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国道家思想——无为的隐士老庄哲学思想分析
中国道家思想——无为的隐士老庄哲学思想分析
中国思想篇
老
子
——无为的隐士
孔子问津
公元前489年(鲁哀公六年),孔子一行在 赴楚国负函途中,眼看目的地就要到了,可 是前面有一条河流挡住了去路。
长沮:他不是生而知之吗?他应该知道渡口 在哪里呀,还来问我们这些种地的人干吗?” 桀溺“告诉你,当今天下大乱,犹如滔滔洪 水,谁能改变这样的世道呢?你与其跟着那 个总是躲避坏人的人到处游历,还不如跟着 我们这些避开乱世的人,做个隐士吧。
做事就得提倡做事的精 神
知其不可而为之
老子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庄子
北冥有鱼 庄周梦蝶
老庄观点
01 爱护天下,从爱护自 己开始。
老子说: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 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重视自己超过重视天下,爱护自己超过 爱护天下,就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
02 最好的天下,是不需 要拯救和寄托的。
03 谁都不用管谁,才叫 太平天下。
如果人人都不需要被寄托,天下还 需要寄托吗?人人都可以拯救自己, 天下还需要被拯救吗?
2 拯救天下是拯救自己?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一毛不拔
墨子的学生禽子问杨朱:拔先生一根毫毛,来拯救天下世道,干吗? 杨朱说,世道不是一根毫毛救能拯救的。禽子说,如果可以,愿意吗?
杨朱不理睬,禽子出门,把这件事告诉杨朱的学生孟孙阳。孟孙阳说,你 是不懂先生的心思啊,还是让我来替先生回答吧!请问,如果有人提出,打你 一顿,给你一万,你干不干吗?禽子说,干!又问,砍断你一条腿,给你一个 国家,干吗?禽子不说话。
3 积极有为还是消极无为?
楚国两位大夫千里迢迢来到濮水,找到正在河边钓鱼的庄子,转达楚威王的意思: 我们大王想以国境之内的事来麻烦先生!庄子没有回答,一边钓鱼,一边头也不回 地问:听说贵国有一种神龟,死了三千年。贵国的大王宝贝的不得了,小心翼翼恭 恭敬敬地珍藏在庙堂之上,有这事吧?那么请问,作为一只乌龟,它是宁愿去死, 留下骨头享受荣华富贵,还是宁愿活着,拖着尾巴在泥巴里打滚呢?当然是后者。 庄子说:二位可以回去了,我会继续拖着尾巴在泥巴里打滚的。
杨朱观点
一 口子不能乱开
二 局部不可小看
别把小民不当人 不要以国家的名义,任意 侵犯和剥夺人民个人的权 利。个人之于国家,天下 或许有如毫毛之于全身, 但对于他们自己而言,就 是全部。
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 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所有人都不损害自己,那就没有人受损害;所有人都不做牺牲,那就没有 人牺牲。一个既没有人受损害,也不需要人做牺牲的社会,岂非太平盛世? 问题是,这可能吗?儒家认为不可能,墨家也认为不可能,只有道家认为 可能,而且应该。于是,就出现了第三个分歧:积极有为还是消极无为?
石堡城争夺战
石堡城的重要性 吐蕃若得石堡城,就有了东进的跳板,继而可以挥师陇西,将富庶的河 陇平原尽收囊中;唐朝若得石堡城,就可据险面守,遏制吐蕃人对陇西 平原的渗透和入侵。 双方在这里展开了拉锯战,阵地六易其手,尸横遍野,最终石头堡落入 吐蕃上手里。 直到出现了一个猛人,王忠嗣。唐军经过周密部署,发动了旨在打击吐 蕃西线精锐的积石山之战,经过激烈的战斗,唐军重创了吐蕃的有生力 量,控制了积石山区域。然后是固防,沿积石山一线,唐军修筑了大大 小小的防御工事,西北的防御被连成了一线。至此,石堡城的战略位置, 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 用最小的代价重创敌人的有生力量,达到守卫边陲的目的。这就是王忠 嗣的觉悟,超越了鲜血染红的顶戴花翎的觉悟。 唐玄宗以哥舒翰为将,率领六万精兵,正式发动了石堡城会战。如以往 的争夺战一样,这又是一场你死我活的争夺。终于,哥舒翰以一万多条 人命的代价夺取了石堡城,连俘虏带消灭的敌人数量,竟然不到600人。
不德
上德 思想和行为都无为
上仁 行动有为 思想无为
上义 行动有为 思想也有为
上礼
自己思想行 动都有为
还强迫别人 有为
1 西周封建,道没有了
2 春秋晚期,德没有了
3 战国中期,仁没有了
4 战国晚期,义没有了
5 战国末年,礼也没有了
取道不取德 大气 要做就做最好 做人学道家
这个社会总要有人做事
保德以求道 退而求其次 做事学儒家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相濡以沫的前提,是泉水干涸,如 果泉水不干,岂不更好?
无为思想—— 消极
无为的方法
寡
欲
愚民
反智
子贡途径汉阴,看见一位老人在浇菜园。这老人挖了一条隧道进入井中, 用水瓮装了水,再抱着装满水的水瓮从隧道里出来,去浇菜园子。子贡就 说:先生这不是太费事了吗?为什么不用水车呢?老人的脸一下子就变了, 冷笑一声说:一个人用了投机取巧的器械,就一定有投机取巧的事情,有 投机取巧的事情就一定有投机取巧的用心。你以为我不知道有水车啊?我 是不屑于用!
公山弗扰以费畔,召,子欲往。子路不悦,
02# 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
子曰:“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 者,吾其为东周乎?”
——《论语阳货》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01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 《道德经》
• 代表不同
隐士 道家是隐士的代表 道家是隐士的哲学
上层:儒 出路:读书做官 学而优则仕
下层:侠 出路:平时自食其力 急时行侠仗义
道家说:什么都不要做 自己不做,别人也不要做 统治阶级不做,老百姓也 不做。
儒墨都主张“有为” 分歧在于“做什么” 和“怎么做”
战士
谋士
辨士
打仗
出谋划策
谈判
方士 风水
隐士 啥也不干
1 有药可救还是无药可救? 2 拯救天下还是拯救自己? 3 积极有为还是消极无为?
1 有药可救还是无药可救?
l 《论语·微子》。“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 ‘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 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楚国的狂人接舆唱着歌从孔子的车旁经过, 他唱道:‘凤呀!凤呀!为什么你的德行竟 如此衰败?已往的事情不可挽回,未来的事 物还来得及。算了吧!算了吧!眼下从政的 人物都很危险!'孔子下车,想和他谈谈, 他却赶快避开,使孔子没有能够和他谈。 接舆是说过去的就过去了,从现在隐去也不 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