粘连,且占地面积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