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塔、高压烷化塔吊装方案目录1. 编制说明-------------------------------------------------------------12. 吊装施工前面的准备工作 -------------------------------------23. 吊装工艺------------------------------------------------------------34. 吊装受力分析与计算---------------------------------------------55. 吊装主要受力结果一临览表------------------------------------96. 吊装平立面布置见附图------------------------------------------附页7. 主要机索具配置表------------------------------------------------附页8. 桅杆强度及稳定性校核------------------------------------------10 9.安全技术要求及安全质量规定-------------------------------1210.吊操作步骤和要点-------------------------------------------------1611. 吊装施工岗位责任------------------------------------------------181. 编制说明1.1 设备概况湖北当阳华强化工股份有限公司660t/d氨合成及900t/d氨原料气醇烷化精制装置扩建工程的高压醇化塔(R701、R801)和氨合成塔(R901)均位于氨合成框架内。
氨合成框架东西轴间距10.5m,南北轴间距13m。
氨合成塔(R901)中心与框架西南角柱中心的东西、南北方向距离均为2.5m; 高压醇化塔(R701) 中心与框架东北角柱中心的东西、南北方向距离均为2.5m; 高压醇化塔(R801)与高压醇化塔(R701)的南北方向在同一中心线上,东西方向中心线相距4.4m,氨合成塔(R901)与高压醇化塔(R701、R801)的南北方向中心线相距5.5m(详见附图所示尺寸)。
设备本体技术参数如表1-11.2 编制依据1.2.1 设备设计图纸1.2.2 《化工工程建设起重施工规范》HGJ201-831.2.3 《炼油、化工施工安全规程》HGJ238-871.2.4 中国化学工程第六建设公司64m-200t桅杆图纸1.3 本方案是针对湖北当阳华强化工股份有限公司660t/d氨合成及900t/d氨原料气醇烷化精制装置关键设备吊装而编制的。
1.4方案制定的指导思想和方法湖北当阳华强化工股份有限公司660t/d氨合成及900t/d氨原料气醇烷化精制装置工程优质、按时投产,设备吊装工作是至关重要的控制环节。
编制吊装方案必须以安全可靠,快速经济,方法简单可行为宗旨。
由于这三台设备都是超重型设备,如采用大型吊车吊装,则需要1250t格构式臂杆的吊车。
虽然吊车吊装省人、省事、省时间,但据所了解的全国大型号吊车信息,目前国内此类吊车只有到中石化系统的宁波工程公司租凭(仅一台)。
但势必花费较高的进出厂费和机械台班费,而且中石化系统大型建设项目多不一定能按本项目进展达成租赁协议。
从满足当阳华强化工有限公司工程进度和经济角度出发,决定使用我公司64m-200t桅杆作为主要吊装机具,具体吊装考虑如下:在R901(氨合成塔)南北两侧竖立40m-200t双桅杆,两桅杆中心距7m,滑移法整体抬吊氨合成塔;再将桅杆行走至R701、801(高压醇化塔)南北两侧,滑移法整体抬吊高压醇化塔;最后拆除桅杆。
2. 吊装施工前的准备工作2.1 技术准备2.1.1 吊装方案已按有关规定的程序审批完毕。
2.1.2 参加吊装施工的有关人员经过专业培训合格,吊装责任工程师已向全体人员进行了吊装技术交底,安全责任人员向所有参加吊装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
2.1.3 土建专业已提供了完整的设备基础和框架交工资料,基础沉降观测原始数据齐全,基础经复验合格。
2.1.4设备已按设备制造图、施工图、吊装施工方案等有关文件要求检验、处理、试压合格,按施工方案完成全部要求完成的工作,各项检验、施工记录齐全且经检查合格,设备安装位置、坐标、方位核对无误。
2.2 现场准备2.2.1 影响设备吊装的障碍物已拆除,桅杆底座固定用埋件已施工处理好,吊车行进道路畅通,摆放设备和吊车站位处的地基按要求处理合格。
2.2.2 各地锚已按吊装工艺要求埋设,隐蔽记录齐全,且按计算的吨位和受力方向进行试拉合格。
2.2.3 设备运抵现场后,R901头部向南呈南北向摆放, R701、801头部向东西向摆放,氨合成框架北侧和东侧的梁如与塔吊装相碍将按方案和土建图纸施工前协调预留活动梁。
2.2.4 用道木每隔10m(或待详细图纸到位后按图纸另行布置)将设备垫高1.5m,将设备平台及附塔管线全部安装,并经检验合格,一起吊装。
做到“塔起,灯亮,管道通”。
2.3 机具准备2.3.1 桅杆按照组对要求检查合格,并按工艺要求的位置竖立好。
2.3.2 卷扬机、滑车组已按吊装方案中机具计划的规格型号核对无误,清洗合格并加润滑油脂,转动部分灵活,经检验调校达到铭牌要求的性能指标。
2.3.3 钢丝绳、绳扣、卸扣和绳卡已按规定检查合格,按规定确认报废的钢丝绳和铸铁绳卡不得使用。
2.3.4 配合的吊车性能状况良好。
2.4 其他准备2.4.1 设备吊耳组焊及捆绑形式已按设计文件和吊装方案规定完成并检验合格。
2.4.2 需加固的位置已按设计文件或吊装方案完成,符合技术要求。
2.4.3 吊装时的天气预报信息已掌握,确认无问题的情况下,方能下达吊装命令。
2.4.4 已向供电部门提出申请,能确保吊装过程连续进行。
2.4.5 吊装现场必须的医务人员和救护设备到位。
2.4.6 各项安全措施得到落实,符合有关安全文件规定。
3. 吊装工艺3.1 设备吊装均采用40m-200t等高双桅杆滑移法整体抬吊就位的吊装工艺。
3.2 桅杆的竖立、行走和放倒3.2.1 桅杆基础处理技术要求3.2.1.1 桅杆吊装R901时对地面的正压力为302.8t,设计正压力按350t考虑,处理方法和技术要求按详细现场勘测后制定技术交底执行。
3.2.1.2 桅杆移动道路、竖立位置的地基处理用碎石碾压后垫上钢板。
3.2.2 桅杆竖立3.2.2.1 先在地面将5节200t桅杆组成40m长的桅杆,将桅杆底部用卷扬机溜放,用200t吊车提住桅杆的头部,当桅杆与地面成750角时,再利用锚点扳立,收紧锚点调整卷扬机跑绳将桅杆立直。
64m-200t桅杆技术参数3.2.3 桅杆的放倒3.2.3.1 桅杆W1、W2在完成吊装后,利用W1将W2放倒并拆除。
3.2.3.2 桅杆W1使用与竖立相反的程序利用200t吊车放到并拆除。
桅杆拆除后应立即运走。
3.2.4 桅杆移动:在桅杆行走路线上先铺道木再铺垫钢板,涂上润滑脂,前方用卷扬机牵引,同时用卷扬机配合拖拉绳收放。
移动时先松桅杆后方拖拉绳,相应收紧前方拖拉绳。
当桅杆头部倾斜幅度达4m时,桅杆牵引索具同时动作,使桅杆始终处于前倾状态,移至预定位置后用拖拉绳扳直。
3.3 吊装R901时两桅杆分别立于设备中心东西两向,中心距7m。
3.4 吊装R701、801时两桅杆分别立于设备中心南北两向,中心距6m。
3.5 设备在地面滑移立起、起升,至底座越过设备基础地脚螺栓。
3.6 主滑车组回钩,设备就位。
3.7 设备吊装就位后立即予以找正固定。
4 吊装受力分析与计算4.1 桅杆竖立受力分析与计算4.1.1 用200t起重机抬头时受力计算:桅杆由5节200t桅杆组成,长41.12m,自重38t,组合重心距铰轴23.4m。
吊车吊点系于桅杆头部,距桅杆铰轴41.12m。
受力分析如图4-1所示。
F d——吊车受力g1——桅杆头部索具重量5tg2——定滑车及部分跑绳重量5t由ΣM=0 F d’×41.12-(g1×41.12+g2×40.1+G’×23.4)=0得F d’=31.5t考虑动载系数,F d=kF d’=1.1×31.5t=34.65t。
当桅杆成直立状态时吊车受力48t。
由200t吊车性能表可知,在吊车杆长40.8m,吊装半径8m时起吊能48t,最大起升高度37m。
桅杆与地面成750角,桅杆不能直立可用拖拉绳收紧达到垂直状态.4.1.2 利用主锚点m1扳立桅杆的受力分析与计算:吊车脱钩,桅杆起扳时,m1主拖拉绳受力最大,受力分析如图4-2所示。
此时,拖拉绳与水平面夹角β1=tg-1[(41.12sin750+0.667cos750+0.73)/(70+41.12cos750)]=27.290由ΣM=0 F扳’[41.12sin(750-β1)+0.667cos(750-β1)]-(g1×41.12+g2×40.1+G’×23.4)cos750=0 得F扳’ =10.86t F扳=k F扳’ =1.1×10.86t=12t水平推力F s1=F扳cosβ1=12cos27.290=10.66t4.2 设备R901吊装受力分析与计算4.2.1 起吊时的受力分析与计算受力分析如图4-3所示。
吊装角α=tg-1 [(3.5-1.80-0.8721)/(40.1-0.73)]=1.30滑车组偏角γ=tg-1(L+e+1-a)/H1-h3=tg-1(23+1.25+1-20.5)/(40.1-0.73) =5.40后溜索具与地面夹角:β2=tg-1h3/(L-l-e-1)= tg-11.8/(40-23-1.25-1)=6.960 列静力平平方程有:ΣF X=0 P1sinγ=P2cosβ2ΣF Y=0 P1COSγ= Q计-N+ P2sinβ2ΣM=0 P1cosγ×20-Q计×12.5=0吊装计算重量Q计=k1k2(Q+q1+q2)=393.5t得提升力P1=393.5×12.5/cos5.40×20=247t后溜力: P2= P1sinγ/ cosβ2=247 sin5.40/cos6.960=23.42t尾排支反力: N=Q计+ P2sinβ2- P1COSγ=393.5+23.42Sin6.960-247cos5.40 =150.44t尾排牵引力P3=k3(N+G w)(f1+f2)/2r=2.5(150.44+5)(1+1)/ 2×51=7.62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