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他眼中的体育、德育、智育

论他眼中的体育、德育、智育

论他眼中的体育、德育、智育[摘要]洛克的观点有他的弊端,但是瑕不掩瑜,在那样一个时代背景,他能创新性地提出体育至上,德育重要,智育随后的完整教育体系实属难得和罕见。

书中的许多观点用在社会主义新人的教育上尤其具有特别的意义。

[关键词]体育德育智育白板论外语看完整本书,我不禁长舒一口气。

仿佛我是一个怀胎十月的年轻妈妈,刚结束了一场与智者的谈话,话题则是围绕一个孩子的体育、德育、智育问题。

他阐述的每一点是如此的细致入微、入木三分,似乎唯恐因为我的任何一点疑惑、疏忽而误导了孩子,养成他不良的习惯。

这位智者就是约翰·洛克(John Locke,1632-1704)。

他是17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和思想家,出生于英格兰的萨默塞特郡一个有清教背景的律师家庭。

1666年后,洛克结识了英国自由主义政治家沙夫茨伯里伯爵(First Earl Shaftesbury ),担任他的私人医生及其儿子的家庭教师达八年之久。

1675年,又担任了富商约翰·班克斯爵士(Sir John Banks)的儿子的家庭教师达两年之久。

这些经历使洛克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教育经验,为日后写作《教育漫话》奠定了基础。

1693年《教育漫话》出版。

而它的由来则是将洛克将数年来与克拉克的书信整理出版所得,全面传授、交流了洛克自己的教育心得。

《教育漫话》的主题是所谓的“绅士教育”。

绅士教育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兴起的一种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教育观,是一种以上层社会富人子弟为对象的教育。

延伸到当代社会,当社会反复强调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素质、有文化的四有青年,要注重素质教育,要加强锻炼,强身健体的时候,反观此书,不得不赞叹洛克当时的先见之明。

他提出的许多方法或意见对我国当前的教育是一种极好的清醒剂。

正如马克思主义理论因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被证实其强大的预见性和准确性而被世界广为推崇,洛克的《教育漫话》也是如此。

越是经典的东西越是经得起时间的推敲。

全书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体育保健、道德教育、智育。

然后我也将从以下两大方面分别谈谈我读后的感受。

一、教育的作用、目的和途径首先,洛克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论,即人性原本无善无恶或者没有善恶之分,人与生俱来只有在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发展的巨大潜能:白板。

人的善恶品德是生成的,后天影响的结果,不是预成的。

“我们日常所见到的人中,他们是行为端庄或品质邪恶,是有用或无能,十分之九都由他们的教育所决定”i但是这里他片面地强调了“人是环境的产物”,“教育万能”,从而忽视了人的先天因素。

洛克提出的绅士教育的任务是要阐明,如何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的有理性、有德行、有才干的绅士或者有开拓精神的事业家。

所以,培养绅士即是要培养既能满足个人幸福生活需要,又能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资产阶级事业家。

绅士的教育目的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对新人培养规格的要求。

至于途径,洛克首先讨论健康教育,因为“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是“对于人是幸福状态的一种简洁而充分的描绘ii,二者不可或缺。

其次,洛克认为,德行乃是人生最重要、最不可缺少的,缺乏德行,就无所谓人生幸福可言;因为缺少德行的人不可能被人瞧得起,也难以取得事业的成功。

最后,讨论的是智慧与学问。

在洛克的教育体系中,智育也是为培养有健全精神的绅士服务的;但较之德育,智育处在一个较次要的地位。

(二)绅士教育的内容与方法——体育、德育、智育及锻炼法五、六十年代,毛泽东就说过“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坚强毅力”。

iii在信息化社会中交通发达、生产高度自动化、办公现代化的现在,使体力活动的机会日益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代谢病和退行性病变等运动不足性疾患iv增多;儿童也因营养过剩、忽视体育锻炼,而导致身体素质下降,出现不少肥胖儿。

小学同学会时,我们班主任和我们说现在的小孩身体越来越不行了,每次升国旗后,校长在操场上讲话超过十分钟,就有孩子晕倒。

以前的体育达标也取消了。

而我们那是为了达到标准每天放学练,回家练,反复练。

越来越多的80后开始成为家长,自己还是带着孩子气的他们面对乳臭未干的娃儿,显得有些束手无策。

那么,来看看洛克的话吧。

“无论冬天夏天,儿童的衣着都不可过暖。

我们初生的时候,面孔的娇嫩并不在身体其他部分之下。

但是因为习惯了,它便较之其他部分受得风寒了”v“早晨通常是念书的时候,吃得太饱是一种不良的准备。

”vi“只有睡眠是儿童可以充分享受的,只有睡眠最能增进儿童的生长与健康。

”vii总而言之“多吸新鲜空气,多运动,多睡眠;食物要清淡,酒类或烈性的饮料不可喝,药物要用得极少,最好是不用;衣服不可过暖过紧,尤其是头部和足部要凉爽,脚习惯冷水,应与水接触。

”viii……这些话可谓是儿童成长的金玉良言,应该让那些只知道让孩子背着沉重的书包,没有运动,没有足够的睡眠而穿梭在各类辅导中的家长都知道数年前洛克就说过的这些话。

洛克认为,所谓“良好的德行”大致有三层含义:其一为世俗的聪明,即要求一个人在处理人间事务方面精明能干,富于远见,熟悉各种处事手腕,在各种社交场合,善于交际,会看人说话,应付自如;其二要懂得上流社会的礼仪、礼貌,仪表上显得彬彬有礼,风度翩翩,文雅大方;其三是具有性格刚毅、坚强、能吃苦耐劳等品质。

在道德篇有很多都是可以引起我们思考和反省的,也有是中国传统观念造成的弊端。

我举一例,自己深有感触的。

“当儿童年幼时,极力使他们避免一切惊吓。

不要使他们听到任何胆战心惊的谈话,也不要使他们看到可怖的东西,受到惊吓。

这些常常会使他们的精神受到惊扰与损害,乃至失常,以后再也无法恢复”ix我的弟弟年幼时跟着他妈妈看恐怖片,以至于每天晚上睡觉前都要开着灯,而且家里必须有人,小学四年级的他至今仍不敢独自入睡。

在提到“(十四)怎样矫治儿童厌恶书本。

喜欢玩耍的习惯”中,他说,“不应把书本和别种我们要他们去学的事物当做一种任务”“是他们的父母、教师、教员x所易忘却的”xi,这对当今中国的教育更是醍醐灌顶般,看,越来越多的孩子“被”跟着书本走,跟着兴趣走。

原本两天的双休日只剩下半天的空闲,还要用来写作业。

此时洛克的方法显得很另类,但是却的确很有道理,试着把学习当做玩的奖励,让孩子一直玩一样东西,直到厌倦。

最后,洛克重视有实际用途的学科,尤其重视培养世俗的聪明,这些都可以在他的至于理论中得到充分体现。

为了培养能力,洛克重视智育办法并提出了一些有益的见解,我觉得包括以下几点:(1)悟。

教师应当引导孩子自主思考,自主学习。

(2)动。

强调注重动手能力,重视实践的作用,不要越俎代庖。

(3)当。

凡是都要得当、适当、恰当。

让孩子做适合自己年龄的事情,且寓教于乐。

对于书中提到的关于外语学习的方法,发现原来当时的欧洲社会有着和当代中国学习外语如此惊人的相似性。

“我认为拉丁语对于一个绅士是绝对必需的;”“以致许多儿童在皮鞭的淫威下被迫去学习这种语言,在难熬的学习中将许多宝贵的光阴付诸东流”。

xii双语学习开始从娃娃抓起,英语与语文数学并列,成为中考高考的重头戏,四级六级是大学的奋斗目标……类比洛克所说,我觉得学习英语是中国适应国际化的需要,也是提升自身素质的一个方法,但是学校教育的以下几个特点让我与英语“渐行渐远”:(1)认为学英语就是背单词和语法(2)不能用英文思维,典型的中国式英语(3)学习英语只局限于课堂(4)死记硬背,过分依赖教材。

而洛克的方法是用习俗取代理智,相对应的,把他的方法引入国内就是,找一本易读而又有趣的书,在书上写上对照的中文,天天反复诵读,直到完全了解了英文的意义为止,之后,温故而知新,直到熟练地掌握一些固定搭配等,通过阅读来体会文中的语法。

条件稍好些,则找个外教,但必须用外语进行一系列的交流,了解例如地理、天文、年代学等知识。

从宏观上看,此书的确有他的局限性,洛克过分提倡家庭教育,而轻视学校教育;个人主义色彩浓厚,论述的主要为绅士教育;文字略显得啰嗦,重复。

但是我不得不承认,瑕不掩瑜。

中国现在94.6%的人都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而家长,将希望都放在一个孩子身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是又苦于乏术,因此,我觉得,这些家长,那些从事儿童教育的教师们,以及对教育感兴趣的人但凡阅读此书,一定会在儿童教育问题上有所收获。

i约翰·洛克《教育漫话》,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7页ii约翰·洛克《教育漫话》,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7页iii林淑芳,《大学体育》,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5页iv又称“文明病”v约翰·洛克《教育漫话》,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8页vi约翰·洛克《教育漫话》,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19页vii约翰·洛克《教育漫话》,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23页viii约翰·洛克《教育漫话》,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28页ix约翰·洛克《教育漫话》,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109页x这里的“教师和教员”在前面单独提到时都统一译为“教师”。

“Tutor”一般指私人教师或家庭教师,“Teacher”则是对教师的泛指。

xi约翰·洛克《教育漫话》,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122页xii约翰·洛克《教育漫话》,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152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