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断句教案
衡阳县三中语文组邹玲英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
2、能自由诵读文言文,并且养成良好的断句能力
二、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三、教学步骤
(一)导入:同学们,老师冒昧的地问你们一句,你们要如实回答,今天教室里多了这么多听课的老师,你们紧张吗?为了调节一下紧张气氛,现在,我们来看一则趣味断句
(二)趣味断句
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据说从前有一个老头儿,他有一女一婿,发妻死后,他又续弦,后妻又生了个小儿子,老头子预立下遗嘱,说明遗产的分配办法、、、、、、女婿和后妻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一时争执不下。
因为女婿看了,就想把遗产全部取去。
你认为他是怎样断句的?(请学生思考)
女婿: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翻译:略)
后妻又是怎样断的?
后妻: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翻译:略)
总结:真是清官难断家务事。
同时可以看出断句的作用很奇妙,你看由于断句不同,这意义也可以迥然不同,甚至天差地别。
所以,我们真的不能小看断句了。
那么,何为断句呢?
(三)什么叫断句?
断句就是给未加标点的文段标出停顿、、、、、、
因为文言断句能力是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所以,近三年这个考点在高考中呈上升态势
(四)考点解析:略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五)教学目标:
1、.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原则、技巧;
2、初步理解文言材料,读懂文意,正确给文段断句;
3、通过有梯度的练习训练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六)基本要求:
1、内容符合情理;
2、符合语法规范。
(七)高考回放,感悟断句
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5分)
杨朱过于宋东之逆旅、、、、、、
正确答案:
参考译文:
请大家总结刚才面对断句时是如何抽丝剥茧,使自己眼前一亮、豁然开朗的?
(八)断句妙计
(同桌可以讨论一下,教师归纳)
前提:读文段,通文意。
不管给我们什么文段,第一步就是阅读,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⑴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分析情节、、、、、、
⑵根据文章的内容或层次,凭语感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
(3)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句。
例如:
昔人有痒令其子索之、、、、、、
先请学生概括属于什么文段,人物、故事梗概。
概括:这段就是记叙性文段。
人物:昔人、其妻、其子。
事件:综观全文,说的是有个人身上发痒,叫他的儿子、妻子搔痒,可是搔不到痒处。
结果自己伸手一下子就解决了。
再让学生断句
出示正确答案
除此之外,还可以借助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来帮助断句。
下面,通过做题我们来探究一些断句妙计
探究一:试给下列语段断句看有什么特点
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项脊轩志》)
答案:
参考译文:
●总结归纳一:标名代,定主宾
在阅读中,要随时标出文段中的名词和代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
※文言文常见代词:
※〈1〉人称代词:
※〈2〉疑问代词
注意: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下面,我们来总结第二个方法
探究二:给下列语段断句,看有什么特点:
例1: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
答案:
(1)察对话,定句读。
(紧紧抓住“曰”“云”“言”)
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曰”“云”“言”为标志、、、、、、
我们再来看个例子:
例2:诸葛亮之次渭滨关中震动魏明帝深惧晋宣王战乃遣辛毗为军师
答案:
译文:
(二)看动作,定句读。
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只留下后面的谓语,因此、、、、、、
●总结归纳二:借动词,断句读。
下面,我们来总结第三个方法
探究三: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总结归纳三:找虚词,定句读。
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虚词时要善于归纳它们的规律、、、、、、
虚词断句口诀
探究四:(1)给下列语段断句,看有什么特点: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答案:
译文:
(1)找顶真,定句读。
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
例: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
答案:
译文: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再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
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在文中找出紧密相连的相同的词语,按顶真句式来考虑句读。
(2)朗读下列语段,看有什么特点:
吾尝学射矣始也心志于中目存乎鹄手往从之十发而九失其一中者幸也(2010年北京卷答案:
翻译:
(2)据排偶,定句读
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
总结归纳四:明修辞,巧判断
探究五:给下列语段断句,看有什么特点:
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而无告者也。
在断句过程中,如果抓住了总分关系,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总结归纳五:依总分,定句读
文言文中,有总分、分总的形式,可以据此断句。
探究六:给下列语段断句,看有什么特点:
○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可疑方始是学又云无疑者须要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
答案:
译文:书刚开始读的时候啊,不觉得会有什么疑问,但是,读着读着,慢慢就会出现一些的问题,读到一半的时候,每个小节都会产生疑问。
再往下读的时候,疑问就会慢慢的被解决,最终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
最后所遇的问题都被解决了,这才能称得上是学习。
总结归纳六:找呼应,定句读。
利用上下文内容的关连、呼应断句、、、、、、
总结归纳七:辨句式,定句读。
特殊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
…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
总结归纳八:再回首,细检验
题目做完,通读一遍,用语法分析或凭借语感、、、、、、
错在哪里:
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也”误为现代汉语中得“也”了、、、、、、
2、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论语》十则)。
译文:孔子说:“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
(“焉”字在这里是疑问代词、、、、、、
3、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垓下之战》)。
(“辟易”是连绵词,是“因畏惧而退缩”的意思,不能拆开、、、、、、
断句总结
课堂口诀:
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
牛刀小试
A基础达标
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孰最易者曰鬼魅最易
提示:找特征(找名词、虚词、对话、修辞)
答案:
B能力拓展:
高考题检测
用“/”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
(2010年湖南卷)(3分)
参考答案: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
第一步:读文段,抓要点。
第二步:找特征
参考译文:宽恕、赦免别人的过失,惩处故意犯法的行为,都不分大小,这是帝王处理政事的原则;以安逸舒适的方法使用人民,人民虽劳累而不埋怨,以使人民生存的方法杀害人民,人民虽然会死但不会埋怨杀害他的人,这是行王道的君主处理政事的原则。
课堂总结:
总之,正确地点断的句子,必须能够独自成立,必须符合事物的情理和作者的原意。
古文断句标点非一朝一夕之功,平时应多朗读,培养语感;做练习时,注意各种综合运用各种断句技巧,多联系上下文语境,反复推敲,能力一定会有提高。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课后练习:
用“/”给文言文断句。
(3分)
1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子哉
2 时帝姊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
第一步:读文段,抓住要点。
(什么人,什么事,结果是什么?)
第二步:找特征(找名词、虚词、对话、修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