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
促进东夏教育均衡发展
为推进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促进东夏教育均衡发展,东夏教管办落实市教育局提出的“关于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实施意见”,充分发挥各校优质资源作用,实现教育均衡化为目的的共同体建设,进一步推动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工作的深入开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2010年东夏初中与职工子弟初中、东夏小学与职工子弟小学结对,2011年东夏初中与北关初中结对,东夏小学与西苑小学结对,今年东夏初中与开发区初中,苏屯初中与满族初中,东夏小学、苏埠屯小学与西苑小学结对,东夏小学副校长到店子小学兼任副校长,建立了东夏镇小学共同体。
自校际间共同体建立以来,由于校际间优势互补、互相促进,且活动组织灵活方便,便于进行深度交流。
我镇从学校和教师的需要出发,以改进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提高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为核心内容,继续深化校校联动、共同参与的合作管理机制,加强固定合作研讨项目的深入开展,促进区域学校资源共享,共同发展,我们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主要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东夏镇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发展共同体学校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明确分工,加强配合,协同做好共同体建设工作。
学校有关科室切实加强共同体实施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管理,重视调查研究,及时发现并解决共同体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热点难主要点问题。
二是强化考核评价。
学校制定学校发展共同体考核评价方案,对共同体学校实行全方位、捆绑式的一体化联动考核,实现共同体各成员学校“利益共享、荣辱共担、校兴共荣、校衰共耻”。
每年6月份和12月份对各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的进展情况分别进行中期评估和终期评估,评估结果作为考核、奖励共同体的依据。
对于工作成效特别突出的典型经验,教管办将适时通过现场会、经验交流会等多种形式进行推广。
将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情况纳入创先争优等评选范畴。
三是狠抓过程管理。
双方学校将加强对各发展共同体的过程性指导和监管,同时将组织有关专家成立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指导小组,对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情况进行跟踪指导、半年中期评估和年底终期评估等。
四是加强人文关怀。
我镇对来我们东夏支教的指导教师提供无微不至的关怀,对到结对学校学习的教师给予每月200元的补助,在重大节日期间对支教教师和外出学习教师进行走访,在考核成绩相同的情况下,评优树先向外出学习教师倾斜。
五是东夏初中和苏屯初中互派副校长进行交流学习;并成立了东夏镇小学教科研一体化,派出副校长李广华到店子小学兼任副校长,定期在全镇小学范围内召开研讨会和选派骨干教师到共同体学校进行教研教改活动。
二、取得的成效
一是促进了学校管理水平的提升。
共同体各方切实履行职责,毫无保留地将本校的管理思想、管理理念、管理策略和管理措施提供给对方,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切实担负起帮助、指导、促进对方学校提高学校管理水平的责任和义务。
利用暑假教育系统人事调整契机,从主体学校选派优秀管理干部,到对方学校担任学校管理工作。
双方学校选派优秀教师到对方学校交流教学经验,确立了“全力打造均衡优质和谐的教育品牌,创建青州最亮丽学校”的办学目标,实行统
一班子,统一管理,并积极推进两校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容校貌整治,加快学校建设和发展。
二是打造师资队伍共同体,促进教师素质提升。
采取教师互派的形式,从主体学校选派优秀教师到对方学校任课并对老师进行传、帮、带工作。
从对方学校每学年选派一定数量的教师到主体学校,通过带班上课、参与教学研讨等形式跟班学习。
从目前主体学校选派教师的情况来看,两校选派教师均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其中不乏名师工作室成员,很多教师在省市赛课中获一等奖。
主体学校优秀教师团队加盟对方学校,将充分发挥“1+1>2”效应,大大提升对方学校教师队伍整体实力,为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坚实的保证。
同时,对方学校也选派年级、学科及人数完全对等的教师到主体学校任教,让这些教师在更高的平台上和更好的理念下得以锻炼并加快自身专业发展。
三是打造教研共同体,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共同体在教学进度、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质量检测等方面制订统一的制度,开展统一的教研、科研和教学常规检查等活动,实行相对一致的教学管理。
建立共同体统一的教学质量监控、反馈系统,随时掌握教学质量的动态变化,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促进教育质量共同提高,优质均衡。
同时,主体学校将积极开展面向对方学校的教科研活动,主动指导、研究改进对方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策略,坚持以科研为抓手,带动对方学校改进教育管理和教育方法,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四是名师引领强素质。
充分发挥名优教师的引领作用,推行名师结对,提高了共同体教师的整体素质。
西苑小学的优秀教师曹春红与我镇英语教师结为师徒关系,在为期一年的师徒结对活动中,曹老师通过课堂教学指导、课堂教学示范和教科研课题论文写作等方面给予了我镇小学英语教师全方位的指导,充分发挥了名优教师“传”、“帮”、“带”的作用,整体提高了东夏镇小学的英语教学水平。
五是结对帮扶结硕果。
自活动开展以来,结对学校对东夏镇各中小学给予了大力的帮助,像西苑小学投资8000元为东夏小学购置了电子看板,投资3万元为东夏小学绿化美化校园。
有效地改善了东夏小学的办学条件。
三、先进的做法与典型经验:
一是积极选派优秀教师进行交流。
在共同体工作启动后,我镇立即开展了交流人员选拔工作,经个人报名、民主推荐后,再选派出优秀教师进行交流。
二是积极开展各学科的教研活动。
活动开展以来,两校在开展教师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还分别举行了思想品德、英语和物理的联合教研活动,通过教师集体备课、课堂展示、集体评课等环节,增强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提高课堂效率。
三是各项目组制订工作配档表。
根据共同体第一次联席会议要求,学校管理、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后勤服务项目组分别制订了工作配档表,明确了具体的工作内容及完成时间,以推动各项工作开展。
四是办公软件实现共同使用。
经过前期的软件和人员设置,现校园办公平台、公文流转系统和即时通讯软件已完全实现两校统一管理、共同使用,更加便于两校交流,大大提高了办公效率,实现了资源共享,促进了东夏镇内教育资源共享和均衡发展。
四、存在问题:
一是我镇教育发展由于受城乡差异、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等因素影响,一直存在城乡区域和学校之间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实问题,使不同群体受教育的层次、质量存在差异;二是注重面上的东西,只求形式,不重效果;三是缺乏载体,拘于传统;四是缺乏促进机制,可持续的动力不足。
五、下一步建设推进方式:
通过教育共同体的建设,双方学校在看到对方优势的同时,更看到了自己学校发展的方向。
1.完善制度,规范管理。
把学习研讨纳入教师考核。
2.定时组织人员交流。
提出具体要求,加强交流合作。
3.互动教研,携手共进。
经常进行教学反思座谈、理论学习交流会等,共同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在以后的日子中,我镇将与共同体学校在实现“理念共享、资源共享、方法共享、成果共享”的目标上,进一步加强校际合作交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我镇学校在原有基础上向更高位的文化内涵和个性特色发展。
2012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