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8年最新社会工作者初级实务 课件(全)
2018年最新社会工作者初级实务 课件(全)
相关法规与政策
三、复习框架
第二章——第十三章 重点:服务对象的特点和需要 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特点 需要
方法
生理、心理、社会环境(适应)
内容
发展、预防、治疗
个案 小组 社区
自我能力发展 社会环境适应
四、教材大纲
一、通用过程:接案、预估、计划、介入、评估、结案 二、儿童社会工作: 三、青少年社会工作: 四、老年社会工作: 五、妇女社会工作: 六、残疾人社会工作: 七、矫正社会工作: 八、优抚安置社会工作: 九、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十、 家庭社会工作: 十一、学校社会工作: 十二、社区社会工作: 十三、医务社会工作: 概 从服务对象来区分 述
③现有服务对象与潜在服务对象对应着上面三种服务 对象的来源和两种类型,那些主动求助和转介及外展而来 的,并已经使用社会工作者所提供的资源或正在接受社会 工作者协助的服务对象,被称为是现有服务对象;那些尚 未使用或接受社会工作协助和社会工作资源帮助,但未来 可能需要服务资源和协助的服务对象,即是潜在服务对象。
备考策略 积极心态应对,保持乐观的学习态度; 持之以恒,坚持每天学一点,不要临时抱佛脚、撞大运; 三遍教材,一遍通读、二遍理解、三遍记忆; 通过真题总结高频考点,以不变应万变; 有信心,相信努力就能获得成功。
第一章 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
第一章 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
本章重点: 接案 预估 计划 介入 评估 结案
【2015】85岁的刘爷爷独自一人生活,前不久因中风导致行 动不便,身体日渐衰弱。子女担心他发生意外,打算送刘 爷爷去养老院生活。但刘爷爷不愿去养老院,担心养老院 的规定会影响自己的生活习惯。面对刘爷爷和子女间的意 见分歧,社会工作者应采取的介入措施是( )。 A.引导刘爷爷改变生活习惯,适应养老院生活 B.尊重刘爷爷的决定。帮助他与子女协商解决问题 C.尊重子女的决定,劝刘爷爷去养老院 D.建议子女改变想法。请保姆在家照顾刘爷爷 B
3、面谈的技巧 (1)主动介绍自己。 向服务对象说明协助的目的,主动介绍机构的目标和功能、自己的 工作经验和专长,对求助受助的看法等。这些都会有助于消除服务对 象的疑虑,使他们顺利进入受助者的角色。
(2)沟通。 内容包括:了解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要,交流双方对服务对象的问 题和社会工作机构的功能、以及社会工作者的角色的看法和期望。
④了解服务对象的求助过程为了准备接案,社会工作 者除了需要了解服务对象的来源、类型外,还要了解他们 的求助过程。
(2)做好面谈的准备并拟定初次面谈提纲接案的准备工作如下。
①服务对象资料准备。包括:(多选) a.事先研读服务对象资料,了解其是否接受过服务; b.了解其身体和健康状况; c.走访社区,通过服务对象的社会网络来了解服务对象个人和社会处境 两方面的情况; d.了解服务对象是否有特殊事项需要谨慎小心处理。 ②拟定初次面谈的提纲。在资料准备和了解服务对象来源与类型的基础 上拟定初次面谈的提纲,可以帮助社会工作者理清工作思路,以提供切 合服务对象需要的服务。 提纲的内容一般包括:介绍自己和自己的专长、简要说明本次会谈的目 的和内容、双方的角色和责任、介绍机构的功能和服务、相关政策(如 保密原则)和工作过程、征求服务对象会谈安排的意见,了解对机构和 社会工作者的期望、询问服务对象是否有需要紧急处理的事情,以便提 供及时的协助。
主要内容 从工作方式来区分
从介入系统来区分
主要方法
五、真题回顾及命题趋势
命题趋势一:基础知识为主 【2014】小郑在医院精神科接受治疗,精神状况得 到了明显改善,希望重新就业。经医院转介,小 郑进人一家机构接受职业康复服务。小郑属于 ( )服务对象。 A.自愿 B.外展 C.非自愿 D.潜在 A
第一节 接案——建立信任的专业关系
“接案”是社会工作者与潜在服务对象开始接触,了解其需要,帮助
其逐渐成为服务对象并接受社会工作服务的过程。 目的:与服务对象建立一个良好的专业关系。 (1) 什么是接案: 当服务对象遇到困难前来社会服务机构求助时,负责接待的社会 工作者所做的工作就是社会工作过程中的第一个阶段,即“接案”。 接案期的工作非常重要,它的目标是要与服务对象建立一个良好 的专业关系 , 为后续的预估和介入打下良好的工作基础 。
注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以专业学科的基本要求想问题和回答问题 价值实践是社会工作提供专业服务的本质
二、价值观与工作原则(和谐)
服务
社会公正
接纳
尊重
价值观
个人的尊严 和价值 工作原则
人与人之间关 系的重要性 诚信 能力
个别化
自决权和 知情同意 保密
不批判
生命周期(人生发展阶段—纵向)
依据
社会生态系统 “环境中的人”: ( 微观\中观\宏观—横向)
2、面谈的主要任务
(1)界定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求(他有什么问题) (2)澄清角色期望和义务(想干什么,社工与服务对象 的格子期望) (3)激励并促进服务对象进入角色(别急,慢慢讲) (4)促进和诱导服务对象态度和行为的改变(你有没有 试过?) (5)达成初步协议 (6)决定工作进程
接案的步骤
面 谈 收集服务对象资料 做结案会谈记录
1、面谈的目的和场所安排 2、面谈的主要任务(包含6个方面) 3、面谈的技巧(主动介绍自己;沟通;倾听)
1、资料收集的内容和范围 2、收集资料的方法和途径 记叙性记录
接案应注意的事项
1、决定是否需要紧急介入 2、权衡是否有能力处理问题 3、决定问题的优先次序难 4、符合服务机构工作范围
1、自己努力解决问题 2、求助于自然助人网络 3、最后选择:求助社工服务机构 1、准备服务对象资料 2、拟定面谈提纲
做好面谈准备; 拟定初次面谈提纲
努力使“潜在服务对象”成为“现有服务对象”
尚未使用或接受社会工作资源帮助、但未来可能 需要服务资源和协助的服务对象,或者当服务对象并 没有求助,但可能需要协助,或者是虽然没有求助但 已妨碍他人或其它系统社会功能的正常发挥时,他即 成为“潜在的服务对象”。工作者的任务是不仅要与 “现有服务对象”建立关系,同时还要联系潜在的服 务对象,使其了解接受社会工作服务对他们的意义, 促使“潜在服务对象”也成为“现有服务对象”。
【2014】社会工作者在为受暴妇女提供服务时,应 遵循的原则有( )。 A.尊重受暴妇女的人格独立 B.分析受暴妇女行为与暴力重复的因果关系 C.接纳受暴妇女描述的问题而不是责怪她们 D.与受暴妇女建立信任、真诚的专业关系 E.协助受暴妇女平衡家庭和个人角色 ACD
命题趋势二:案例分析,更具专业性
接案阶段的主要工作和步骤包括:了解服务对象的 求助原因和求助过程、初步评估服务对象的问题、决定是 否接案、订立初步协议 。(多选)
接案前的准备
了解服务对象的来源
1、主动求助者 2、他人转介者 3、由社会工作者外展工作而来者 1、自愿型服务对象 2、非自愿型服务对象
认定服务对象的类型
努力使“潜在服务对象”成为“现有服务对象” 了解服务对象的求助过程
《社会工作实务》(初级)
LOGO
社会工作实务(初级)
考试时间: 2018年6月10日 14:00-16:00 考试内容:以社会工作服务的通用过程 、八个人群和五个领域为主要内容 ,考试中以案例题干呈现为主。
考试科目及题型
考试科目
科目名称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 考试时间 120分钟 考试题型 单选60题*1分,多选20题*2分 满分 100分
命题趋势三:考核内容更加灵活,概念性填空减 少
社会工作者小王接待了来机构求助的小李夫妇,在他们讲述 问题后,小王介绍了机构的服务范围和要求,并且与小李 夫妇协商问题解决的优先次序。 小王的上述做法属于社会工作实务过程中的( )。 A.接案 B.预估 C.计划 D.评估
A
六、授课模式及学习思路
总体必须把握:社会工作实务是---将社会工作理论、方法和价值观、政策法规具体 运用于服务对象与服务过程。 以《社会工作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合能力》为运用的基础;可延发。
在做具体工作时,“专业”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 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视角——“框架”。
一、社会工作实务的考试特点
案例分析:问题,目标,介入策略,方法 方案设计:问题,需求,目标,价值观 理论,方法,步骤
沟通要注意运用同理(同感)表达:指工作员进入并了解案主的内 心世界,并将这种了解传达给案主的过程。以简短正确的话语,表达 出当事人感觉、情绪;不分析、不评价。如:你会觉得自己……对你 来说好像……好像你会觉得……你认为……你觉得-、你感到-、对你 来说-、是不是你会觉得-、我听到好像你觉得-”
社会工作实务(初级)
120分钟
单选60题*1分,多选20题*2分
100分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
120分钟
单选60题*1分,多选20题*2分
100分
社会工作实务(中级)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中级)
150分钟
120分钟
综合题(共5题)
单选60题*1分,多选20题*2分
100分
100分
题型:选择题(100分) 单选:60题,每题1分,共60分(40-45,基础) 多选:20题,每题2分,共40分(2-4,答对即得 分,10题基础分) 注意: 单选题:每题答案唯一,错选不给分 多选题:每题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 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 所选的每个选项得0.5分 考试时间共120分钟,及格分数为60分
(1)了解服务对象的来源和服务对象的类型
①了解服务对象的来源服务对象的来源通常有主动求 助者、由他人介绍或机构转介和由社会工作者通过外展工 作,而成为服务对象这三种情况。 ②认定服务对象的类型根据上述服务对象的来源可以 将其按寻求服务时的意愿把他们分为自愿型服务对象和非 自愿型服务对象两种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