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1编制依据 ..................................................................................................................................... - 1 -2工程概况.......................................................................................................................................... - 1 -2.1工程简介 (1)2.2主要技术指标 (1)2.3线路地形及周边环境......................................................................................................................... - 2 -2.4水文地质特征. (2)2.5地震动参数区划 (2)2.6主要工程数量 (2)3施工总体部署 .................................................................................................................................. - 3 -3.1施工总体方案 (3)3.2施工任务划分及安排 (3)3.3总体工期安排 (4)3.4施工场地布置 (4)4施工组织机构 .................................................................................................................................. - 5 -5主要施工方案 .................................................................................................................................. - 6 -5.1施工工艺流程 (6)5.2桩基、支架设计与搭设 (6)5.3支座安装 (8)5.4支架预压 (9)5.5模板安装 (14)5.6钢筋加工及安装 (14)5.7混凝土工程施工 (15)5.8支架、模板拆除 (16)5.9桥面系工程施工 (17)6工期进度安排 (17)7资源配置 (18)7.1劳动力计划 (18)7.2主要材料计划 (18)7.3主要机械设备投入 (19)8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 (19)8.1质量目标 (19)8.2质量保证体系 (19)8.3质量保证制度 (20)8.4质量保证措施 (20)9.雨季施工保障措施 (27)9.1混凝土工程雨季施工保障措施 (27)9.2机电设备防护措施 (28)10安全保证体系及措施 (28)10.1安全管理目标 (28)10.2安全生产体系 (28)10.3安全保证制度 (29)10.4安全保证措施 (31)10.5安全技术措施 (33)11应急预案 (45)11.1成立救援指挥领导小组 (45)11.2专项小组职责 (45)11.3指挥组人员分工 (46)11.4各项应急预案 (46)12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 (50)12.1环境保护 (50)12.2文明施工 (51)1编制依据1.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1.2《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规范》(GB 50496-2009)1.3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 076-95)1.4《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2010)1.5××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实施要点1.6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发改基础[2012]3079号《国家发展和改沟委员会关于××公路可行性报告的批复》;1.7《国家高速公路网××公路两阶段初步设计文件》;1.8××工区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1.9国家及地方关于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2工程概况2.1工程简介桥址处结合受控因素以及地形、地貌、地质、水文等情况,上部结构桥跨结构布设为:左幅21+22+16m,右幅16+22+21m,起讫里程为:K63+892~K63+957,桥梁全长65m。
上部结构均为现浇混凝土连续箱梁;下部结构桥墩均为柱式方形墩,钻孔灌注桩基础。
本桥平面位于平曲线上:位于R=1165m的右偏圆曲线上,桥面横坡3%。
本桥位于凹形竖曲线上:变坡点里程为K63+830,R=13000m,变坡点高程为1541.886m,纵坡由-0.30%(坡长670m)。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见:附图1。
2.2主要技术指标根据工可、初步设计批复及《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本项目技术标准确定为:狗街立交位于××高原构造断陷盆地,地质作用以构造剥蚀作用为主,地形较平坦开阔,地面高程1528~1535m,地表多开垦为水田、果林及菜地。
立交周边村舍分布较密集,有乡村公路与外界相通,交通便利。
2.4水文地质特征路线展布于宜良断陷盆地内,地表水发育,主要为沟水、塘水、水田水等。
立交区地表分布众多水塘,地表水较发育。
2.5地震动参数区划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及《××省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省地震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相关规划的划分,设计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0g,对应地震基本烈度均为Ⅷ度,各人工构造物应按地震动参数抗震设防。
2.6主要工程数量表2-1 ××B1工区××连续梁主要工程数量表3施工总体部署3.1施工总体方案本连续梁上跨××公路,主跨跨线路部分采用钢管柱架设贝雷梁,搭设门式支架,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物体坠落;两边跨采用碗扣式脚手架搭设满堂支架,支架搭设详见附图。
在浇筑梁体前应对支架进行预压,以检验支架的安全,消除支架的非弹性变形并掌握支架弹性变形的规律;支架的预压荷载不小于支架需承受全部荷载的1.2倍,支架严格按梁体现浇要求的线形设置。
箱梁混凝土浇筑顺序为底板、腹板、顶板,在混凝土浇筑前,处理好预埋钢板的构造,同时预埋好支座、伸缩装置、防撞护栏等相关构造的预埋件,预留好伸缩装置的槽口。
3.2施工任务划分及安排施工任务划分及安排见表3-1施工任务划分及安排表。
表3-1 施工任务划分及安排表3.3总体工期安排根据工期要求,结合本连续梁的实际情况,本工程总体工期目标144天,计划2015年4月1日开工,2015年8月23日完工。
3.4施工场地布置3.4.1施工便道及交通运输连续梁施工由××公路直接进入,沿线路右侧修筑纵向便道,便道宽5m,结构为40cm厚隧道洞渣,横向向外侧设4%横坡,外侧设排水沟。
3.4.2生产区布置钢筋加工场及机械设备临时存放于两端桥头外侧,钢管支架及应急物资等周转材料统一整齐堆放于本连续梁两端。
混凝土拌合站采用新建站,根据标准化施工要求,拌合站建于K64+900左侧200m处,拌合站内设置HZS75和HZS90搅拌机各1台,混凝土搅拌站理论生产能力约165m3/h。
搅拌站均采用电子自动计量系统,经标定后投入使用。
混凝土砂石料场采用20cm厚的C20混凝土硬化,中间设隔仓,分类存放各种规格的砂石料。
混凝土拌和好后由运输车沿施工便道运输至工点。
3.4.3施工用电本连续梁采用地方电力网线接入临时变压器作为施工时主要电源,在线路K64+200左侧设400KW变压器一台,为本连续梁使用。
并配备柴油发电机(200GF/125KW)1台备用。
3.4.4施工用水在K64+850拌合站处有一口100m深的水井,水质检测合格,可以满足现场生产用水需要。
3.4.5通讯网络生产调度指挥系统和安全防护系统均采用对讲机、移动电话和电脑网络作为通讯手段,保证通讯畅通无阻及施工生产的安全。
4施工组织机构为了更好的组织生产,执行国家和建设单位有关政策,由中铁四局××经理部一分部对此连续梁进行专管,实行项目法管理。
详见中铁四局××工区经理部×分部组织机构图。
图4-1中铁四局××工区经理部×分部组织机构图5主要施工方案5.1施工工艺流程图5-1 支架法连续梁施工工艺流程图5.2桩基、支架设计与搭设5.2.1支架总体布置本工程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现浇连续箱梁,根据施工场地情况和上跨宜狗公路施工要求,施工在边跨处采用拆装方便的碗扣式脚手架搭设满堂支架,在中跨采用钢管柱和工字钢架搭设门式支架。
支架结构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施工前对支架的承载力及局部稳定性和整体稳定性进行检算。
5.2.2满堂支架搭设5.2.2.1满堂支架地基处理、硬化场地清除表层腐质土后,压路机碾压,平地机整平,保证压实度达到90%,然后用静力触探法测得现场地基承载力,大于200KPa时,再在上面浇注20cmC15混凝土。
对连续梁桥墩部位,因基坑工作面小,机械无法施工,承台基坑四周采用6%水泥土人工回填,分层夯实,每层厚度不大于20cm,回填至承台顶面后,用18t振动压路机对承台到原地面部位进行分层回填碾压,每层厚度不大于30cm。
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回填土的含水量,避免出现局部弹簧现象。
5.2.2.2满堂支架搭设地基处理完成且具有一定强度后,用全站仪放样出碗口支架控制点,并在其上方弹线,布置底托并搭设碗扣支架,碗扣支架采用Φ48×3.5mmQ235钢管,横杆步距选为120cm;由于箱梁在腹板处荷载较大,底板部分荷载次之,翼缘板下荷载最小,根据荷载分布支架立杆横向布置为:翼缘板和底板下间距设置为90cm,腹板下间距为60cm,支架总宽随梁体宽度变化,箱梁顶板两侧各宽出90cm;支架边上设置栏杆,并在栏杆上挂防护网进行防护。
立杆纵向间距为60cm。
满堂支架的布置附图2。
碗扣式满堂支架按规范要求设置扫地杆和剪刀撑。
扫地杆在支架外侧立面四周设置,并与其相交的每道立杆底部采用扣件连接固定。
支架外侧立面满布剪刀撑,并在支架内侧横桥向每隔3道立杆设置一排剪刀撑,剪刀撑宽度不少于跨越5道立杆且不小于6m,其斜杆与地面的倾角宜在45°~60°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