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工作小组工作策划书

社会工作小组工作策划书

一、小组名称:“零距离”之人际交往小组二、小组工作员:李燕李云云杨红何传宝朱大为三、小组督导:左敏四、小组背景所谓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各种具体的社会领域中,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建立起心理上的联系,它反映在群体活动中,人们相互之间的情感距离和相互亲密的程度。

人际交往是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自我的发展、心理的调试、信息的沟通、各种不同层次需求的满足、人际关系的协调,都离不开人际交往。

良好的人际交往,对于一个人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是有益的;相反,不和谐、紧张、消极、敌对的人际交往,对一个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是有害的。

因此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善于交往、都希望通过交往建立良好的关系,这些良好的关系可以使个人在温馨怡人的环境中愉快地学习、生活和工作。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面对激烈的竞争和日益强大的社会心理压力,如何认识和正确处理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人际交往却成了有些人的困惑和难题,他们缺少知心朋友、不信任他人、感到交往有困难,有社交恐惧症,更严重的甚至有的同学抵制交往,这些不良的交往行为影响同学的正常的大学生活,严重者心灵扭曲,精神紊乱,甚至自伤或他伤,给自己、他人、社会都造成不可估量的伤害。

所以大学生学会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方法,掌握其途径,对他们的收获美丽的大学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开展此次活动具有十分的必要性。

我们通过招募服务对象(大一新生),并且让他们填写我们做好的需求评估调查问卷,通过对需求评估调查问卷数据汇总,我们发现在招募到的15同学中,有80%的同学(12个)有缺少知心朋友,不信任他人、同学,与个别人难以正常交往,感到交往有困难等社交问题的一项或者两项,有60%同学(9个)甚至有两项以上的社交问题,只有两三个同学能够很快适应大学生活。

因此我们小组成员认为,如果要改变大一新生的不适应状况,就必须改善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让他们对自己有正确的认知和评价,尊重和接纳自己。

同时,寻求妥善方法去帮助他们表达和疏导情绪,改善与他人交往和沟通的模式,促使他们学会一些基本的人际交往技巧,从而让他们能与他人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团结合作。

因此我们设计这个小组,让组员在小组活动中认识自我和他人,认识到团结信任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从而促使组员与他人友好交往。

五、小组的理论框架:我们采用马斯洛需求理论、“镜中自我理论”、交流分析理论作为小组设计的理论基础。

1、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由5个等级构成,按照从低级到高级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他指出如果个人生理和安全的需要都得到满足了,那么就会出现感情、友谊和归宿的需要,如渴望父母、朋友、同学等对其表现爱护和关怀、温暖、信任、友谊以及爱情等。

他们还渴望自己有所归属,被人认同和承认,成为集体中的一员。

2、镜中自我理论“镜中自我理论”认为,人与社会是紧密联系的。

在与他人的互动过程中,我们通过感知他人对我们的反映和评价,从而建立起我们的自我意识、自我形象和自我评价。

小组犹如一面镜子,组员可以从这面镜子里发现真实的自我,加深自我了解。

这次我们的新生适应小组可以看作是一个微型的社会缩影,是一个通过互动而存在和发展的有机体。

小组中每个成员的表现和变化都会影响到小组,小组整体的进程也会影响到小组中的每一个人。

同时,通过他人这面镜子,也就是通过他人的反映和评价,组员看到自己的风度、行为、性格等是否合适,是否需要修正。

我们对他人眼中自己形象的想象,对他人关于这一形象以及某种自我感觉,构成我们的自我认识。

小组工作所提供的密切的互动和真实的回馈,可以帮助新生在小组中感知他人对自己的反映和评价,建立更正确的自我意识、自我形象和自我评价。

2、交流分析理论波恩认为社会交往就是相互影响的过程。

当两三个人或更多的人互相碰在一起的时候,迟早某人要说话,或者向其他人致意,这就叫做相互作用刺激。

另外的人会说一些或做一些有某种联系的事,这就叫做相互作用反应。

交流分析理论就是用于检查“我对你做了什么,你反过来对我做了什么”一类的相互作用,帮助人们了解自己与别人互动的本质,对人际交往获得深刻的领悟力,从而促使当事人改变生活态度,建立起更成熟的人际关系。

在小组活动中,组员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加深对自我和他人的认识,学习并掌握一些人际交往的技巧,以提升认识,学会与人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六、小组的目标总目标小组成员之间互动和分享,打破组员之间的陌生感,增加彼此的熟悉度,认识到团结信任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增强交流沟通能力。

具体目标1.让组员彼此间初步认识和了解,引导组员认识自己行为情绪变化对成员间人际关系的影响,使组员认识团结和信任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2.在活动过程中增强和改善组员间的沟通交流,增强团队意识和信任感。

3.鼓励组员积极地进行良好的人际交往,在此过程中学习、反思、提高和成长,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七、服务对象特点:希望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改善人际关系的大一学生教育:在校大学生,属于大学生群体性别:5男,5女八、小组的特征小组的工作模式:发展式模式(小组组员团结合作,运用鼓励、支持、帮助、反对、限制等一系列工具性互动行为,对他人及小组活动做出反应,工作员在恰当的时候提醒小组进行反思,使组员意识到互动的作用,从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小组性质:学习、发展性小组小组的类型:次级小组、计划小组、形成小组、自愿小组小组具体的安排:时间:2015年6月18日至7月4日场地:法政学院社工实验室、建大篮球场人数:10人(5男5女)小组的活动次数:5次第一阶段(1—2次):彼此熟悉、认识、了解他人、尊重他人、信任他人。

第二阶段(3—4次):增强和改善组员间的沟通交流、尊重接纳他人;增强组员之间的信任感;第三阶段(5次):增进组员之间的彼此信任,加强组员间的沟通与合作,巩固组员之间友谊,处理离别情绪九、小组招募的方法1.校内张贴海报2.工作员自行发放宣传单,招募对象3.工作员亲自与之前参加过我系其他同学开展的小组活动的同学联系,向其宣传并邀请参加4.若人数过多则先对报名者进行了解,然后筛选部分合适的报名者入组。

十、小组的工作员的介绍李燕:社会工作专业;大二学生;在阳光社工服务社有过带活动经验;在建达服务社历元学校当过兼职社工;会进行适当的角色扮演李云云:社会工作专业;大二学生;在阳光社工服务社有过带活动经验;在建大服务社夕阳红老年人活动中心做过活动;何传宝:社会工作专业;大二学生;在阳光社工服务社有过带活动经验;班长、阳光社工服务社和学生会部长,有很好的组织能力杨红:社会工作专业;大二学生;在阳光社工服务社有过带活动经验;朱大为:社会工作专业;大二学生;在阳光社工服务社有过带活动经验;十一、财政预算所需物资人手:李燕李云云杨红何传宝朱大为(每次活动两名工作者,一名观察员,一名摄影者,一名后勤人员;五次活动每位同学不作同一个角色,每人每个角色都要尝试,特别是工作者和观察员)十二、小组内容大纲十三、评估方法(一)前期准备评估1、以问卷调查形式了解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的情况及困惑、原因。

(需求评估)2、通过每次活动前与组员的沟通,了解小组组员对小组的想法及需求。

(二)过程评估1、及时与小组组员作好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做好活动。

2、依工作者在小组进行过程中的观察和分析。

3、依照过程中小组组员的表现及工作员及观察员在小组活动进行时的观察及分析(三)结果评估1、在小组的中后期,对组员进行问卷调查,比较组员在参加小组活动前后的变化。

在最后一次小组活动时,各组员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意见,并且工作员透过与组员的倾谈来知道他们对小组的感受及意见。

(活动评估调查问卷)2、通过与组员的倾谈来了解他们对小组的感受和意见。

3、从出勤率及参与、投入程度做评估。

注:具体的需求问卷和评估问卷见后面十四、备案及注意事项十五、参考书目1、<<小组工作程序计划簿>>,20012、刘梦《小组工作》,20033、何洁云《小组理论与实践》,20044、吕新萍等《小组工作》,20055、吴泽登《社会工作案例精选》,2007十六、具体的活动计划第一次活动内容第一次活动主题:面对面,很高兴认识你时间:6月18日14:25——16:00活动地点:山东建筑大学社工实验室(地点可能因特殊情况而改变)活动目标:1、协助组员相互认识,并让组员说明其对小组的期望;2、澄清小组目标,共同订立契约,建立专业关系。

1)5分钟建大新操场帮助回忆上一节认识的小组组员,熟悉环境工作员做自我介绍,并且引导组员回忆上一节认识的成员。

引出本期活动的主题。

2)10分钟活跃气氛,打破尴尬。

捉虫虫组员伸出左右手,右手形成半圈,左手食指插入左边同学的的圈中,工作员读一段文章,当读到某个字的时候,所有组员下意识的反应缩回左手食指,攥住右手半圈。

引导文字一段3)15分钟打乱小组成员之间的顺序抢凳子工作员发号施令,抢不到板凳的同学继续带领大家做这个活动。

4)20分钟在相互认识的基础上,加强组员之间的合作信任关系。

穿针引线两个人一组,一个人拿硬纸条,另一个人拿报纸,拿纸固定在报纸上的固定位置,在规定时间内穿过最多的布为胜。

5)35分钟帮组员更好的认识自己和他人自画像要求每人画自己,可以用任何方式:抽象、形象、写实、动物、植物等均可,有无标题自定。

总之,把自己心目中最能代表自己的东西画出来。

画完后,挂在A4纸和笔若干第三次活动内容第三次活动主题:肩并肩,我了解你你尊重我日期:6月28日15:25----17:00活动地点:山东建筑大学社工实验室活动目标:通过团队成员之间互相配合,增强彼此间的信任感。

第四节小组活动第四次活动主题:心相印,我们互相都信任日期:7月1日15:30--15:00活动地点:建大新操场活动目标:通过团队成员之间互相配合,增强彼此间的信任感,加强成员之间的沟通与合作.第五次小组活动第五次活动主题:心连心,分别依然是朋友日期:7月4日15:30--17:00活动地点:社工实验室活动目标:巩固组员友谊,处理离别情绪,填写活动问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