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助人自助_罗杰斯_求助者中心疗法_的理论与方法

助人自助_罗杰斯_求助者中心疗法_的理论与方法

第2期冯晖:助人自助——罗杰斯“求助者中心疗法”的理论与方法127助 人 自 助——罗杰斯“求助者中心疗法”的理论与方法冯 晖(伊犁师范学院 教科系,新疆 伊宁 835000)摘要:“求助者中心疗法”源于人本主义心理学,它的特点是以求助者为主导,通过非指导性心理辅导,促使他们去认识个人的生活意义和目的,开发创造潜力。

主要介绍了此疗法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并结合案例加以解释和说明,最后总结了应用这一疗法的体会。

关键词:罗杰斯;求助者中心疗法;理论;方法中图分类号:B84-0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1076(2009)02—0132—04在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中,一般把前来咨询的人看作患者,即拥有病态心理的人,治疗过程中强调技术性。

20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倡导了一种“以人为中心”的新的治疗方法,即“求助者中心疗法”,被人们誉为心理疗法的革命。

与以往各种心理治疗法不同的是,罗杰斯将前来求助的来访者与咨询师之间看作是一种最纯正的人际关系,咨询师以一种真挚、尊重、信任、了解和温暖的态度来促进求助者正确认识自己的生活目的和意义,努力开发自己的创造潜力,而来访的求助者可以自由地敞开心扉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最终寻找到真实的自我。

治疗过程中双方互相尊重、互相交流,始终体现出以“人”为焦点,而不是以“问题”为中心。

“助人自助”是“求助者中心疗法”的主要特点。

一、“求助者中心疗法”的基本理论(一)“求助者中心疗法”的人性观“求助者中心疗法”对人性持肯定、乐观的态度,正如罗杰斯所说:“人都具有一个基本上是积极的方向”。

“善”是人的天性,人的本性是倾向于创造,具有建设性,实现趋向是整个有机体的机能。

“求助者中心疗法”对人性的基本观点是:第一,人有自我实现的倾向,而自我实现的趋势是一个引导人们努力认识、实践、自治、自我决定、完善的过程;第二,人拥有有机体的评价过程,而有机体的评价标准是自我实现倾向,其评价过程是把个体的经验与自我实现有机地协调配合,使人不断迈向自我实现;第三,人是可以信任的,人拥有与生俱来的“善”,而人身上的“不善”则都是人对其成长的不利环境防御的结果,因而人有能力发生并改变自己的心理问题,心理治疗只需为求助者提供足够的尊重和信任,求助者就会依靠自己的力量来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

由此可以看出,“求助者中心疗法”是以对人性的高度信赖而发现舒展人的自然本性为宗旨,将价值取向定格在对人的自然生命的热爱,强调了发现和保持人的内在本性对发展人格的重要意义。

(二)自我理论自我理论是一种人格理论,强调自我实现是人格结构中的唯一的动机。

罗杰斯指出:“自我包括个体整个儿地去知觉他的机体,他体验到的所有知觉,体验到的这些知觉与所处的环境中其他知觉以及整个外部世界发生关系的方式。

”自我概念是人格形成、发展和改变的基础,是人格能否正常发展的重要标志。

“求助者中心疗法”理论非常强调求助者的“经验”和“自我概念”。

“经验”即为求助者在某一时刻所具有的主观精神世界,包括个体意识中的2009年6月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un.2009 第2期 Journal of Yili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No.2收稿日期:2008-09-21作者简介:冯晖(1970—),女,湖南邵东人,伊犁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学原理。

第2期冯晖:助人自助——罗杰斯“求助者中心疗法”的理论与方法133全部现象和未曾意识到事情。

“自我概念”是指求助者对自己的真实本体如何看待,包括对自己身份的界定,对自我能力的认识,对自己的人际关系及自己与环境关系等的认识。

个人的经验会影响其自我的形成与发展,而个人的自我概念又决定他接受与处理经验的方式和态度。

在自我中,罗杰斯还提出了“理想自我”的概念,这是个人所希望的自我形象,在自己的心目中有很高的价值。

并认为实际经验中的自我(自我概念)和期望中的自我(理想自我)都是可以测量和用于诊断的概念,二者的一致性程度可作为个体心理调节能力的标志。

因此,“求助者中心疗法”认为,自我概念与理想自我的协调一致是一个人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心理治疗的过程就是要帮助求助者在这两方面达成一致性。

(三)心理失衡的调整“求助者中心疗法”认为,一个人对自我的看法并不一定与自己的实际情况相符,低估自己会使人自卑,高估自己会使人自傲。

当自我的发展不协调时,就会出现焦虑、自卑或对人敌视、恐惧等顺应不良状态,从而导致心理失衡。

心理治疗的宗旨就是要把个人这种不协调的自我转变为协调的自我,重建个体在自我概念与经验之间的和谐。

怎样达到这一目标?“求助者中心疗法”认为治疗过程中的气氛是关键,治疗者对求助者的态度应做到三个方面:第一,真诚相待;第二,无条件积极关注;第三,设身处地地理解。

二、“求助者中心疗法”的基本方法(一)“求助者中心疗法”的基本操作步骤1.初始阶段。

求助者在这一阶段会表现一些共同的心态。

首先,求助者对咨询师有明显的信赖感。

求助者之所以前来求助,是因为他们对自身的焦虑、困惑有深刻体验,而自己却无法摆脱痛苦,因而迫切希望咨询师为他们点燃心灵之灯,寻找出路。

针对这种信赖感,咨询师应启发求助者对解决自己问题的责任感和自信心,变被动为主动。

其次,求助者对咨询师的态度并不了解,因而还存在防卫心理。

因此,咨询师在这一阶段应设法把自己的真诚、理解和无条件关注的态度传递给求助者,为他们创设良好的治疗气氛,促使他们尽快消除防卫的心理,为他们积极改变自我创造条件。

2.治疗阶段。

在这一阶段,咨询师首先应明确治疗过程中的主辅关系。

求助者是这一过程的主体,而咨询师只是改变对方的工具,咨询师要充分相信求助者自身存在有改变自我的潜能,设法帮助他们寻找改变现状的途径。

在求助者感到自己完全被接纳的情境中,让他们毫无顾虑地、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咨询师将注意力集中于求助者的自我观念,并设身处地地去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理解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和愿望。

3.结束阶段。

这一阶段,咨询师的任务是引导求助者的自我与情感变得协调一致,在不需要咨询师帮助的情况下,也可以继续自由地表达自己,并领悟到一些新的适应模式,使求助者在结束咨询之后能将治疗过程中领悟的经验迁移到自己的生活中去,以便能更好地适应环境,应对现实。

(二)“求助者中心疗法”的主要咨询技术1.无条件积极关注。

在心理咨询中,咨询师无条件地积极关注求助者是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基础,它使求助者感到安全而又温馨。

无条件关注意味着咨询师对求助者的尊重、信任和无私关爱。

尊重求助者是一个高水平咨询师的最高价值观,不论求助者的年龄、性别、种族、职业、社会地位、文化程度、人格特征、心理问题的性质等方面有何不同,咨询师都要把他们视为一个独特而有价值的人来接纳,在认知和情感上平等地对待他们。

信任求助者意味着咨询师相信求助者自身具有自我发展和完善的潜能,只要给他们提供必要的条件和帮助,就会调动起他们自身的力量,改变现状,获得发展。

无私关爱求助者是咨询师必备的职业道德,关爱他们,就要对求助者拥有无私的爱心、热情和耐心,平等相处,礼貌相待,设身处地为他们分忧解愁,出谋划策,并对他们的隐私保密。

2.设身处地的理解。

设身处地的理解意味着咨询师在咨询中,主动放弃自己的思想观点和价值观,融入求助者的感觉世界,以求助者的立场去体验他们的内心世界,感知和理解他们的思维与情感,并以言语交流和非言语交流(如面部表情、身体姿势、声音特点等)的方式准确地表达出对求助者内心体验的理解,以使求助者充分意识到咨询师已经了解、认识自己,并与自己产生了情感的共鸣。

比如:“我也曾经历过这样的事,而且和你有同样的想法;我想,任何人遇到这样的事,可能都会如此。

”“你希望父母与老师能了解你的想法,能理解你内心的痛苦,这并没有什么过错,但你是否试图和他们沟通过,表白过自己?”等等。

在治疗过程中,咨询师对求助者的理解层次越深,越有利于他们自我探索历程的深化。

134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3.非指导式治疗技术。

“求助者中心疗法”的着眼点是咨询师尽量创设一个求助者感到适宜的环境气氛,帮助他们进行自我探索,促进其自我概念向着更接近自我的经验和体验的方向发展。

因此,非指导式治疗是这一治疗过程的精髓。

咨询师个人的人格和他对待求助者的态度在心理咨询与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

咨询师如果总是以“权威者”或“教育者”的面目出现,会引起求助者的心理防卫。

咨询师要敢于抛弃那些神圣的光圈,承认自己与求助者一样也常会受到两难选择的困扰,并把这些困扰和体验同对方交流,这样就缩短了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的心理距离。

因此,咨询师个人所表现出的真诚、能力、自信、表达技巧以及与求助者坦诚相见、建立朋友式的人际信任和互相接受的态度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4.会谈技术。

鼓励、重复及对求助者感情的反应是“求助者中心疗法”中常用的会谈技术,尤其是鼓励。

在心理咨询与治疗之初,求助者在陈述自己的问题之后,总希望咨询员能直接告诉他们问题的答案,或直接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咨询员此时绝不可越俎代庖,而是应鼓励他们自己去思考尝试,在尝试获得成功经验后,找回自信;之后,咨询员应更进一步鼓励求助者内省,从亲身体验中形成自己的价值观,继而建立自己的价值标准,对事理作价值判断,建构起独立人格;最后,还应鼓励求助者在今后的生活实践中,遇事能随机应变,培养起自我成长的能力,达到自我实现的人生境界。

三、案例分析与说明下面将依据“求助者中心疗法”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术,作具体的咨询实例分析。

田田(化名)是某重点中学高二的学生,男,汉族,18岁。

他因在校谈恋爱而遭到老师的批评,家长的强烈反对,女朋友被迫转学而情绪低落,内心十分痛苦,为此前来咨询。

田田长得很帅,他戴着一副眼镜,透过眼镜我可以看到他忧郁的眼神,他很有礼貌地坐在我对面,显得局促不安。

我微笑地看着他,说:“同学,你信任我而来找我,我很高兴,你看起来心情很不好,我能帮你吗?”他抬头看我,我微笑地向他点头,尽量给他一种安全感,使他消除紧张,对我产生信任。

田田终于开口了,于是,我们进入了咨询的第一阶段。

田田:最近我和爸爸妈妈闹翻了,与老师、同学的关系也很糟,心里很痛苦,我不知道自己现在该做些什么?咨询师:和自己身边朝夕相处的亲人、老师与同学在感情上有了矛盾,心里很难受,我能理解你现在的心情,你能和我说说你的事情吗?或许这样你的心情会好点。

田田:其实我早就想来找你,可又没有勇气。

咨询师:你放心,就像你对我的信任一样,我会尽力给你提供帮助。

这是咨询的第一阶段——初始阶段。

咨询师的主要任务是:热情地接纳求助者,营造一种和谐气氛,消除对方的紧张;在初步的会谈中,尽快取得求助者的信任,让他感受到咨询师的角色不是“教育者”而是一个能谈心的“朋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