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化学】2020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二 数字化实验题

【中考化学】2020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二 数字化实验题


栏目索引
专题训练
一、填空题 1.[2019焦作二模,25(2)节选](2)氢氧化钠稀溶液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温度和pH 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栏目索引
①该实验是将 氢氧化钠稀溶液加入稀盐酸 中(填写滴加溶液的顺序)。 ②该反应是 放热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③40 s时,溶液中溶质为 HCl和NaCl 。
栏目索引
题型三 中和反应时溶液的pH变化曲线 例3 (2019漯河一模,24)某实验小组用pH传感器探究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 应。测定结果如图所示:
栏目索引
(1)向烧瓶中缓慢注入稀盐酸,请写出能说明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的曲 线信息。 答案 溶液pH由大于7变成小于7。 (2)该实验小组同学认为氢氧化钠溶液久置于空气中容易变质,如何证明某氢氧 化钠溶液已经部分变质?(请简要写出实验步骤及现象) 答案 取少量久置的溶液,向其中滴加足量的氯化钙或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 产生;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
栏目索引
题型四 化学反应中温度的变化曲线 例4 如图是某实验小组借助传感器测定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溶液的 温度变化图。请回答问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栏目索引
(1)当实验进行到 44 s时,酸与碱恰好反应。 (2)有的中和反应根据有沉淀生成、溶液颜色变化等现象即可证明反应的发 生。请写出一个有沉淀生成的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 Ba(OH)2+H2SO4 BaSO4↓+2H2O
栏目索引
总纲目录 题型解读 题型突破 专题训练
栏目索引
题型解读
栏目索引
数字化实验题是2019年河南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说明与检测》中新增的
实验考查形式,类似但不同于坐标图像题,题目常以某一反应或实验过程中气体
的含量、气体的压强、溶液的pH、溶液的温度等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为切入点,
利用传感仪导出的数据建立坐标,使实验现象数字化、图像化、可视化,从而将
栏目索引
(1)写出H2O2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 2H2O2
2H2O+O2↑
(2)试分析上图写出你得出的结论。
答案 在常温下,当溶液pH在8~12之间时,随pH增大,溶氧量先增大后减小,且 pH在10~11中间时,溶氧量达到最大值。
栏目索引
4.[2019河南省实验四模,25(2)节选](2)为了探究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 河南省实验中学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甲所示实验,并利用了数字化实验手段 进行了探究,在用排空气法收集到的二氧化碳集气瓶内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 通过压强传感器和数据采集器得到的图像如乙所示。
栏目索引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曲线①随着反应的进行,含量逐渐减小,表示氧气被消耗, 故可表示氧气含量的变化;曲线②随着反应的进行,含量逐渐增大,表示产生了 大量的一氧化碳,故可表示一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故A结论错误;由题图可知,蜡 烛燃烧生成物中有一氧化碳,说明蜡烛发生了不完全燃烧,故B结论正确;题图没 有将蜡烛燃烧的产物完全表示出来,蜡烛燃烧时还有水生成,证明蜡烛的成分中 一定含有碳、氢元素,还可能含有氧元素,故C结论错误;蜡烛熄灭时,容器内剩余 的氧气不足以支持蜡烛燃烧,但没有耗尽,故D结论错误。
化学实验过程中的微变化从定性描述升华到定量分析。由于同一时间段内会
产生多种变化因素,可从多个角度设置问题进行考查,因此同一坐标下可呈现一
条或多条变化曲线。学生可根据实验原理,依据不同的曲线图,得出实验结论、 分析实验现象或分析产生某种现象引发的原因等。该题型分值为1~3分,各种
题型均可涉及。
题型突破
栏目索引
题型二 金属与酸反应压强、温度的变化曲线 方法:恒容密闭容器中的压强随化学反应中温度和气体体积的变化而变化。若 反应放热,温度升高,压强则变大;反之,压强变小。若原有气体被消耗,则体积减 小,压强变小;若反应中产生气体,则压强变大。当容器与外界气压相通(敞口)时, 压强不变。
栏目索引
例2 (2019新疆中考,10,2分)小明将未打磨的铝片和稀盐酸放入密闭容器中, 用 传感器探究反应过程中温度和压强的变化,如图所示。从图中所获信息不正确 的是 ( B ) A.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 B.50 s时,溶液中溶质为AlCl3 C.0~50 s,发生Al2O3+6HCl 2AlCl3+3H2O反应 D.100~140 s,压强减小是因为温度降低
栏目索引
2.(2019鹤壁一模,24)对于现象不明显的化学反应,可用数字化实验技术进行数 字测定,实现反应过程的“可视化”。某兴趣小组将CO2持续通入一定浓度一 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用数字化实验技术测定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和温度变 化,结果如图1、图2所示。(本实验条件下,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的pH分别 约为11.0和8.5)
题型一 化学反应中气体含量的变化曲线 方法:气体含量减小的是反应物,气体含量增大的是生成物。
栏目索引
栏目索引
例1 (2019许昌二模,10)实验室测定蜡烛在盛有一定体积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 烧至熄灭的过程中,O2和CO的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通过分析该图 可推理出的结论是 ( B )
A.曲线①表示CO含量的变化 B.蜡烛发生了不完全燃烧 C.蜡烛中只有碳、氢元素 D.蜡烛熄灭时,容器内氧气耗尽
图1
栏目索引
图2
(1)图1中,AB段和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2NaOH+CO2
Na2CO3+H2O 、 Na2CO3+H2O+CO2
2NaHCO3 。
(2)图2中, DE段温度变化的原因是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放热 。
栏目索引
二、简答题 3.(2019信阳一模,21)H2O2可作增氧剂。常温下,用4%H2O2溶液进行实验,研究pH 对H2O2分解所得溶液中溶氧量的影响,测定结果如图。
栏目索引
解析 未打磨的铝片和稀盐酸反应时,铝片表面的氧化铝先与盐酸反应,然后铝 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根据温度—时间图可知,随着反应的进行,温度升高,说 明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故A正确;根据压强—时间图可知,前50 s铝片表面的 氧化铝先与盐酸反应,50 s时,溶液中的溶质不仅有生成的AlCl3,还有剩余的HCl, 故B不正确;0~50 s,发生的反应为Al2O3+6HCl 2AlCl3+3H2O,故C正确;根据温 度和压强的变化可知,反应结束后,由于温度降低,压强减小,故D正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