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04年教师职业素质和技能考试试卷(A)(适用范围:高等学校教师资格)一.单项选择题(本题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选对得1分,选错或不选得0分。
1.一个国家的政体与高等教育有着密切关系,它制约着高等教育的()A.领导权B.受教育的权利C.教育的方针、目的D.教育体制2.主张教育应使“个人特征与社会目的的价值协调起来”的教育家是()A.亚里士多德B.杜威C.斯宾塞D.纽曼3.高等教育结构的形成、发展以及调整的决定性要素是()A.教育因素B.政治制度因素C.科学技术因素D.经济因素4.从高校课程的层次构成上看,可将课程分为()A.学科并列课程、核心课程B.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C.必修课程、限选课程、选修课程D.理论课程、实践课程5.我国学位授予的权力机构为()A.国家教育部B.国务院学位委员会C.各授予单位的学位评定委员会D.各省自治区的学位办公室6.在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学校是()A.天津中西学堂B.南洋公学C.京师同文馆D.山西大学堂7.教学计划内的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者是()A.教务处B.团委C.学生会D.各教学单位8.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使行为朝向一定目标的内部心理状态是()A.学习需要B.学习动机C.学习兴趣D.学习理想9.“罗森塔尔效应,说明了教师的哪种行为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产生了重大影响。
()A.能力B.性格C.作风D.期望10.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阻碍作用的是()A.逆向迁移B.顺向迁移C.负迁移D.正迁移11.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图片、图表、幻灯、电视录像、模型等直观的教学形式属于()A.实物直观B.模像直观C.行为直观D.言语直观12.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A.先快后慢B.先慢后快C.先高后低D.先低后高13.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是()A.社会干扰B.社会助长C.社会弱化D.社会惰化14.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A.集体主义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C.为学生爱心奉献D.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15.教师职业与其它职业不同的本质特征是()A.为人师表B.献身教育C.教书育人D.公而忘私16.“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主要内容是()A.教书育人B.依法执教C.廉洁从教D.为人师表17.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实行的是()A.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B.校长负责制C.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D.校务委员会制18.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特定的()A.职业认定制度B.职业许可制度C.职业审核制度D.职业监督制度19.我国教育法的渊源指的是()A.法律的历史渊源B.法律的理论渊源C.法律的效力渊源D.法律资料的来源.20.学生申诉制度建立的法律依据是()A.《教师法》B.《义务教育法》C.《未成年人保护法》D.《教育法》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的五个选项中选出二个或二个以上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选对得2分,多选、少选或不选得0分。
1.教育目的制约着()A.教育手段的选择B.教育政策的制定C.教育制度的建立D.教育内容的确定E.教学效果的评价2.实行中央集权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的国家有()A.德国B.英国C.法国D.意大利E.瑞典3.高校教师劳动的特点有()A.创造性B.复杂性C.个体性D.群体性E.多样性4.高等学校科研应遵循的原则()A.社会效益与学术水平相统一B.科研与教育相互促进C.正确处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的关系D.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和推广E.遵循项目指南与尊重自由选题相结合5.师爱的心理功能有()A.指向功能B.激励功能C.感化功能D.调节功能E.榜样功能6.根据记忆保持时间长短的不同,可以把记忆分为()A.无意记忆B.有意记忆C.瞬时记忆D.短时记忆E.长时记忆7.态度与品德的改变要经历的几个阶段是()A.醒悟阶段B.转变阶段C.内化与巩同阶段D.巩同与稳定阶段E.巩固与发展阶段8.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有()A.交互性原则B.社会交换原则C.自我价值保护原则D.情境控制原则E.保密性原则9.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有()A.功能的多样性B.要求的双重性C.影响的广一泛性D.行为的典范性E.对象的灵活性10.根据法律解释的主体和效力不同,法律解释可分为()A.语法解释B.字面解释C.有权解释D.无权解释E.扩充解释三.判断法(本题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判断下列命题正误,请将正确的在题后的括号内打“∨”号,错误的打“×”号。
1.1810年创办的柏林大学突破了传统大学的模式,确立了大学社会服务的职能。
()2.通才教育实行的是一种博雅教育。
()3.不同办学条件、不同办学要求和培养目标的各类高等学校之间的比例关系指的是高等教育的能级结构。
()4.高校专业设置细密,有利于提高高校办学的规模效益。
()5.教学的科学性是指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教学方法等的科学性。
()6.学分制有利于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能较快地反映新的科研成果。
()7.人的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8.在自然生活情境中直接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以了解其心理的方法是自然实验法。
()9.人和动物在生活中,凭借经验产生的行为及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是狭义的学习。
()10.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11.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认为问题解决是一个尝试错误性质的渐进过科。
()12.自我意识就是主体我对客体我的意识。
()13.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是品德具有的三个基本特征。
()14.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具有广泛性和深刻性。
()15.除了钻研业务、提高教学水平,教师更需要以高尚的师德来感染学生。
()16.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包括教书和科研两个方面。
()17.教师职业道德不仅是对教师自身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手段,因此说教师职业道德具有典型性。
()18.依法执教的主体是特定的,主要是指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任教的教师和其他从事教育和管理工作的人员。
()19.教育法律关系产生于教育法律规范之前。
()20.狭义的教育司法是指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处理教育违法案件中或裁决教育纠纷的专门活动。
()四、简答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1.高校学生的基本社会特征有哪些?2.高校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3.简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4.在教学中,教师应如何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5.简述为人师表的基本道德要求。
6.简述我国学生的义务。
五、案例分析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1.小张毕业后分配到一所高校工作,工作期间常常利用上班时间联系生意。
担任学生辅导员期间,没有把精力放在如何搞好学生管理上,而是想方设法利用学生家长为其生意提供便利。
试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对这位教师的做法进行分析。
2.某县教育局一位工作人员张某,年轻气盛,禀性暴躁,一次在对一所学校进行工作检查时,与该校一位教师李某发生争执,最后动起手来打了李某。
请问:该案例发生的法律关系是什么类型的法律关系?主体又是谁?谁对张某的过错行为承担责任?对张某的行为应如何处理?六、论述题(本题共3小题,第1、2小题每小题13分,第3小题12分,共38分)1.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贯彻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的教学原则。
2.联系教学实际,阐述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3.人们赞美教师职业,时常形容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人梯”,教师是“红烛”。
结合上述观点,谈谈你对教师职业的看法;你认为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河南省2004年教师职业素质和技能考试试卷(B)(适用范围:高等学校教师资格)一、单项选择题(本题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选对得1分,选错或不选得0分。
1.经济结构的变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其中技术结构制约着高等教育的()A.科类结构B.层次结构C.形式结构D.地区结构2.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A.德、智、体诸育结合B.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C.教学与科研相结合D.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3.日本的国立、公立大学在招生时实行的是()A.统一考试制度B.单独考试制度C.推荐入学制度D.统一考试和单独考试相结合制度4.不同学科、专业领域的构成,体现着高等教育的()A.队伍结构B.层次结构C.课程结构D.科类结构5.提倡社会本位教育价值观的代表人物是()A.柏拉图B.卢梭C.斯宾塞D.赫钦斯6.解决某一科学技术问题,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先进性和使用价值的科技成果称为()A.理论性成果B.阶段性成果C.应用性成果D.教学研究成果7.以良好的行为来启发、激励学生进步的方法是()A.情感交流法B.说理启迪法C.调查研究法D.榜样教育法8.学习的联结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建立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共公式是()A.R--O--SB.S--O—RC.R--SD.S--R9.对行为结果的归因中,属于稳定归因的因素是()A.能力和努力程度B.能力和运气好坏C.能力和任务难度D.努力和任务难度10.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的是()A.顺向迁移B.逆向迁移C.正迁移D.负迁移11.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具体形象为内容的记忆是()A.形象记忆B.情景记忆C.情绪记忆D.运动记忆12.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与条件是()A.遵从、内化、巩固B.遵从、认同、内化C.遵从、认同、巩固D.遵从、内化、稳定13.个体在没有外界控制的条件下,受到他人行为的刺激影响,而引起的与他人行为类似的行为是()A.从众B.服从C.感染D.模仿14.教师职业道德的首要准则是()A.恪尽职守B.依法执教C.廉洁从教D.热爱学生15.在教师职业道德中起前提和基础作用的是()A.依法执教B.爱岗敬业C.热爱学生D.严谨治学16.社会主义师德体系的灵魂是()A.爱岗敬业B.热爱学生C.严谨治学D.锐意创新17.根据我国宪法规定,行使国家立法权的机构是()A.中共中央B.国务院C.最高人民法院D.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18.教育法律责任作为一种社会责任,区别于其他社会责任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它的()A.规范性B.导向性C.强制性D.有序性19.我国义务教育经费来源的主渠道是()A.国家财政拨款B.城乡教育费附加C.社会集资捐资D.教育专项资金20.法律救济的前提是()A.义务得以履行B.权利受到损害C.弥补受损权益D.权利得以实现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的五个选项中选出二个或二个以上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选对得2分,多选、少选或不选得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