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5章 成本理论

第5章 成本理论

21
(3)TC曲线、TVC曲线和MC曲线之间的关系 TC曲线和TVC曲线的变动规律也是由边际收益递减 规律引起的。每一产量点上的MC值就是相应的TC曲线 和TVC曲线的斜率。当MC达到最小值时,对应的就是 TC曲线和TVC曲线上的拐点。 (4)MC与AC的关系 在MC和AC的交点,是AC的最低点( MC = AC )。 在该点之前, AC > MC , AC递减,在该点之后, AC < MC , AC递增。 对于产量变化的反应,边际成本要比平均成本敏感 的多,因此不管是上升还是下降,边际成本曲线的变动 都快于平均成本曲线。 (5)AVC与MC的关系 二者的交点也是曲线的最低点,解释方式同(3)。
18
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 (1)平均固定成本 (AFC)
(2)平均变动成本 (AVC)
C MC AC AVC
(3)平均成本(AC) AC=AFC+AVC
(4)边际成本(MC) MC=ΔTC/ ΔQ 0
AFC Q
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曲线
19
平均固定成本的变动规律:
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减少,因为固定成本是不变的,因 此产量越多,分摊到每一单位上的固定成本也就减少。 平均固定成本曲线的特征是一条有上向下倾斜、向两 轴渐近的曲线。
7
(2)再计算经济利润(收益-显成本-隐成本) 销售收入 减:货物成本 毛利 减:显性成本 会计利润 减:隐性成本 放弃的薪水 银行利息 (20万*5%) 合计 10000 70000 60000 90000 40000 50000 30000 20000
净经济利润
--50000
8
思考题
某企业打算投资扩大生产,其可供选择的筹资方 式有两种,一种是利用利率为10%的银行贷款,一种是 利用企业的未分配利润。该企业的经理认为应该选择后 者,理由是不用付息因此比较便宜。你认为他的话有道 理吗?
平均可变成本的变动规律:
起初随着产量的增加,生产要素的效率逐渐得到了充 分的发挥,因此平均可变成本减少,但产量增加到一定 程度后,平均可变成本由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而增加; 因此其形状呈“U”型。 平均成本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也有同样的变动规律。
20
边际成本曲线呈“U”型的原因:
起初(在第二阶段)由于可变要素的投入相对于固定 要素少,因此可变要素会得到充分的利用,生产效率也较 高,边际成本递减;当可变要素继续投入,与固定要素之 间达到最佳比例之后再继续增加,就会降低生产效率,边 际成本递增。 对于任何两个相应的边际量和平均量而言,只要边际 量小于平均量,边际量就把平均量拉下,只要边际量大于 平均量,边际量就把平均量拉上。因此平均成本曲线也呈 “U”型。 短期成本函数与短期生产函数存在对应关系: 边际报酬的递增阶段对应的是边际成本的递减阶段; 边际报酬的递减阶段对应的边际成本的递增阶段;边际报 酬的最大之对应的是边际成本的最小值。
0 1
2
3 4
5
6
Q
23
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厂房设备投资的利息是可变成本; B. 贷款利息的支出是可变成本; C. 总成本在长期内可以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D. 补偿固定资本无形损耗的折旧费是固定成本。 2、边际成本低于平均成本时, A. 平均成本上升; B. 平均可变成本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 C. 总成本下降; D. 平均可变成本上升。
4
3、显成本
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所需要的生产 要素的实际支出。 如支付给工人的工资、支付给银行的利息等。厂 商购买生产要素支付的价格必须等于这些相同的生产 要素使用在其他最好的用途上所能得到的收入。
4、隐成本
厂商本身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 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例如企业使用的自有厂房。至少用自有生产要素 生产所得到的收入等于用于其它最佳用途得到的收入。
22
C
3200 2400 1600 800
. . .. . .. . . .. .. .
E B G C
TC TVC TFC
Q
0 1
2
3 4
5
6
C
1000 800 600 400 200
. .. . . .. . . . . . .. . .. . . .. .
MC
短 期 成 本 曲 线
AC
AVC AFC
1
第五章 成本理论
1、成本的概念 2、短期成本分析 3、长期成本分析
2
第一节 成本的概念
1、生产成本
企业对所购买的生产要素的货币支出。 短期成本:固定成本(不变成本)、可变成本 长期成本:可变成本
2、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
生产一单位的产品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 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作出一项决策时所放弃的其他可供选择的最好的 用途。
6
例题:有一个获得了MBA学位的人,打算在一家零售店投资20万美元,
并由自己来管理。如果他不投资而是参加工作,年薪6万美元; 如果 20万美元存入银行,年利率是5%。请按会计成本和机会成本分别计 算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 (1)先计算会计利润(收益- 显成本) 销售收入 90000 减:货物成本 40000 毛利 50000 减: 广告 10000 折旧 10000 水、电、气 3000 纳税 2000 杂费 5000 合计 30000 净会计利润 20000
平均成本
平均 可变 成本 AVC 600.0 400.0 300.0 262.5 280.0 350.0 平均总 成本 AC 1800.0 1000.0 700.0 562.5 520.0 550.0
边际 成本
边际 成本 MC 600 200 100 150 350 700
16
总成本 (1)总固定成本 (TFC) (2)总可变成本 (TVC) (3)总成本(TC) TC=TFC+TVC
24
第三节 长期成本分析
长期是指厂商能根据所要达到的产量来调整全部生 产要素的时期,成本都是可变的,可调整的。
1、长期总成本
(1)长期总成本: 是指厂商在长期中在各种产量水平上通过改变生产 规模所能达到的最低总成本。这意味着在长期内,在每 一产量水平上,厂商都能够选择最优的生产规模进行生 产。 (2)长期总成本函数: LTC=LTC(Q)
9
答:没有道理。 在作经济决策时,必须重视隐性成本的计算。所 谓隐性成本是企业再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企业自有资 源的价值,这个价值必须按照它可能的最好的用途来 计算。本例中,如果企业的利润不投入自己的企业而 是贷给他人经营,也可能得到年利率10%的收入的话, 那么这两种筹资方式是没有什么本质区别的。
12
(4)平均不变成本(AFC): 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 不变成本。 TFC AFC(Q)= Q (5)平均可变成本(AVC): 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可 变成本。
AVC(Q)=
TVC(Q) Q
13
(6)平均总成本(AC):
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全 部成本。它等于平均不变成本和平均可变成本之和。
C
TC TVC
FC C。
TFC
O
Q
总成本曲线
17
总可变成本的变动规律:
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向右上方倾斜,也就是随着 产量的增加,可变成本在增加。分为两个阶段:最初随 着产量的增加,固定生产要素与可变生产要素的效率得 到了充分的发挥,可变成本的增加率小于产量的增加率; 最后由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可变成本的增加率又高于 产量的增加率。 在第二阶段与第三阶段之间有一个拐点(C点):在 拐点之前,总可变成本的增量是递减的,在拐点之后, 总可变成本的增量是递增的。也就是说,拐点之前,总 可变成本曲线的斜率是递减的;拐点之后,斜率是递增 的。原因: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26
不同的短 期总成本 曲线可用 以表示不 同的生产 规模。
长期总成本曲线的推导
c
STC 1 STC 2
STC3
LTC
F G
R P
S
0
Q1
Q2
Q3
在Q2产量水平上, 短期内若厂商的生 产规模很小,就只 能选择在F点进行生 产;若规模较大, 则可选择在G点生 产;但长期内,由 于可以调整生产规 Q 模,厂商就可以选 在R点进行生产。
3
机会成本衡量的是某种资源的次优选择的价值。只 要一种资源使用的有用性至少不低于其在次优选择中的 有用性,那么经济学家就认为,没有更好的重新配臵能 提高企业(甚至是整个经济体)的整体效率。
例:某人拥有10万元并将其投资于他所拥有的一家 企业,这10万元还有以下用途:A. 购买股票,每年可 获得红利5000元;B. 开设一家小书店,每年可获利 6000元;C. 存在银行,每年可获利息3000元。那么这 10万元的机会成本就是6000元。
AC(Q)= TC(Q) Q
= AFC(Q)+ AVC(Q)
(7)边际成本(MC): 厂商在短期内增加一单位产品时所增加的成本。
ΔTC(Q) MC(Q)= ΔQ dTC dQ
14
MC(Q)= lim
ΔTC(Q)
ΔQ 0
ΔQ
=
小故事:《南辕北辙》
战国时期,魏国有个商人想到楚国去。他驾着一辆 华贵的马车,兴致勃勃地出发了。一路上,他高兴地和 每个遇到的行人打招呼。有人问他去哪儿,他大声回答: “去楚国!”别人说:“楚国在南方,你为什么朝北方 走?你这样永远也到不了楚国!”商人不以为然,骄傲 地说:“我的马日行千里,怎么到不了楚国?”说完, 商人高高举起马鞭,呼啸着扬尘而去。 其实,地球是圆的,魏国商人向北完全可以到达楚 国,只是花费的时间和成本比向南走要多得多。一般人 都会从追求最小成本的角度出发,认为魏国商人的行为 是非常愚蠢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