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田水利学(1)

农田水利学(1)

一大题:名词解释1、渠系水利用系数:灌渠系的净流量与毛流量的比值2、农田水利:水利工程类别之一,其基本任务是通过各种水利工程技术措施调节和改变农田水分状况以及地区水资源不平衡状况,以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3、农田水利学:研究农田水分状况和地区水情变化规律及其调节措施,以消除农田水旱灾害,利用水资源发展农业生产的一门科学。

4、农田水分状况:指农田土壤水、地面水和地下水的状况及与其相关的养分、通气、热状况。

5、田间水利用系数:实际灌入田间的有效水量和未级固定渠道放出水量之比6、渠道水利用系数:某渠道的净流量与毛流量的比值7、灌溉水利用系数:实际灌入农田的有效水量和渠首引入水量的比值8、重现期:在一定年代的雨量记录资料统计期内,大于或等于某暴雨强度的降雨出现一次的平均间隔时间,为该暴雨的重现期9、全面灌溉:灌溉时湿润整个农田根系活动层内的土壤,传统的常规灌水方法都属于这一类。

10、局部灌溉:灌溉时只湿润作物周围的土壤,远离作物根部的行间或棵间的土壤仍保持干燥。

11、微灌:一般灌溉流量都比全面灌溉小得多,因此又称为微量灌溉12、畸灌:水从输水沟或直接从毛渠放入畦中,畦中水流以薄层水流向前移动,边流边渗,润湿土层,13、沟灌:在作物行间开沟,灌水时,水在沟中边流边渗的灌溉方法称为沟灌。

14、渗灌:利用修筑在地下的专门设施(地下管道系统)将灌溉水引入田间耕作层借毛细管作用自下而上湿润土壤,所以又称地下灌溉15、滴灌:滴灌是由地下灌溉发展而来的,是利用一套塑料管道系统将水直接输送到每棵作物根部,水由每个滴头直接滴在根部上的地表,然后渗入土壤并浸润作物根系最发达的区域。

16、地面灌溉:水是从地表面进入田间并借重力和毛细管作用浸润土壤,所以也称为重力灌水法。

17、喷灌:利用专门设备将有压水送到灌溉地段,并喷射到空中散成细小的水滴,象天然降雨一样进行灌溉。

18、微喷灌:又称为微型喷灌或微喷灌溉。

是用很小的喷头(微喷头)将水喷洒在土壤表面。

19、涌灌:又称涌泉灌溉。

是通过置于作物根部附近开口的小管向上涌出的小水流或小涌泉将水灌到土壤表面。

20、排涝模数:单位面积上的排涝量21、作物需水量:农业用水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国民经济中耗水分的最主要部分22、灌水定额:单位面积上的一次灌水量23、灌溉定额(M):单位面积上各次灌水量之和24、灌溉制度:指在一定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下和一定农业技术措施下,为使作物获得高额而稳定的产量所制定的一整套向田间灌水的制度。

25、有效降雨量:蓄存在土壤计划湿润层内可供作物利用的雨量。

指天然降雨量排除地面径流和深层渗漏量后的雨量。

26、计划湿润层:旱作物是依靠其主要根系从土壤中吸取水分,因此把作物主要根系吸水层作为灌溉时的土壤计划湿润层27、滴头:是重要的灌水设备。

28、喷灌强度:单位时间内喷洒在单位面积上的水量,或单位时间喷洒在地上的水深。

29、平均喷灌强度:地表上平均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喷洒的水深30、喷灌均匀度:喷灌面积上水量分布的均匀程度,是衡量喷灌质量的重要指标31、打击强度:是指受水面积内,水滴对作物或土壤的打击动能。

与水滴大小、降落速度和密度有关。

32、地下水临界深度: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下和农业措施条件下,为了保证土壤不产生盐碱化和作物不受盐害所要求保持的地下水最小埋藏深度33、水力最优断面:在渠道比降和渠床糙率一定的条件下,通过设计流量所需的最小过水断面34、田间工程:通常指最末一级固定渠道(农渠)和固定沟道之间的条田范围内的临时渠和灌水沟、小型建筑物以及土地平整等农田建筑工程35、日常设计流量:在发生除涝设计标准规定的暴雨时,排水沟所能通过的平均流量为日常设计流量36、排涝设计流量:指在发生除涝设计标准规定的暴雨时,排水沟所能通过的最大流量为排涝设计流量二大题:判断题√1、农作物的灌溉制度是指播种前及全生育期的灌水次数、灌水日期、灌水定额及灌溉定额。

√2、作物需水量是指农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从播种至收获消耗于植株叶面蒸腾和株间蒸发的水分的总和。

√3、对于旱作物,湿润年份及南方地区的灌水次数少,灌溉定额小;干旱年份及北方地区的灌水次数多,灌溉定额大。

X4、机组式喷灌系统应该选在丘陵地区。

√5、畦灌是灌溉水沿畦田长边方向成薄水层流动,在流动中主要借重力作用湿润土壤的一种灌水方法。

×6、沟灌是灌溉水沿作物行间的灌水沟流动,在流动过程中,主要靠毛细管作用湿润土壤的灌水方法。

√7、畦灌优点是技术简单,工程费用小,缺点是易形成深层渗漏和表土板结,浪费水量并恶化土壤结构X8、淹灌适用于玉米。

X9、覆膜灌溉也属于地面灌溉的一种方式。

X10、沟灌优点是大大减少了深层渗漏节省水量,不会造成表土板结而破坏土壤结构,整地工作量比畦田大,先平后做沟。

√11、畦灌适用于小麦、谷子等窄行密播作物以及牧草等的灌溉。

X12、沟灌适用于窄行距的中耕作物。

X13、灌溉水有效利用率是指灌水后,储存于计划湿润层内的水量与实际灌入田间的水量的比值。

√14、20%原则是指控制支管上任意两个喷头的工作压力水头之差不超过喷头设计工作压力水头的20%。

X15、多风地区发展喷灌较好多风地区发展喷灌较好。

X16、体积含水率(又称容积含水率)是指单位体积土壤中土壤水所占的比例。

X17、质量含水率(又称重量含水率)是指单位质量土壤中土壤水所占的比例。

√18、单位换算:1m3/亩=1.5mm。

X19、选择喷灌系统时应不必考虑作物种类、耕作方式因素。

√20、影响作物灌溉制度的因素有作物种类、品种,自然条件,农业技术措施。

√21、喷灌系统的隐蔽工程必须在施工期间进行验收,价差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施工期间验收应由监理部门或水利主管部门负责。

√22、灌溉水利用系数是灌入田间的水量(或)流量与灌溉系统引入总水量(或流量)的比值。

√23、渠道防渗率是指灌区固定渠道最大过水表面中防渗面积与总面积的比值。

√24、安全超高是衬砌护面应有一定的超高,以防风浪对渠床的冲刷,衬砌超高指加大水位到衬砌层顶端的垂直距离。

X25、在灌溉设计标准条件下,为满足灌溉用水要求,需要渠道输送的最大流量称为加大流量。

X26、田间水利用系数小于渠系水利用系数小于灌溉水利用系数。

(全部是大于)√27、灌溉渠系由灌溉渠道和排水沟组成。

√28、最小流量可校核对下一级渠道水位控制条件和确定修建节制闸的位置等。

√29、渠道的灌水工作方式分为轮灌和续灌两种。

√30、渠系的净流量为:同时工作的农渠净流量之和。

X31、微喷灌系统是可根据作物需水要求,通过低压管道系统与安装在末级管道上的特制灌水器,将水和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以较小的流量均匀、准确地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表面或土层中的灌水方法。

√32、灌水器是微灌设备中最关键的部件,是直接向作物施水的设备,其作用是消减压力,将水流变为水滴或细流或喷洒状施入土壤。

√3、水源工程一般是指为从水源取水进行滴灌而修建的拦水、引水、蓄水、提水和沉淀工程,以及相应的输配电工程。

√34、渗灌即地下灌溉,它是利用地下管道将灌溉水输入埋设地田间地下一定深度的渗水管或鼠洞内,借助土壤毛管作用湿润土壤的灌溉方法。

X35、微灌包括喷灌、滴灌(地表与地下滴灌)、微喷灌、涌泉灌(小管出流灌)、重力滴灌、渗灌几种灌溉形式。

X36、滴灌系统工作制度分为续灌、轮灌和随机供水三种情况。

√37固定式微灌系统是指全部管网安装好后不再移动,固定在地表或埋入地下。

X38、土壤中的毛管水是不能被植物根系吸收利用的水分()X39、灌水定额是灌区的单位面积在单位时间内的灌水量()X40、水库取水方式适用于河道水位和流量都满足灌溉引水要求的情况()41、规划固定式喷灌系统时,支管轮灌方式是否合理对于管的设计流量有显著影响()X42、设计灌溉渠道时,如果糙率系数取值偏小,就会使渠道断面偏小,从而影响渠道过水能力()X43、田间排水沟的间距取决于土壤性质和排水要求,和排水沟的深度无关()44、排渍模数是排水渠单位面积的排渍流量()45、灌溉渠道实行轮灌的主要目的在于减少渠道渗漏损失()X46、喷灌工程不适用于地面坡度变化复杂的农田使用()X47、用平均排出法计算的排涝设计流量比可能出现的排涝设计流量偏大()48.在一定的范围内,土温和水温增高,可以促进根系吸水。

()X49.非充分灌溉时,作物的产量因实际腾发量减少而减少,其净效益随之下降。

()50.地膜覆盖后,棵间蒸发减少,而植株蒸腾不变,因而可以节水。

()51.同样的土壤水分条件下,同一作物的蒸腾量随叶面积指数的增加而增加。

()X52.滴灌系统中,若工作水头降低到一定程度,则滴头不需要消能装置。

()53.喷灌的工作压力越大,则射程越远,喷洒面积越大,喷灌强度越低。

()X54.当土壤含水率低于田间持水率时,作物将会因土壤水分供给不足而产生缺水。

()X55.作物需要的水量与灌溉系统从水源的引水量之比即为灌溉水利用系数。

()56.地面灌溉采用畦灌时,畦长越短越节水。

()57.沟灌时,一般不能等到水流到末端才把入水口封掉。

()58在农田排水规划设计中,防洪除涝排水和控制地下水位排水对排水沟道的要求相同。

√59土壤水分是影响土壤生产力的最活跃因素。

X60渠系水利用系数等于各级渠道水利用系数之和。

X61.土壤中的水分总是从含量高的地方向含量低的地方流动。

62.作物需水系数是指每生产单位重量的籽实所需要的水分数量,其单位一般X由m3/kg表示。

二大题:填空1、影响土壤蒸发的土壤因素主要有土壤含水量、地下水埋深、土壤地质、土壤颜色、下垫面状况、土壤结构。

气象因素主要有辐射、湿度、风、降水方式、温度2、影响作物需水量的因素有气象条件、作物特性、土壤性质、农业技术措施等3、地面灌水方法中,畦灌的技术要素有畦田规格、控制入畦流量、放水时间、农业机具、地面平整情况。

沟灌技术要素有沟长、入沟流量、灌水沟的间距、断面………………三大题:选择题C1.什么叫作物需水量?CA、灌溉作物所需满足的蒸发蒸腾量。

B、实际生长条件下作物的植株蒸腾量与棵间蒸发量之和。

C、生长在大面积上的无病虫害作物,在最佳水、肥等土壤条件与生长环境中,取得高产潜力所需满足的植株蒸腾和棵间蒸发之和。

D、土壤水分充足,地面完全覆盖、生长正常、高矮整齐的开阔绿草地的蒸发蒸腾量。

A2.农田土壤水分存在的基本形式可分固态、液态和汽态三种形态。

液态水按其运动特性又可分为()、()、及()3类。

A、吸着水、毛管水和重力水。

B、田间持水量、毛管断裂点和凋萎系数。

C、汽态水、吸湿水、薄膜水。

D、重力势、压力势、基质势。

B3.影响作物需水量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哪四个方面?A、作物种类、作物品种、作物生育期及作物产量。

B、气象条件、土壤特性、作物性状及农业耕作措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