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模拟试卷一单选:1. 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A论语 B学记 C大教学论 D普通教育学2. 民主主义与教育的作者是()A洛克B夸美纽斯C卢梭D杜威3.1776年在德国哥尼斯堡大学开始教授教育学的学者是A赫尔巴特B夸美纽斯C康德 D斐斯泰洛齐4.我国奴隶社会的学校教育内容是A六艺,B七艺C四书五经D 论语5.提出教育具有独立性,主要是强调教育A可以超越社会历史而存在B不受生产发展制约C对政治经济有促进作用D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6.实行双轨学制的国家以()为代表A英国B美国 C苏联D中国7.()主张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训练学生的各种官能,至于学科的内容实用意义则无足轻重的教育理论A形式教育论B传统教育理论C实质教育论D现代教学论8.教师中心论的主要代表()A夸美纽斯B凯洛夫C赫尔巴特D杜威9.“以尽可能的效果来促进学生的一半发展”是()A布鲁纳课程结构论的中心思想 B杜威儿童中心主义的核心C赞可夫教学论的中心思想 D赫尔巴特教学论的中心思想10.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A感知教材B理解教材C巩固知识D运用知识11.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主要体现在()A教育具有社会性 B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C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D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12.在教学任务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A发展学生的智力 B培养学生的能力C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D形成学生科学世界观和道德品质13.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备课B上课C课后辅导D考试14.提出学科结构理论和反战学习的教育家是A布卢姆B布鲁纳C赞可夫D巴班斯基15.学生品德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其具有A社会活动能力B自我教育能力C道德认识D道德情感16.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源泉是()A班主任工作B教师的正面教育C能动的道德活动D学校教育和家庭的影响17.学生自发形成和组织起来的群体叫()A正式全体B非正式群体C参照群体D课外活动小组18.教师的教育机智充分表现了教师劳动的()A示范性B连续性C广延性 D创造性19.()年秋季,中小学阶段各其实年级的学生原则上都将进入新课程A1999 B2001 C2003 D200520.用实证的方法来研究知识的价值问题,重视实科教育的教育家是()A卢梭B斯宾塞C裴斯泰洛齐D赫尔巴特二。
名词解释1.教育学2.学制3.素质教育3.综合实践活动4.榜样法三.简答题1.怎么理解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实现哪六个改变?3.如果和观测启发性教学原则?4.试析德育过程式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5.现代学校教育制度改革有哪些趋势?四.论述题1.在教学过程的第一阶段,引起学生求知欲的方法有哪些?举例说明其中一种方法2.试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必然联系五.案例分析请你仔细阅读材料,肖老师的做法否和那几条德育原则?怎么符合?教育学模拟试卷二一.单选1.在西方教育史上最早出现的教育著作是A《学记》 B《大教学论》 C《论演说家的培养》 D《普通教育学》2.《爱弥尔》的作者是()A洛克 B夸美纽斯 C卢梭 D杜威3.我国最早将“教”“育”二字用在一起的是() A孔子 B孟子 CD老子4.我国的私学开始于() A殷商 B春秋 C汉朝 D唐朝5.“实验教育学”的主要代表是() A梅伊曼 B斯宾塞 C卢梭 D杜威6.我国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内容是()A六艺 B七艺 C四书五经 D论语7.“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对人发展的重要性A遗传B环境C教育D人的遗传因素8.<<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公布于()A1978年 B1985年 C1986年 D1992年9.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令的国家是()A美国 B德国 C 英国 D法国10.主张教学的主要认为在于传授有用知识,至于学生的智力则无需特别训练的教学理论()A传统教育理论 B形式教育论 C实质教育论 D现代教学论11.儿童中心论的主要代表是()A夸美纽斯 B凯洛夫 C赫尔巴特 D杜威12.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A感知教材 B理解教材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13.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A备好课 B上好课C抓好课后的教导 D搞好教学评价14.学生道德认识,道德情感与道德意志高度发展的合金,就构成了A道德品质 B道德情操C道德信念D道德行为15.学校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A学校共青团和少先队活动B劳动C政治课和其他学科教学D班主任工作16.萌芽于16世纪,经夸美纽斯总结,改进和理论升华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特朗普制B分组教学制C班级授课制D道尔顿制17.我国新课程改革于()年在全国38个实验区启动。
A1999 B2000 C2001 D200218提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最优越职业的教育家是()A夸美纽斯B凯洛夫C赫尔巴特D乌申斯基19.学校教育和生产劳动相脱离是那种教育形态的主要特征()A原始教育B古代学校教育C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D现代教育20“现代教育”的代表人物是() A赫尔巴特 B卢梭 C杜威 D 斯宾塞二。
名词解释(15分)1.教育(狭义):2.教育目的:3.研究性学习:4.德育:5.陶冶:三。
简答题:(30)三。
简答题1.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是什么?2.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有哪些?3.我国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什么?4.现代教师的素质包括哪些内容?5.教育与生产力之间有什么关系?四。
论述题(20分)1.试论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2.试论“德育过程是教师教导下学生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并联系一个实例来说明其中的一个观点一。
单项选择题:(20分)答案一。
单项选择BDCAD AACCB CCBBB CBDDB二。
名词解释:(15分)1.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2.学制: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需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交易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4.综合实践活动: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
它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并渗透信息技术教育。
5.榜样法: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
三、简答题(30分)1、怎么理解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1)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循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2)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内容和方法三应该有所不同;(3)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实现哪六个改变?(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导能过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机能的过程同时从未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位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生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现状,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3.如何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4)发扬教学民主4.试析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1)知,即道德认识,指人们对一定社会道德关系及其理论,规范的理解和看法,包括人们通过认识形成的各种道德观。
道德认识是品德形成的必要条件,通常是开始阶段。
教育方式:告诉、说服、讨论(2)情,即道德情感,指人们对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
它在品德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教育方式:激发、体验、熏陶(3)意,即道德意志,指人们为达到某种道德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
它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教育方式:锻炼(4)行,道德行为,指人们在一定道德认识或道德情感支持下采取的行动。
它是人的品德的外部表现,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
教育方式:言行一致,遵守规范,积极实践,榜样示范。
5。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改革有那些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及其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综合同义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类型日益多样化;(5)终生教育受到普遍重视四。
论述题:(20分)1.引起求知欲的方法:(1)提引人思考的问题(1分)(2)讲有趣的故事(1分)(3)教师直观材料(1分)(4)讲知识的重要性(1分)(观点共4分,展开论述4分,举例2分)2.试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必然联系。
(1)智力的发展依赖于知识的掌握,知识的掌握又依赖于智力的发展。
(2分)(2)引导学生自觉地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才能有效的发展他们的智力(2分)(3)防止单纯抓知识教学或只注重能力发展的片面性(2分)(观点共6分,展开论述4分)五、案例分析题:(15分)答案要点:(1)因材施教原则——青春期心理特点(2)在集体中教育原则——要听大家一起听(3)疏导原则——以理服人(找原则9分,说明理由6分)模拟试卷(二)参考答案一。
单项选择(20分)CCBBA CBCBC DBBCC CCABC二。
名词解释(15分)1.教育(狭义):指专门组织的教育,它是根据社会现实和未来发展的需要,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将其培养称为既适应社会需要,又促进社会发展的人的一种社会活动2.教育目的: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者规定。
3.研究性学习: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总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