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作业---教学设计,三上《秋天的雨》

“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作业---教学设计,三上《秋天的雨》

朱训强“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作业------教学设计《秋天的雨》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
一、教学主题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6课.
二、教学内容及分析
教学内容:讲授第二自然
教学分析:技术引导学生先将“五彩缤纷”拆分成“五”、“彩”和“缤纷”三个语素,主要讨论了“彩”字的“”的含义,“五彩”的“五”是概数而非确数,着力解决难点“缤纷”,解决的方法除讲析字理外还采用直观演示的方式,使学生形象感知。

当对“五”、“彩”和“缤纷”三个语素各自的意思已然明了后,再组合起来理解。

至此,“五彩缤纷”不仅表示“颜色多”,而且还有一种“动态美”的意义也就释然了。

这样的字理析解使学生真正地了解了词语的本义,不但知其然,而且还知其所以然。

三、教学对象及特点
三年级是个转折时期,是一个由低段向高段过渡的中段时期。

学生的思维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语文学习内容由词句向篇章过渡。

龙平小学三年级4班的学生优点是具备独立识字写字的能力,背诵能力强;不足的是三年级进入大量积累词汇的时期,进入深入准确理解文本的瓶颈期,进入学法指导时期,学生一下子难以适应。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读准课后的字音,了解词义。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初步感受语言文字之美。

情感目标: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秋雨的奇特,秋景的美丽,并能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达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词句感受课文中描写的秋天的美景;初步感悟作者表达方式的多样,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五、教学过程
(下为第2自然段技术课堂讲授)
师:为什么课文里用“五彩缤纷”而不用“五颜六色”呢?可以替换吗?
(学生讨论,都认为不行,但说不出道理 )
师:你们看“缤纷”两个宇是什么偏旁?
生:绞丝旁。

师:绞丝旁与什么有关?
生:与丝线有关。

师:所以,“缤纷”肯定与——
生:与丝线有关。

(老师画图示意,让学生理解“缤纷”在古代是特指旗帜上的飘带,风一吹旗帜上的飘带就会随之游动飘舞,所以古代称之为“旗游”。

因此,“缤纷”这个词语就具有一种“动态美”。

通过词语的比较,学生们初步理解了“五彩缤纷”不仅表示颜色多,还具有一种动态美,而“五颜六色”这个词语主要是描写静态的色彩美。

为了进一步理解词义,教者把彩色闪亮的纸屑托在掌上进行直观展示)
师:你们看,现在我的手
没动,色彩斑斓的纸屑很多,
用一个词来说就是——
生:五颜六色。

师:为什么呢?
生:颜色虽然多,但却是静态的。

(老师手掌向上扬起,彩色闪亮的纸屑纷纷飘落 )
师:这样的情景用一个词来说叫什么?
生:(高声齐答)五彩缤纷。

师:为什么呢 ?
生:因为不但颜色多,而且还有一种动态美。

师:通过上面的教学,我们已经知道了“五彩缤纷”不仅指色彩多,而且还有一种动态的美感。

请大家再阅读课,看看作者在文中都描写了哪些色彩鲜明的植物,这些植物又具有怎样的动态美。

(学生边读边点画批注,然后争相说出所找到的词句,而后感情朗读。

)
生: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啊扇啊,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生: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啊飘啊,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生: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 !
生:菊花仙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六、所选技术以及技术使用的目的
通过对词语词素的分解和组合了解其本义,这是字理析词的第一步。

然而,了解词语的本义是手段,理解其文中的意思才是教学的重要目的。

于是,教者又把学生对“五彩缤纷”的理解引回文中,让大家找出描写颜色和描写动态的词句进一步体会“五彩缤纷”的文中义,即据文取义。

当学生找至黄色”、“红色”、“橙红色”、“紫红”、“淡黄”、“雪白”这些表示颜色的词语时,对“五彩”是个概数的理解深刻了;当再读到“扇啊扇啊”、“飘啊飘啊”、“你挤我碰”、“频频点
头”等这些描写动态的词语时,“缤纷”这个词语在学生面前自然就会出现“飘动”的视像了。

课文没有直接描写秋天的田野只是说“田野像金色的海洋”,学生由于理解了“缤纷”的本义,所以他们在老师的启发下仍然可以想象出稻海翻涌的样子。

就这样,学生通过置换(用“五颜六色”置换“五彩缤纷”)、移情(联系课文和生活 )和赏读 (理解词义后的会心朗读 ),感受了秋天绚丽的色彩美与富有生命感的动态美,体会到了由于作者对秋天有着无限的喜爱与赞美,从而将这种情感交付了美好的语文字——“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正所谓“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人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


2.课堂实录
依据上述教学设计,选取课堂代表性实录片段(需同时出现教师和学生),视频原则上不超过10分钟。

3.教学反思
该讲授活动实施效果如何?
信息技术的作用是否不可替代?
是否存在值得改进的地方?
请就教学设计与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反思。

朱训强“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作业---教学课件《秋天的雨》1.主题说明:教师自主选择一个教学主题,描述其主要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

以PDF形式上传。

2.演示文稿制作:针对上述教学主题,选择任意一种工具制作支持课堂教学的演示文稿,并转成视频形式提交。

3.演示文稿制作说明视频:以视频形式(可采用录像或录屏方式)描述演示文稿制作过程,并说明教学中如何使用。

视频需出现教师个人形象,时间不超过10分钟。

朱训强“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作业
1.学情分析方案:提交一份针对某一教学主题的学情分析方案,包括学情分析目的、内容(教学主题、教学对象、教学重点、学习难点等)、学情分析方法和工具。

2.学情分析视频:提交一份针对上述方案的学情分析报告解读视频,说明分析对象、工具应用过程与方法、结果呈现与分析等报告主要内容,视频时间不超过5分钟。

A1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
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
能力维度
能力维度
√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学业评价
所属环境
所属环境
√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学习环境□智慧学习环境
能力描述
能力描述
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分析学情,从而
从多个方面分析学情,包括学生经验、知识储备、学习能力、学习风格以及学习条
件等
精准确定教学的适切目标
为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教学策略的选择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为教学中动态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供参考
提交指南和
提交指南和
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
1.
1.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方案
方案:提交一份针对某一教学主题的学情分析方案,包括学情分析目的、内
容(教学主题、教学对象、教学重点、学习难点等)
、学情分析方法和工具。

以PDF形式
提交。

优秀
合格
方案要素完整,表述清晰;
方案能够有效支持学情分析目的达成;
工具设计/选用科学合理,
操作便捷,
分析
结果易于导出使用;
技术支持方式富有创新性,
有学习与借鉴
价值。

方案要素完整,表述清晰;
方案能够支持学情分析目的达成;
工具设计/选用合理,操作便捷。

2.
2.学情
学情分析报告
分析报告:提交一份针对上述方案的学情分析报告解读视频,说明分析对象、工具应用过程与方法、结果呈现与分析等报告主要内容,视频时间不超过5分钟。

优秀
合格
讲解内容完备、逻辑清晰;
对工具应用过程有完整描述;
应用图表呈现了分析结果,可读性强;
对结果分析客观、合理、有逻辑,有助于
确定教学目标和突破教学重难点;
视频清晰流畅,画面稳定,无冗余信息。

讲解内容完备、逻辑清晰;
对工具应用过程有完整描述;
对结果的分析客观、合理;
视频清晰流畅,画面稳定。

实践建议
实践建议
学情分析是课堂教学的起点,一般包括对学生的学习经验、知识储备、学习能力、学习风格以及学习条件的分析。

信息技术可以扩大学情分析范围、丰富学情分析形式、
提升学情分析效率。

例如,为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教师在新课讲授前可运用在线
问卷工具设计调查问卷,通过QQ、微信、晓黑板等即时沟通工具组织学生填写问卷,快
速收集和分析学生信息,有效了解学情,从而改进教学设计;又如,在复习课前,教师
可通过思维导图(如MindMap、Inspiration等)提供结构化的思维支持框架,一方面帮
助学生梳理学习内容、形成知识结构,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学生填写的思维导图捕捉学
生系统知识框架中存在的漏洞,以便把握学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