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风气候影响下容易发生1、季风气候的突出特点是…季风气候突出的特点是风向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变化角度大于120°。
而且气流性质不同。
再就是大陆性特征明显。
雨热同期,气温、降水变化大,易发生旱涝灾害。
一般认为,季风气候要符合以下特征才行:一、1月与7月盛行风向的变化有120°;二、1月与7月盛盛行风向的平均频率超过40%;三、1、7月盛行气流的性质不同。
四、至少在1月和7月中有一个月的平均合成风超过3m/s;五、在5 经纬度矩形内,这1月与7月中每个月气旋与反气旋的交替出现至少每两年一次。
主要看前3项指标。
2、分析亚洲季风气候形成的原因亚洲季风气候形成的原因是:亚洲是位于地球上最大陆块一亚欧大陆的东部,与面积最大的海洋—太平洋以及印度洋的紧密邻接,以及高空行星环流的季节变化和青藏高原的地形作用,遂形成亚洲特有的季风环流系统。
冬夏海陆热力差异,引起海陆大气活动中心(即高低气压活动中心)的季节变化,使季风风向发生有规律的季节转换。
亚洲濒临印度洋和太平洋,海洋和陆地的热力性质差异明显。
冬季,风从亚欧大陆北部的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中心吹向太平洋,形成寒冷干燥的偏北风,也就是冬季风;夏季,亚洲的内陆升温快,气压低,太洋升温慢,气压高,于是湿热的气流从太平洋、印度洋吹向亚洲大陆,形成偏南风,也就是夏季风。
亚洲季风气候对亚洲的影响就是:雨热同期,对农作物和森林的生长有利,因为在作物生长旺盛,最需要水分的时候能有充足的水热供应;气温年较差大,冬季气温低,可减少病虫害;季风不稳定,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常常造成旱涝灾害,尤其是各种台风,容易造成农业、渔业减产和破坏。
3、亚洲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易发生旱涝灾害,其频繁多发的地区主要在哪亚洲的季风类型有3种,这里以纬度的高低分别解释:1.热带季风气候。
这个气候主要分布在南亚地区、中南半岛上和菲律宾群岛。
2. 亚热带季风气候。
主要分布在我国江淮地区及其南部和青藏高原东部地区、朝鲜半岛南部、日本的九州岛、四国岛和本州岛南部。
3. 温带季风气候。
主要分布在我国江淮以北黄土高原以东至俄罗斯堪察加半岛的沿海地区、日本的本州岛北部和北海道岛。
季风气候易发生旱涝灾害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季风的不稳定性造成的。
以我国为例,在东南季风较强时期,由于季风前进速度过快,导致我过南方地区发生干旱、而北方地区由于过早降水和降水过量易形成洪涝灾害。
日过东南季风较弱,则暖湿的云雨则停留在南方地区,导致南涝北旱。
另外,热带季风由于在热带地区,只有干季和湿季的区分,在干季,有长时间未下雨,加上热带地区高温作用,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形成干旱。
而到了湿季,降水过程十分明显,许多低洼地形(比如恒河流域)极易发生洪涝灾害。
我用的是高中地理知识,希望能符合要求的答案。
4、季风气候的利与弊在季风气候条件下,夏季潮湿多雨,冬季干燥少雨。
在季风气候条件下,降水量的多少,雨季的早晚,完全决定于季风进退的早晚和强弱。
例如,长沙的雨季就比南京早一个月,到华北,雨季只6~8月,甚至只有7~8月是雨季。
雨季的长短与夏季风控制有关系。
在季风气候条件下,雨量极不稳定,逐年变化很大。
在长沙,多雨年比少雨年的雨量多两部,南京则多三倍,北京更超过五倍。
所以,在季风气候条件下,水旱灾害频繁,是对人们生产和生活极不利的一面。
季风气候的高温与多雨时期基本一致,虽然不免有闷热难熬之苦,却对发展农业十分有利。
因为在作物生长旺盛,最需要水分的时候能有充足的雨水供应。
利:(夏季风)雨热同期,东部受海上潮湿气流的影响,带来丰沛的降水,有利于农业发展不利:(夏季风)易发生旱涝灾害;(冬季风)产生低温天气,容易发生寒潮5、季风气候是什么意思啊中文名称:季风气候英文名称:monsoon climate 定义1:季风地区的气候。
其特征因地理位置不同而异, 如中国东部冬季干冷, 夏季湿热。
应用学科:大气科学(一级学科);气候学(二级学科)定义2:受季风支配地区的气候。
夏季一般受海洋气流影响,冬季主要受大陆气流的影响,季风气候的主要特征是冬季干冷,夏季湿热。
应用学科:地理学(一级学科);气候学(二级学科)定义3:季风地区的气候。
夏季一般受海洋气流影响,冬季受大陆气流影响。
季风气候的主要特征是冬干夏湿。
应用学科:海洋科技(一级学科);海洋科学(二级学科);海洋气象学(三级学科)中国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干湿分区季风气候(monsoon climate):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或气压带风带随季节移动而引起的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改变的现象,称季风气候。
定义是指由于海陆热力差异或行星风带随季节移动而引起的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改变的现象,称季风。
最主要特征是一年中随同季风的旋转,降水发生明显的季节变化,东亚与南亚为两个典型的季风气候区,但两者因纬度地理位置等的差异,季风气候亦各有特征。
澳门是属于亚洲季风,支配大陆与海洋冬夏之间,气压高低形势不同,风向相反,风性各异,天气差别很大。
每年约自四至八月受海洋气流控制,盛吹东南、西南风,是夏季风;自九、十月至翌年二、三月受大陆气流控制,盛吹北、西北风,是冬季风。
由于季风强弱与进退时间每年不一,故季风气候易于发生旱涝自然灾害,如去年的干旱少雨、今年的洪涝多雨。
季风气候是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混合型。
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高温潮湿多雨,气候具有海洋性。
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干冷气流的影响,气候寒冷,干燥少雨,气候具有大陆性。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主要特征最主要特征是一年中随同季风的旋转,降水发生明显的季节变化,东亚.南亚.东南亚为两个典型的季风气候区,但两者因纬度地理位置等的差异,季风气候亦各有特征。
澳门是属于亚洲季风,支配大陆与海洋冬夏之间,气压高低形势不同,风向相反,风性各异,天气差别很大。
每年约自四至八月受海洋气流控制,盛行东南、西南风,是夏季风;自九、十月至翌年二、三月受大陆气流控制,盛行北、西北.东北风,是冬季风。
由于季风强弱与进退时间每年不一,故季风气候易于发生旱涝自然灾害,如去年的干旱少雨是由于暖空气过强,今年的洪涝多雨是由于暖空气较弱,雨带滞留南方。
季风气候是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混合型。
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高温潮湿多雨,气候具有海洋性。
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干冷气流的影响,气候寒冷,干燥少雨,气候具有大陆性。
主要类型根据所在纬度位置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温带季风气候综述出现在北纬35°~55°左右的亚欧大陆东岸,包括中国东部秦岭-淮河一线温带季风气候以北地域、朝鲜半岛、日本的北部以及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南部。
位于欧亚大陆的温带东部,具体在华北地区、东北地区、日本本州东北地区、北海道岛、朝鲜半岛大部及俄罗斯的远东地区。
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冬季气温低于0度,夏季雨水最多。
冬季这里受来自高纬内陆偏北风的影响,盛行极地大陆气团,寒冷干燥,夏季受极地海洋气团或变性热带海洋气团影响,盛行东和东南风,暖热多雨,雨热同季。
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约有三分之二集中于夏季(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四季分明,冬夏季风方向变化显著。
分布位于欧亚大陆的温带东部,具体在华北地区、东北地区、日本本州东北地区、北海道岛、朝鲜半岛大部及俄罗斯的远东地区。
成因位于最大的大陆与最大的大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
夏季亚欧大陆低压连成一片,海洋上副热带高气压西伸北进,从北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散发出来的东南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冬季强大的蒙古高压散发出来的西北季风影响本地。
因风向切变符合季风要求,故为季风气候。
特征 1.夏季高温多雨:夏季太阳高度角增大,昼长夜短,气温较高,从热带海洋吹来的东南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
2.冬季寒冷干燥:最冷月均温在摄氏0度以下,冬季寒冷,成因有:本地纬度较高,离冬季风源地近,地形较低平坦地势西高东低使冬季季风得以加强。
3.季风显著。
4.夏秋常受热带气旋影响。
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区内农业景观小麦、甜菜、花生、棉花等区内主要城市中国的北京、天津、太原、郑州、西安、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济南、青岛、连云港;日本的札幌、函馆、小樽、青森、盛冈、秋田、仙台、山形、福岛;朝鲜的平壤、新义州、清津、首尔、仁川、大田;俄罗斯的海参崴、哈巴罗夫斯克、布拉戈维申斯克、阿穆尔河畔共青城等。
亚热带季风气候综述分布在北纬25°~35°亚热带大陆东岸,它是热带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亚热带季风气候团交替控制和互相角逐交绥的地带。
主要分布在中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南、热带季风气候型以北的地带,以及日本南部和朝鲜半岛南部等地。
该气候区域冬季不冷,1月平均温普遍在0℃以上,夏季较热,7月平均温一般为25℃左右,冬夏风向有明显变化,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以上,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较少。
这类气候以中国东南部最为典型。
其它地区,由于冬季也有相当数量的降水,冬夏干湿差别不大,因此被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位于太平洋边缘,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热量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介于13℃~20℃之间,≥10℃积温为4000℃~6500℃。
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长江以北0℃~2℃,江南2℃~10℃,南岭一带10℃~12℃。
由于淮阳山地山势低矮而破碎,屏障作用弱,冬半年常受南下冷空气的影响,特别是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北接南阳盆地,南通湘桂走廊,冬季成为冷空气南下的通道,1月等温线在这里呈舌状向南凸出。
长江以北,绝对最低气温可达-10℃以下,汉口曾出现-18.1℃的最低值(1977年1月30日),长江以南,多在-7℃~-10℃之间。
每当强冷空气南下时,气温下降的幅度常可超过10℃,上海曾出现过两天之内气温下降25.2℃的记录。
所以,本区虽属亚热带,但冬季气温比世界同纬度其他地区为低。
由于冬季的低温,中国亚热带所处的纬度偏南,其北界比理论上的界线南移4~5个纬度。
和地中海地区比较,要偏南10~11个纬度。
但中国的亚热带,特别在华中区,夏季普遍高温,7月平均气温均达28℃左右,有些地区超过29℃。
5~9月常出现高于35℃的酷热天气。
7~8月因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晴天多,日照时间长,高温出现的频率最大,绝对高温常超过40℃,浙江的金华,湖南的安化,都有41℃以上的高温记录。
4月和10月的平均气温为16℃~21℃,秋温略高于春温。
分布位于欧亚大陆的副热带东部,亚洲方面,具体在中国大陆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台湾中北部、日本本州关东地区及以南、四国岛、九州岛、琉球群岛、朝鲜半岛南端。
成因位于最大的大陆与最大的大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
夏季亚欧大陆低压槽连成一片,海洋上副高西伸北进,从北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散发出来的东南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冬季强大的蒙古高压散发出来的偏北风影响本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