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纱学试卷(2)
一、名词解释(2分×5=10分)
1、奇数法则:在普梳工艺系统中,梳棉与细纱之间的工序道数按奇数配置。
这样有利于弯钩纤维的伸直,这个工艺原则就是奇数法则。
2、引导力:以前罗拉速度运动的快速纤维作用于牵伸区中某根浮游纤维整个长度上的力。
3、后退给棉:给棉罗拉在钳板后摆过程中给棉的工艺称为后退给棉。
4、“三小”工艺:为改善成纱的均匀性在细纱机牵伸区的前区常采取的工艺,即小的罗拉隔距、小的浮游区长度、小的钳口隔距。
5、捻回重分布:当细纱机牵伸区的后区牵伸倍数超过1.5及粗纱捻系数较大时,纱条上的捻回会向中钳口较细的纱条上移动,使靠近中钳口纱条上的捻回增多,靠近后钳口纱条上的捻回减少,这种现象称为捻回重分布。
二、填空题(1分×20=20分)
1、精梳准备的工艺有条卷工艺、并卷工艺、条并卷工艺三种。
2、细纱一落纱过程中气圈的变化规律是:小纱时gao胖、中纱时中等、大纱时矮瘦。
3、棉条在条筒中的圈放形式通常有二种,即大圈条和小圈条。
4、两个针面间的作用有分梳作用、剥取作用和提升作用。
5、梳棉机锡林盖板工作区纤维的转移有锡林一转一次工作区分梳、锡林多转一次工作区分梳、锡林多转多次工作区分梳和沉入针隙成为盖板花或抄针花四类。
6、棉纺细纱机常用的牵伸形式是双皮圈牵伸,压力棒上销在细纱机上有应用。
7、棉纺粗纱机在实现卷绕时通常筒管的转速比锭翼的转速快,这种卷绕方式称为管导。
细纱机实现卷绕是靠锭子的转速比钢丝圈的转速快实现的。
三、判断题(对√错×)(2分×5=10分)
1、并合可以提高须条的长片段不匀率。
(√)
2、梳棉机的分梳工艺长度根据纤维的平均长度进行选择。
(×)
3、细纱机的前区采用“二大一小”工艺有助于提高成纱的均匀度。
(×)
4、细纱捻度用锭子转速除以前罗拉的速度计算会影响最终纱线的捻度。
(×)
5、纱线的短片段不匀也称重量不匀。
(×)
四、选择题(2分×10=20分)
1、从梳棉机的条筒中来的须条中纤维占多数。
.........................................(A )A.前弯钩B.后弯钩C.双弯钩D.其它弯钩
2、直行抓棉机,抓棉打手的锯齿刀片的排列方式是。
.........................(D )A.由内到外逐渐变密B.由内到外逐渐变稀
C.随机排列D.均匀排列
3、现在棉纺粗纱机常用的牵伸形式是。
...............................................(C )A.渐增牵伸B.四罗拉曲线牵伸
C.双皮圈牵伸D.压力棒曲线牵伸
4、豪猪式开棉机对棉层的开松作用属。
...............................................(C )A.分梳B.剥取C.握持打击D.自由打击
5、一般细纱机在纺纱过程中,。
........................................................(B )A.锭子变速,纱管变速B.锭子恒速,纱管变速
C.锭子变速,纱管恒速D.锭子恒速,纱管恒速
6、FA022型多仓混棉机的混和原理为。
.................................................(D )A.程差混棉B.横铺直取
C.夹层混棉D.时差混棉
7、锡林针面和盖板针面间的作用为。
.....................................................(C )A.剥取作用B.提升作用
C.分梳作用D.分梳或剥取作用
8、D型牵伸用在机械上。
....................................................................( A )A.粗纱机B.并条机
C.并纱机D.细纱机
9、粗纱机的加捻元件是。
........................................................................( A )A.锭翼B.筒管
C.龙筋D.前罗拉
10、现在棉纺并条机常用的牵伸形式是。
............................................(D )A.渐增牵伸B.双区牵伸
C.双皮圈牵伸D.压力棒曲线牵伸
五、问答题:(共34分)
1
4
分)
盖板正转盖板反转盖板正转:纤维受到的梳理作用逐渐减弱。
盖板反转:纤维受到的梳理作用逐渐增强。
2、图示说明尘棒的各工作面及其作用(6分)
答:
(1)尘棒的结构(2)尘棒的安装
图(1)为尘棒的结构示意图,(2)为安装示意图。
图中所表明的尘棒各工作面和作用分别如下:
abef 为顶面,托持棉块;
acdf 为工作面,承受撞击
bcde 为底面,与相邻尘棒的工作面构成排杂通道
3、什么是V型牵伸,其特点如何?(5分)
答:
V型牵伸如图所示,这种牵伸型式使后罗拉钳口和中罗拉钳口间的纱条为狭长V 的字形,因此称为V型牵伸。
V型牵伸由于后罗拉包围弧的存在及粗纱捻回的配合,不仅不会使纱条紧密度扩散,反而增大了纱条的紧密度和摩擦力界强度,同时也不易产生纱条的翻动,即使较高的牵伸倍数,成纱质量仍较好;V型牵伸在较小的罗拉中心距条件下具有较大钳口握持距和较短浮游区长度,以提高后区牵伸倍数来增加总牵伸。
4、紧密纺纱的特点是什么?(5分)
答:紧密纺技术在成纱过程中,因纤维在凝聚区的横向凝聚而使须条的喂入宽度和纺纱三角区宽度相等,即消除了纺纱三角区(或大大降低缩小了三角区),因此紧密纺纱线有下列特点:(1)毛羽少,光洁度高。
(2)强度高。
(3)捻度少,且捻度分布均匀。
要得到与传统纺纱强力相同的纱线,紧密纺纱线所需的捻回可减少。
(4)条干好。
由于纤维排列整齐,捻度分布均匀,改善了纱的条干。
(5)纺纱断头率低。
加捻三角区大大缩小了,消除了强力最弱区,因此断头率比传统纺纱降低。
5、精梳机梳理的一个工作循环分为哪四个阶段?在四个阶段中,各运动机件是如何工作的?(14分)
答:可分锡林梳理、分离前的准备、分离接合和梳理前的准备四个阶段。
(2分)(1)锡林梳理阶段:此阶段钳板钳口闭合,牢牢地钳持住喂入的须丛,须丛被
上钳唇压下而受锡林针齿梳理,钳板先后退再前进,梳理速度由快到慢。
同时,分离罗拉静止,顶梳先后摆再前摆,但不与须丛接触。
(3分)
(2)分离前的准备阶段:在此阶段锡林空转,钳板继续前摆,钳板钳口逐渐张开,以便于须丛抬头,须丛头端接近分离钳口,分离罗拉倒转,将前一周期的棉网尾端倒入机内,准备与被锡林梳过的须丛头端接合,然后正转。
如要求钳板前摆给棉,则给棉罗拉给棉。
顶梳仍向前摆,但未参与梳理。
(3分)
(3)分离接合阶段:此阶段上、下钳板继续向前,开口逐渐增大,将须丛前端的长纤维逐渐送入分离钳口;锡林继续空转;给棉罗拉继续转动,给棉,输出棉层;分离罗拉继续须顺转,将钳板送来的须丛前端的长纤维牵引出来,叠合在原有棉网的尾端上,实现分离接合。
(3分)
(4)锡林梳理前的准备阶段:此阶段上、下钳板向后摆动,逐渐闭合;锡林继续空转,锡林前排梳针逐渐转向钳板握持的须丛下方,准备开始梳理;给棉罗拉停止回转,不给棉;分离罗拉继续顺转输出棉网,逐渐趋向基本静止;后分离皮辊向后滚动;顶梳向后摆动,逐渐脱离须丛,但在未脱离须丛前对尚在分离抽出的纤维还有梳理作用。
(3分)
六、计算题:(6分)
1、 涤/粘混纺时的设计干重混比为70/30,若涤纶和粘纤的实际回潮率分别为0.4%和13%,求涤/粘混纺时的湿重混比?
解:设X 1、X 2分别为涤和粘的湿混比,则有
%46.67%100%)
131(30%)4.01(70%)4.01(701=⨯+++⨯+⨯=X %54.37%100%)131(30%)4.01(70%)
131(702=⨯+++⨯+⨯=X
答:涤粘的湿重混纺比(或投料比)为67.46/3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