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山东省理综高考生物试题及解析1.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应用,正确的是A、苹果树开花后,喷施适宜浓度的脱落酸可以防止果实脱落B、用赤霉素处理马铃薯块茎,可延长其休眠时间以利于储存C、用一定浓度的乙烯利处理采摘后未成熟的香蕉,可促其成熟D、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二倍体番茄幼苗,可得到多倍体番茄答案:C解析:A.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等作用。
题目叙述与脱落酸作用相反,应为生长素的功能,故A 错。
B.赤霉素的生理作用为促进麦芽糖化,促进营养生长,防止器官脱落和解除种子、块茎休眠促进萌发等作用,故B错误。
C.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此外,还有促进老叶等器官脱落的作用,此处的乙烯利为乙烯类似物。
故C正确。
D.生长素只能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不会导细胞的染色体变异,产生多倍体植物的为秋水仙素,故D错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植物的激素的生理作用,相对简单。
2.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胚胎细胞中存在与细胞凋亡有关的基因B、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在正常细胞中不表达C、真核细胞不存在与无丝分裂这一细胞增殖的方式D、细胞分化过程中蛋白质种类和数量未发生改变答案:A解析:A.每个细胞中遗传物质都是相同的,只是在不同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故A正确。
B.抑癌基因具有抑制细胞非正常增殖的作用,原癌基因与细胞增殖有关,都是维持细胞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可见原癌、抑癌基因在正常细胞内是表达的,故B错误;C.真核细胞分裂方式包括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无丝分裂是真核细胞分裂的一种方式。
故C错。
D.细胞分化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必然也发生了变化,故D 错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生命历程基本知识点的掌握,如细胞分裂、分化、癌变等。
比较简单。
3.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叶绿体滤液细线浸入层析液,可导致滤纸条上色素带重叠B、低温诱导大蒜根尖时间过短,可能导致难以观察到染色体加倍的细胞C、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装片时,需保持细胞活性以便观察有丝分裂过程D、将洋葱表皮放入0.3g/mL蔗糖溶液中,水分交换平衡后制成装片观察质壁分离过程答案:B解析:A.滤纸上的滤液细线不能触及(或浸入)层析液,是防止滤液中的色素溶解于层析液中,滤纸条上得不到色素带,使实验失败,故A错误。
B.低温处理根尖会抑制纺锤体的的形成,导致染色体加倍,但若时间处理过短,则会难以观察到染色体加倍的情况,故B正确。
C.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需制作临时装片,其过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解离的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来,解离后细胞死亡,因此不会观察到细胞分裂的动态过程。
故C错误。
D.质壁分离实验洋葱表皮细胞放入蔗糖溶液中,就会发生质壁分离,若水分交换平衡后则已经完成质壁分离,就无法看到质壁分离的过程了,故D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了观察类实验:叶绿素提取和分离实验、有丝分裂及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植物质壁分离实验的相关知识。
难度适中。
4.下列有关细胞内物质含量比值的关系,正确的是A、细胞内结合水/自由水的比值,种子萌发时比休眠时高B、人体细胞内O2/CO2的比值,线粒体内比细胞质基质高C、神经纤维膜内K+/Na+的比值,动作电位时比静息电位时高D、适宜条件下光合作用过程中C5/C3的比值,停止供应CO2后比停止供应前高答案:D解析:A.自由水和结合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代谢旺盛时自由水/结合水的比值升高,代谢缓慢时则相反,故种子萌发时比休眠时自由水/结合水比值升高,故结合水/自由水比值应该低,故A错误。
B.人体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中进行,在第二阶段产生CO2,第三阶段消耗氧气,故线粒体中氧气少,二氧化碳多,因此线粒体较细胞质基质中的O2/CO2的比值低,故B错误。
C.静息电位时,K+外流,膜电位外正内负;动作电位时,Na+内流,膜电位内正外负。
故动作电位时膜内Na+较静息时多,动作电位较静息时K+/Na+的比值低,故C错误。
D.停止供应CO2,C3无法合成而减少,C5积累增加,故C5/C3的比值,停止供应CO2比停止供应前高,故D正确。
点评:此题以细胞代谢的形式,综合考察了组成细胞的水分、无机盐及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
难度中等。
5.人类某遗传病受X染色体上的2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且只有A、B基因同时存在时个体才不患病,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根据系谱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Ι-1的基因型为X aB X ab或X aB X aBB.Ⅱ-3的基因型一定为X Ab X aBC.Ⅳ-1的致病基因一定来自Ι-1D.若Ⅱ-1的基因型为X AB X aB,与Ⅱ-2生一个患病女孩的概率为1/4答案:C解析:Ι-2为X Ab Y,只有A和B同时存在时个体才不会患病,Ⅱ-3正常,但其父母均有病,故得Ⅱ-3的基因型一定为X Ab X aB,并由Ⅱ-3的基因型可以推得Ι-1(患病)的基因型为X aB X ab 或X aB X aB,故A、B正确。
Ⅳ-1的致病基因来自Ι-1或Ι-2,故C错误。
若Ⅱ-1的基因型为X AB X aB,与Ⅱ-2生一个患病女儿,只有当Ⅱ-2基因型为X ab Y时与X AB X aB,会生出患病女儿。
1/2X ab Y×X AB X aB生出患病女儿概率为1/2×1/2=1/4。
故D正确。
点评:此题综合考察了伴性遗传及分离定律,需要经过合理推断后得出结论。
难度中等。
6.玉米的高杆(H)对矮杆(h)为显性,现有若干H基因频率不同的群体,在群体足够大且没有其他因素干扰时,每个群体内随机交配一代后获得F1。
各F1中基因型频率与H基因频率(p)的关系如图。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0<p<1时,亲代群体都可能只含有纯合体B.只有p=b时,亲代群体才可能只含有杂合体C.p=a时,显性纯合体在F1中所占的比例为1/9D.p=c时,F1自交一代,子代中纯合体比例为5/9答案:D解析:此题目涉及到遗传平衡定律,因为符合大群体,没有干扰。
所以自交前后基因频率没有改变。
0<p<1时,亲本只要H的基因频率与HH的基因型频率相等,就可以只含有纯合体,故A正确。
当p=b时,可知F1中Hh的概率为1/2,所以其亲本的基因频率为H=h=1/2,所以亲本可以只含有杂合体,故B正确。
当p=a时,F1中hh的频率=Hh的频率,根据平衡定律可知,亲本中H的基因频率=1/3,h的基因频率=2/3,所以F1中显性纯合体HH的频率为1/9,故C正确。
同理,可以求得p=c时,亲本中H的基因频率=2/3,h的基因频率=1/3,F1自交一代,即F2中纯合体比例7/9,故D错误。
点评:此题运用图像考察了平衡定律的应用及分离定律,作为最后一个压轴选择题,难度偏难。
25.(11分)在维持机体稳态中,消化系统具有重要作用。
人胃肠道的部分神经支配示意图如下。
(1)兴奋沿神经a传导末梢,引起末梢内的释放神经递质。
该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结合后,使下一神经元兴奋,进而引起胃肠道平滑肌收缩。
图中b处的突触结构包括突触前膜和突出后膜。
(2)食物经胃肠道消化吸收,使血糖浓度增加,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导致血糖浓度降低,维持血糖稳定。
(3)严重腹泻失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位于的渗透压感受器受刺激产生兴奋,该兴奋一方面传至,引起口渴感;另一方面可使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多,从而促进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尿量减少,保持体内水分平衡。
(4)过敏性胃肠炎是由于在过敏原的刺激下,细胞产生大量抗体,该抗体与再次侵入机体的同种过敏原结合,引起胃肠道过敏反应。
答案:(1)突触小泡;(特异性)受体;突触间隙(2)胰岛素(3)下丘脑;大脑皮层(渴觉中枢);肾小管(4)浆解析:(1)神经调节的基础只是考察,神经递质是由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释放,通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题意行受体上;(2)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起到降血糖的作用;(3)渗透压感受器位于下丘脑,渴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抗利尿激素的靶器官为肾小管和集合管;(4)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
点评:此题综合考察了人体的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
但是题目很直观,得分容易,十分简单。
26.(11分)油菜果实发育所需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果皮的光合作用。
(1)油菜果皮细胞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CO2的细胞器是。
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主要以蔗糖的形式运输至种子。
种子细胞内的蔗糖浓度比细胞外高,说明种子细胞吸收蔗糖的跨(穿)膜运输方式是。
(2)图甲表示在适宜条件下油菜果实净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变化。
分析可知,第24天的果实总光合速率(填“大于”或“小于”)第12天的果实总光合速率。
第36天后果皮逐渐变黄,原因是叶绿素含量减少而(填色素名称)的含量基本不变。
叶绿素含量减少使光反应变慢,导致光反应供给暗反应的_______和_______减少,光合速率降低。
(3)图乙表示油菜种子中储存有机物含量的变化。
第36天,种子内含量最高的有机物可用______________染液检测;据图分析,在种子发育过程中该有机物由___________转化而来。
答案:(1)叶绿体;主动运输(1)小于;类胡萝卜素(2)[H];ATP(3)苏丹III(苏丹IV);可溶性糖和淀粉解析:(1)光合作用的场所为叶绿体;由题目可知逆浓度梯度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2)24天与12天净光合速率差不多,但是24天的呼吸速率明显低于12天的呼吸速率,所以总光合作用24天小于12天;果皮中主要有两类色素,分别为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当叶绿素含量减少,类胡萝卜素的颜色表现出来,因此逐渐变黄;(3)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ATP与[H],所以光反应弱了,ATP与[H]的量减少;(4)由图可知,36天时,含量最高的有机物为脂肪,检验脂肪使用苏丹III(苏丹IV);而图中蛋白质含量没变,可溶性糖和淀粉减少,所以脂肪由可溶性糖和淀粉转化而来。
点评:此题仍旧是考察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基础性题目,偏重于记忆,难度偏易。
27.(12分)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稳定环境、物种保护及资源供应等功能。
(1)某湿地由浅水区向陆地方向依次生长着芦苇、碱蓬、怪柳等,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结构。
调查湿地中芦苇的种群密度常用法。
(2)图中甲、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湿地中两种生物当年的种群数量(N 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 t+1)之间的关系,直线P表示N t+1=N t。
甲曲线上A、B、C三点中,表示种群数量增长的是点;乙曲线上D、E、F三点中,表示种群数量相对稳定的是点;N t小于a时,甲、乙两条曲线中曲线所代表的生物更易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