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第十二课复习课件
(1)李某的人生价值是如何体现的?
(2)如何评价李某的人生价值?
1、(1)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 一: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 任和贡献;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也是价值的 享受者。在满足社会和他人需要的同时,自己 也获得相应劳动报酬,得到社会对自己价值的 承认,实现对自我的满足。 (2)李某带领村民桑蚕养殖,为村民开辟了 致富之路,体现了他对社会和他人的贡献(社 会价值);他也凭借出色的工作成绩,当选为 该村党支部书记,体现了社会和他人对他的尊 重和满足(自我价值)。
(二)、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1、价值观的含义
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 形成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价值观的属性
是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
映,对社会存在有巨大的反作用,对人 们的行为有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3、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材料一:长期以来,人们把林业仅仅当成 一个产业,形成了以木材生产为中心的指导思 想和体制。加上人们对森林的生态价值普遍认 识不足,更没有把林业当成保障经济社会可持 续发展的基础设施来对待。不少地方以牺牲森 林资源来换取粮食增产,造成林地大量减少, 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赠我的学生:
过去,你们是独一无二的; 现在,你们是进步成长的; 未来,你们是不可战胜的; 一生一定要美丽的绽放一次!
高考考点
一、价值与价值观 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三、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一、价值与价值观
(一)、人的价值
1、哲学意义上的价值
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
2、人的价值
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 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
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一)、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含义 (二)、明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客观标准
1、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2、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三)、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特征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
价人值们判的断和价价值值判选断择和因价人值而异选。择会随着时 间价、值地判断点和和价条值件选的择变因化立场而不不同同而。不同。
③正确的价值观要做到尊重社会发展规律 与维护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的统一,因此要做到 保护运河文化遗产与人类发展的统一。
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政府报告结尾部 分,温家宝说:“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 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 和谐。”这是在政府报告中首提尊严论。“我们所 作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 严。”这是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的 庄严承诺,让人振奋和憧憬,给人以力量和希望。 追求幸福与尊严,是人的崇高价值取向。党和政府 顺应这一必然趋势并针对当前客观实际的新问题, 将“人民的尊严”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 为政府工作的目标,是以人为本的体现和落实,是 国家发展的最高思想理念的新变化,也体现了新世 纪在取得巨大经济建设成就、人民群众物质和精神 生活水平极大提高之后的新期待、社会发展的新要 求。
2、(1)对一个人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 他的贡献,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 类进步事业的贡献;在今天,人的贡献 主要是对工人阶级为代表的广大人民群 众的贡献;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 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 (2)李某通过自身的实践,为社会、 为村民作出了贡献,因此,他的人生是 有价值的。
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社会价值 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自我价值
3、人的价值的评价
主要是看他的贡献
2、人的价值是什么?
(1)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 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的享受者。
这包含两层含义:
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价值(贡献) ②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自我价值(索取)
(07北京卷)大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 一项伟大工程,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物质和精 神财富,是活着的、流动的重要人类遗产。
目前,大运河文化遗产的状况令人忧虑。出
于经济利益的考虑,一些地方将古河道当作垃圾 坑和排污沟,而另一些地方在古河道、古桥、古 码头旁建起了大量现代建筑,改变了运河区域的 原貌。这些行为导致了对运河物质文化遗产和非 物质文化遗产的破坏。尽管许多地方采取了保护 措施,但分省分段的管理体制使大运河的保护工 作难以协调进行。
结合材料,谈谈在大运河文化遗产 保护中应怎样坚持正确的价值观?
①正确的价值观必须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 要尊重运河的风貌,保证运河物质文化遗产和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处理好文化遗产保 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②正确的价值观要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 上。要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正确处理局部利 益和整体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 不能仅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而破坏运河的物 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贡献(社会价值) 索取(自我价值)
贡献与索取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A、个人对社会做出了贡献,推动了社会发展,
就为个人索取打下了基础。
(贡献是索取的基础和源泉)
B、个人从社会那里得到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 东西,又会激发起更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 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索取是贡献的前提条件)
大学毕业生李某自愿到农村工作。他从 桑蚕丝的市场需求出发,整合某村桑蚕养殖 物资和人力资源,成立桑蚕养殖合作社,邀 请母校专家向村民传授桑树改良技术,普及 了桑蚕养殖新技术,推广桑树一步成园面积 2000亩。养殖户由此节省劳动力成本50%, 增产蚕茧5000公斤,增收10多万元。他为村 民开辟了致富之路,凭借出色的工作成绩, 当选为该村党支部书记。
材料二:进入21世纪,人类在严酷的事实 面前,逐渐从对自然的索取、破坏而遭受的惩 罚中觉醒,一个从破坏自然回归到保护自然的 新理念正在形成。从此,人类将继农业文明和 工业文明之后,进入生态文明的新阶段。
运用价值观导向作用对上述材料加以分析。
(1)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 动具有导向作用。不同的价值观具有不同的导 向作用。 (2)由于人们只注重森林的经济价值而忽视 其生态价值,导致人们在利益驱动下的不合理 的活动,造成生态环境恶化,人类遭到了惩罚。 (3)在严酷的事实面前,人类认识到维护生 态平衡的重要性,一个保护自然的新理念正在 形成,在此理念的指导下,人类积极保护自然, 进入生态文明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