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诗词赏析

诗词赏析

七至九年级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大全一、《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对这首诗语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题目中的“次”本是“停驻”之意,这里指“停宿”在北固山下的旅馆之内。

B 首联中的“客路”指的是诗人要去的路,“青山”指的是题目中的北固山。

C 颔联中“两岸阔”的“阔”是表现潮平之后的景象,随着春潮的起涨,放眼望去,江面似与岸平,舟中人的视野也因此而开阔。

D 颈联透露出诗人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

此联表现了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歌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羇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B、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

诗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

C、第三联写得妙绝。

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

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令人想像到诗人已被江南的美景所陶醉了。

D、尾联写诗人正放舟于绿水之上,正向着青山之外的绿水进发,看到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想托雁儿捎信给在洛阳的家人,诉说自己内心深处的乡愁。

3、品读全诗,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第二联所展现的画面。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传颂千古的名句,同时又蕴含哲理,请任选角度进行赏析。

二、《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这首诗描写了西湖早春景色,诗中哪些字是紧扣“早”字来写的?2、这首诗紧扣环境和季节特征写景,以春为着眼点,以字为线索,抒发了诗人思想感情。

诗中直抒胸臆表达这种感情的一个词语是。

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两个动词很有表现力,请说说这两个动词好在何处4、试着从某一个角度对本诗写作上的特点作一点分析。

5、“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除了描绘出的景象之外,还间接地记述了诗人的情景。

三、《天静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小令中“枯藤”、“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2、这首小令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对这首小令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 “枯藤老树昏鸦”渲染了一种暗淡凄凉的气氛,暮鸦归巢,使游子动了思乡之情。

B “小桥流水人家”描写了诗人记忆中的故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而今身在异乡,越发感到孤独。

C “古道西风瘦马”一句描写了伫立于寒风之中诗人孤独、寂寥的形象。

由马的“瘦”可以联想到诗人的疲惫、困乏。

D “断肠人在天涯”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感受,在前几句“景”的渲染下,诗人的思乡之情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四、《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的特点。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的人生哲理是什么?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3、请从“钟”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4、“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决眦入归鸟”一句蕴藏了诗人之情。

5、“阴阳割昏晓”中的“割”字使用精当,请简要赏析。

五、《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实际上是写;一个字,使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表现了。

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

2、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从“国破”、“烽火”可以看出,杜甫的这首诗与唐代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4、结合全诗内容,体会诗题中的“望”字包含哪两层意思?5、结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说说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6、“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表达了怎样的内容?7、最后两句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刻画出了诗人怎样的形象?六、《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的陶醉,对的喜爱之情。

2、找出诗中有哲理的两句诗,并说说其蕴涵了什么哲理。

3、诗人游山西村有哪些亲切感受?4、这首诗的尾联意蕴丰富,余味无穷。

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诗歌朗读的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例:“衣冠/简朴/古风/存”。

B “丰年留客足鸡豚”一句写出了农民热情好客、淳朴厚道的性格。

C 全诗生动地描绘了优美的农村风光,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D 全诗都是写实,按时间推移展开叙述,层次清晰。

七、《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1、写诗人悠闲自得生活的一句诗是2、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一个词是,也是全诗的诗眼。

3、“悠然见南山”的“见”能否换成“望”?4、“心远地自偏”道出了哲理;“此中有真意”的“真意”是指。

5、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 “结庐在人境”是说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

B “问君何能尔”,“尔”的意思是“耳”,罢了。

C “飞鸟相与还”,“相与还”是结伴而还,意思是飞鸟倦了也知道还家。

D “此中有真意”的“此中”,据此时此地的情景,也就是指隐居生活。

6、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悠然见南山”用一个“见”字描写采菊时于无意间偶见南山,使南山静穆超然的风景正好与作者悠然自得的心情相融合,表现了一种天真自然的意趣。

B 诗中的采菊、山气、夕阳、飞鸟,包含了无限诗情画意,它既不能用言语形容,又无须用言语形容,体现了作者隐居生活的美好情趣。

C 诗的语言婉曲含蓄,虽说“此中有真意”,又说“欲辩已忘言”,其实,“真意”就在作者所要表现和所要追求的“心远地自偏”的意境中。

D 这首诗创造了一个诗情、画意、哲理兼具的意境,既表达了作者的清高思想和恬静愉快的心情,又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和思想的启迪。

八、《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了哪两个典故?其用意是什么?2、三、四两句运用、、、四个连续动作,表现自己心情。

这两句主要用的描写方式。

3、分析最后两句中的“破”“挂”妙在何处。

4、请写出诗歌的最后两句的字面意义及深刻含义。

九、《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 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 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 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 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自经自经丧乱少睡眠”一句中“丧乱”指事件。

2、“自经丧乱少睡眠, 长夜沾湿何由彻”的意思是3、“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深刻含义是4、“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表现了诗人的思想。

5、对“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这是诗人幽默风趣的写法,既活灵活现地描绘出南村群童的顽皮,又巧妙含蓄地刻画了自己因年迈而无力改变现状的那种无可奈何的微妙心理。

B 南村群童竟然不知道“我”是著名的“诗圣”,表达了“我”对他们年少无知的不满。

C 南村群童连不值钱的茅草都抢,可见当时人们的生活贫困到了何种程度。

D 称之为“盗贼”,表达了诗人对南村群童不良行为的强烈愤恨。

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本诗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 _,。

”2、这首诗前十句重在咏雪,后八句则主要是写_______。

(填2字)3、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请描述“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在你脑海中出现的画面。

5、请你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诗作一点赏析。

十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后四句,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2、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十二、《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诗歌开头为什么从一把不起眼的折戟写起?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中“东风”指什么?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如果把最后一句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3、选出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

()A 该诗开头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很自然的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B “自将磨洗认前朝”为后两句论史咏怀作铺垫,诗人心绪无法平静。

C 诗人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重写。

D 在这首咏史诗中,作者关注的重点是赤壁之战,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十三、《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义踟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对这首曲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元代散曲,“山坡羊”是曲牌名,“潼关怀古”是曲的标题。

B、“山河表里潼关路”勾画出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的特点。

C、曲中的“聚”字赋予静止的峰峦以动感,“怒”字则生动地表现出波涛汹涌的情态。

D、作者在曲中表达出深深的伤感悲愤之情,他伤感悲愤的最主要原因是“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2、结尾“亡,百姓苦”好理解,为何“兴”,百姓也苦呢?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