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叶黄杨的枯萎病

大叶黄杨的枯萎病

大叶黄杨的枯萎病
大叶黄杨枯萎病是近年来大叶黄杨的常见病害,其特点是发病猛,传染速度快,对绿化效果影响大。

发病症状:
枯萎病是大叶黄杨易感染的一种主要病害,严重时可造成全株枯死。

一、二年生枝条受害最严重,初期茎部变为褐色,叶片失绿,嫩梢下垂,叶不脱落,后期茎部受害部位变黑,皮层皱缩,内皮组织腐烂,生有许多细小的艷(yan)小菌核,随着气温的升高,受害部位迅速发展,病菌侵入木质部,导致全株死亡。

发病规律
病原为存在于土壤中的镰刀菌。

病菌多从根部伤口侵入,也可直接侵入植株。

一般5月中旬开始发病,七、八月为发病高峰期,有的植株从发病到死亡不超过一周。

防治措施
在发生病害时,可以用格润根竟+蓝菲一号兑水灌根,在治疗病害的同时提高植物的抵抗能力。

黄杨白绢病
发病症状:
茎或叶基部靠近土壤的地方变褐、腐烂,经几天阳光曝晒在病部及土壤表面出现白色绢丝状的菌丝体,呈放射状在根际土壤中延,后期在接近地表,根茎长出褐色,油菜籽状小菌核,常造成全株死亡。

叶部表现为先发暗而后失绿,最终变黄干枯。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核形式在土壤中越冬(菌核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较强,能在土壤中存活5至6年) ,第二年条件适宜菌核萌发长出菌丝,在土中蔓延,从植株基部侵入而
使其发病。

防治措施
在发生病害时,可以用格润枝音兑水喷茎或叶基,然后用生根液和根腐灵兑水灌根或直接撒施土壤,治理在土壤越冬的病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