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用骨科鉴别诊断--关节

常用骨科鉴别诊断--关节

常用骨科鉴别诊断(关节)1骨关节炎(1)类风湿关节炎:女性多于男性,受累关节疼痛剧烈,晨僵明显,好发于四肢小关节,常呈对称性肿胀。

活动期血沉增快,类风湿因子多为阳性,X线片常可见骨质疏松及不同程度的骨质破坏。

(2)风湿性关节炎:有链球菌感染史,并常于再次感染链球菌后复发,疼痛呈游走性,活动期血沉增快,抗链“O”阳性。

X线检查多无异常发现。

(3)膝关节非特异性滑膜炎:表现为反复出现的膝关节腔积液,浮髌试验阳性。

膝关节肿胀程度与该关节疼痛及活动受限程度不一致,关节肿胀很严重,但关节疼痛却较轻,常表现为闷胀感。

X线片仅表现软组织肿胀。

(4)强直性脊柱炎:多发生于年轻男性,主要病变在韧带附着部,棘间韧带等均可骨化,使脊柱呈竹节样改变,而椎间盘则很少累及,X线表现与退行性脊柱病变有明显不同,且以骶髂关节X线改变为主。

2痛风性关节炎1. 类风湿关节炎:女性多于男性,受累关节疼痛剧烈,晨僵明显,好发于四肢小关节。

活动期血沉增快,类风湿因子多为阳性,X线片常可见骨质疏松及不同程度的骨质破坏。

2. 风湿性关节炎:有链球菌感染史,并常于再次感染链球菌后复发,疼痛呈游走性,活动期血沉增快,抗链“O”阳性。

X线检查多无异常发现。

3. 银屑病性关节炎:男性居多,常非对称性侵犯远端跖趾关节,且有1/5患者血尿酸偏高,但患者多发于银屑病之后,多侵犯跖趾关节远端,半数患者伴有指甲增厚凹陷呈脊形隆起,X线影像可见严重关节破坏,关节间隙增宽,跖趾末节骨端骨质吸收缩短如刀削状。

4. 结核变态反应性关节炎:常累计小关节,逐渐波及大关节,且多发性,游走性,病人体内有活动病灶,无关节强直畸形,关节周围皮肤常有结节红斑,X线片示骨质疏松,无骨皮质缺损改变,滑液可见较多单核细胞,但无尿酸盐结晶,结核菌素试验阳性,抗痨治疗有效。

3髋关节疾病鉴别诊断1、髋关节骨关节病:髋关节骨关节病亦有称之为肥大性关节炎、增生性关节炎、老年性关节炎、退行性关节炎、骨关节病等,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

原发性多发于50岁以上肥胖者。

常为多关节受损,发展缓慢。

早期症状轻,多在活动时发生疼痛,休息后好转。

严重时休息亦痛,与骨内压增高有关。

髋部疼痛因受寒冷、潮湿影响而加重,常伴有跛行,疼痛部位可在髋关节的前面或侧方,或大腿内侧,亦可向身体其他部位放射,如坐骨神经走行区或膝关节附近,常伴有晨僵,严重者可有髋关节屈曲、外旋和内收畸形,髋关节前方及内收肌处有压痛,Thomas征阳性。

除全身性原发性骨关节炎及附加创伤性滑膜炎以外,血沉在大多数病例中正常。

关节液分析:白细胞计数常在1.0 ×109/L以下。

X线表现为关节间隙狭窄,股骨头变扁,肥大,股骨颈变粗变短,头颈交界处有骨赘形成,而使股骨头呈蕈状。

髋臼顶部可见骨密度增高,外上缘亦有骨赘形成。

股骨头及髋臼可见大小不等的囊性变,囊性变周围有骨质硬化现象,严重者可有股骨头外上方脱位,有时可发现关节内游离体,但组织病理学显示股骨头并无缺血,无广泛的骨髓坏死,显微镜下可见血流淤滞,髓内纤维化,骨小粱增厚现象,这与血循环异常有关。

这是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重要区别点。

继发性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常继发于髋部骨折、脱位、髋臼先天性发育不良,扁平髋、股骨头滑移、Legg-calve-Penhe病、股骨头缺血坏死、髋关节感染、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常局限于单个关节,病变进展较快,发病年龄较轻。

2、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在髋关节起病少见,出现髋关节炎时,病人上下肢其他关节常已有明显的类风湿性病变。

一般累及双侧髋关节病人多为15岁以上的男性青年。

病人可有食欲减退、体重减轻、关节疼痛、低热等前驱症状,常伴有晨僵,随后关节肿胀、疼痛,开始可为酸痛,随着关节肿胀逐渐明显,疼痛也趋于严重,关节局部积液,温度升高,开始活动时关节疼痛加重。

活动一段时间后疼痛及活动障碍明显好转。

关节疼痛与气候、气压、气温变化有相连关系,局部有明显的压痛和肌肉痉挛,逐渐发生肌肉萎缩和肌力减弱,常有自发性缓解和恶化趋势相交替的病变过程。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全身性疾病,除关节有病理改变外,逐步涉及心、肺、脾及血管、淋巴、浆膜等脏器或组织。

病人可有类风湿性皮下结节,常见于尺骨鹰嘴处及手指伸侧,在身体受伤部位也可能见到,X线表现可有关节间隙狭窄和消失,髋臼突出,股骨头骨质疏松、萎缩、闭孔缩小、关节强直,除髋关节外四肢对称性的小关节僵硬、疼痛、肿胀和活动受限。

化验检查可有轻度贫血,白细胞增高,血沉加快,类风湿因子阳性,部分病人抗链球菌溶血素O升高,α1球蛋白在类风湿慢性期明显增高。

α2球蛋白在类风湿早期即升高,病情缓解后即下降,β球蛋白升高时类风湿病情严重。

γ球蛋白升高则反映临床症状的发展,类风湿病人血清免疫球蛋白(Ig)升高率为50%~60%,多为IgG和IgM升高,滑液凝块试验见凝块点状或雪花状,关节渗液的纤维蛋白凝固力差,滑膜和关节组织活检呈典型的类风湿病变。

类风湿性髋关节炎常合并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其原因:①可能为风湿本身造成关节软骨面破坏,滑膜炎症,影响股骨头血运,造成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②为治疗类风湿而大剂量应用激素所造成。

3、髋关节结核:病人多为儿童和青壮年,髋关节结核中,单纯滑膜结核和单纯骨结核都较少,病人就诊时大部分表现为全关节结核。

发病部位以髋臼最好发,股骨颈次之,股骨头最少。

患者有消瘦、低热、盗汗、血沉加快。

起病缓慢,最初症状是髋部疼痛,休息可减轻。

由于膝关节由闭孔神经后支支配,儿童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由闭孔神经前支支配的髋部疼痛时。

患儿常诉说膝部疼痈。

成年时发病的髋关节结核,髋关节疼痛十分剧烈,夜不能卧,一直保持坐位,随之出现跛行。

病侧髋关节有时可见轻度隆起,局部有压痛,除股三角外,大转子、大腿根部,大腿外上方和膝关节均应检查是否有肿胀,晚期患者可见髋关节处窦道形成。

早期髋关节伸直,内旋受限,并有髋畸形,Thomas征及4字试验阳性。

足跟叩击试验阳性。

合并病理性脱位者大转子升高,患肢短缩,且呈屈曲、内收位。

X线检查对本病的早期诊断很重要,应拍骨盆正位片,仔细对比两侧髋关节。

单纯滑膜结核的变化有:①患侧髋臼与股骨头骨质疏松,骨小梁变细,骨皮质变薄。

②由于骨盆前倾,患侧闭孔变小。

③患侧的滑膜与关节囊肿胀。

④患侧髋关节间隙稍宽或稍窄,晚期全关节结核关节软骨面破坏,软骨下骨板完全模糊。

结核菌素试验适用于4岁以下的儿童,髋关节穿刺液做涂片检查和化脓菌及结核菌素培养,对本病诊断有一定价值,但髋关节位置深在,有时穿刺不一定成功,手术探查取组织活检,是最准确的诊治方法。

4、化脓性关节炎:一般多发于婴幼儿和少年儿童,感染途径多数为血源性播散,少数为感染直接蔓延,起病急,全身不适、疲倦、食欲减退、寒战、高热、髋关节剧痛,活动时加剧,患肢常处于屈曲、外展、外旋的被动体位。

由于闭孔神经后支分布于膝关节处,亦可有膝关节疼痛,髋关节肿胀,触之饱满并有明显压痛,髋关节屈曲,内、外旋、内收、外展均受限,足跟叩击试验阳性。

Thomas征阳性。

白细胞及中性分属增高,血沉加快,血培养可有致病菌生长,髋关节穿刺发现髋关节液呈血性浆液性或脓性混浊性,检查可发现大量白细胞、脓细胞,细菌培养可发现致病菌。

X线表现早期可见髋关节肿胀积液,关节间隙增宽,感染数天后脓肿可穿破关节囊向软组织蔓延,X线可见关节软组织肿胀,主要表现为闭孔外肌及闭孔内肌征。

关节软骨破坏后,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质疏松破坏,晚期化脓性病变从关节囊、韧带附着处侵入,形成骨内脓肿,很快出现骨质破坏,关节塌陷,关节间隙消失。

最后发生骨性融合。

5、强直性脊椎炎:常见于男性,20~40岁多见。

最多见于骶髂关节和腰椎,其次为髋、膝、胸椎、颈椎。

髋关节受累者大都伴有骶髂关节、腰椎的病变。

本病起病缓慢,多表现为不明原因的腰痛及腰部僵硬感,晨起重,活动后减轻,由于骶髂关节炎的反射,部分病人出现坐骨神经痛症状,以后腰腿痛逐渐向上发展,胸椎及胸肋关节出现僵硬,出现呼吸不畅。

颈椎活动受累时,头部活动受限,整个脊柱严重僵硬。

由于椎旁肌痉挛,病人站立或卧位时,为了减轻疼痛,脊柱渐呈屈曲位,病人表现为驼背畸形。

早期骶髂关节可有局部压痛,骨盆分离试验、挤压试验阳性。

一般于起病后3~6个月才出现X线表现。

骶骼关节最早出现改变,显示髂骨软骨下有磨砂样增生带。

病变进一步向上蔓延,侵犯整个关节,关节边缘呈锯齿样,软骨下硬化带增宽,骨线模糊,关节间隙消失,骨性强直。

脊椎的改变发生在骶髂关节病变之后,髋关节受累常为双侧,早期可见骨质疏松,关节囊膨隆和闭孔缩小。

中期关节间隙狭窄,关节边缘囊性改变或髋臼外缘和股骨头边缘骨质增生(韧带赘)。

晚期可见髋臼内陷或关节呈骨性强直。

化验检查可有轻度贫血,血沉加决,血清碱性磷酸酶增高。

最近研究表明,90%以上的病人组织相容抗原HLA-B27为阳性。

6、髋关节的恶性肿瘤:本病常见于10~20岁的青少年,男性多,以疼痛为主要症状。

活动后疼痛加剧。

髋部病变位于股骨头骨骺中,可引起髋关节功能障碍。

本病进展缓慢,可多年无明显进展,疼痛轻微,X线片可见股骨头骨骺部或近骨骺端有一圆形或椭圆形的透亮区,为中心或偏心性生长,边缘清晰,可有硬化壁,很少有骨膜反应。

肿瘤内可有斑点状或斑片状钙化阴影。

7、股骨头坏死:股骨头坏死有多种原因。

创伤性的股骨头坏死,由于骨胫骨折做完固定,或保守治疗,骨折不愈合,出现股骨头坏死;长期大量的使用糖皮质激素,也是股骨头坏死的原因之一;还一个常见的原因是酒精,过度酗酒出现酒精中毒,导致股骨头坏死。

股骨头坏死的特点是先出现骨坏死的疾病,继而出现股骨头的塌陷,然后再出现骨性关节炎。

它与骨性关节炎的疾病进展特点不一样4膝关节疾病鉴别诊断1.髌骨半脱位:Patellar Subluxation 最多见于十几岁的女孩和年轻妇女,发作性的膝关节打软,Q角增大(>15°)。

髌骨恐惧试验(Patellar apprehension sign)阳性。

轻度积液,中、重度积液说明有关节内血肿,提示髌骨脱位伴骨软骨骨折和出血2.胫骨结节骨骺炎:Tibial Apophysitis or Osgood-Schlatter Lesion 多见于十几岁的男孩(特别是正处于快速生长期的13、14岁男孩或10、11岁女孩),疼痛局限于胫骨结节,蹲、跪、上下楼梯或股四头肌强力收缩时疼痛加重,跳跃、跨栏等运动加重病情。

胫骨结节局部肿胀、发热、压痛,抗主动伸膝运动或被动过屈膝关节时可引发疼痛,没有关节积液。

X线摄片可阴性,或可见胫骨结节处钙化阴影,髌韧带增厚,胫骨结节前软组织肿胀。

偶尔可见胫骨结节撕脱样改变(须与撕脱骨折鉴别)3.Sinding-Larsen-Johansson Disease:好发人群与胫骨结节骨骺炎一样,但病变和压痛部位在髌骨下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