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索塔施工方案

索塔施工方案

宜宾长江大桥(北岸)工程项目索塔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编号 ---- 拟人制--- 版号 -------- 审核人 --- 受控状态 ---- 批准人- 发放编号生效日期-目录概述1 、工程概述1.2 、施工组织概述1.3 、主塔施工过程概述1.4 、主要技术指标、要求2、塔柱施工2.1 、下塔柱施工2.2 、中、上塔柱施工2.3 、横梁施工3、模板工程3.1 、概况3.2 、模板主要构造3.3 、施工特点4、索塔测量控制系统的确定4.1 、概述4.2 、测量工作的一般原则5、劲性骨架及钢筋工作5.1 、概况5.2 、劲性骨架施工方法5.3 、钢筋工作6、拉索管道的安装控制6.1 、说明6.2 、安装方法7、预应力系统7.1 、工程概况7.2 、主要施工工艺及方案7.3 、真空辅助压浆7.4 、封锚7.5 、有关预应力施工的其他说明8、砼配合比设计及浇筑工艺8.1 、概况8.2 、砼原料的比选8.3 、砼配合比的设计原理8.4 、砼浇注工艺9、施工进度横道图10、机械、材料、人员调配组织计划10.1 、机械设备10.2 、材料计划10.3 、人员组织11、施工场地的规划12、质量控制措施13、工期控制措施13.1 、新工艺、新技术的采用13.2 、施工方案的优化13.3 、加强施工管理14、物资、人员运输系统14.1 、物资、材料14.2 、员工通道15、安全保证措施1、概述1.1 、工程概况宜宾长江大桥由四川省宜宾市宜宾长江大桥经济技术开发总公司立项建设项目,该桥为预应力钢筋砼双塔斜拉桥,技术含量高,施工难度大。

该桥主要技术标准:大桥全长:918m设计荷载:汽车—超20级,挂车—120 ,人群3.5KN/ m2桥面净宽:全宽22.5m ( 0.25+3+0.25+2 X 3.75+0.5+2 X3.75+0.25+3 +0.25 )设计时速:60 公里/ 小时设计洪水频率:1/300设计洪水位:284.76 ( 黄海高程)设计通航水位:278.46 (黄海高程)通航等级:U -2级地震基本烈度:叫度1.2 、施工组织概况本桥由四川省宜宾市宜宾长江大桥经济技术开发总公司立项建设,四川省交通厅公路规划勘查设计院设计,由四川路桥建设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承建,监理单位是四川省公路工程监理事务所。

1.3 、主塔施工过程概述罗锅沱岸主塔位于靠七九九厂的长江岸边(枯水期,洪水期在水中),塔高172.515m ,施工难度大,技术含量高;施工中的每一项措施与环节和索塔、梁的组合效应密切相关。

主塔施工均采用翻模,下塔柱为倒八字型变截面。

且外侧有分水尖。

由于两塔肢外倾,倾覆力矩大,为了保证施工安全并使倾斜度、线形符合设计要求,决定在下塔柱施工到一定高度后在塔柱内侧设置二道临时水平拉杆。

塔柱外模采取变截面钢模,内模采用组合钢模。

此外,下塔柱施工过程中应特别注意施工监控用砼计的保护,不得让振捣器接触砼计,也不能损坏与之相关的线缆。

上横梁采用简支桁架式支承结构施工,下横梁采用钢管柱支承,桁架梁承托的梁柱组合式落地支架,上下横梁均采用底腹模一次施工,顶板采用满堂支架二次施工。

内模采用大面积自制钢模,上塔柱外模采用无支架等截面,中塔柱为变截面,大骨架、栓接钢模进行翻模施工。

中塔柱内倾,在施工过程中塔肢自由端高度不断加大将产生内跷曲变位,中、上塔柱各设置二、三道水平刚性支撑梁,抵抗其水平方向的变位。

采用LeicaTC702 全站仪对施工进行跟踪测量,测量方法采用三维坐标法。

测量时尽量选择无风、无太阳暴晒的天气进行。

混凝土浇筑采用泵送混凝土,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最大垂直泵送距离为165m ,严格监控砼的各种原材料,根据砼不同泵送高度,适当调整水灰比,改善砼的和易性。

①现场施工用电采用自动断电保护器控制。

②施工脚手架设防护栏、防护网、安全网以及照明设施。

③作业人员安全培训上岗,配备安全帽、安全带及救生衣。

⑨随着索塔的升高,避雷设施要随之而上,并注意在雷雨季节施工时在不同施工高度设置临时避雷针。

◎加强防火措施。

劲性骨架安装主、箍筋安装; ♦拉索导管安装测试内、外模板安装模板测调砼浇筑、养生完成段塔柱测量翻拆模板进入下一节的施工周期每个工序之间均存在监理批准程序,为此,应及时提交相关检验报告和相关附件。

1.4 、主要技术指标要求2、塔柱施工2.1 下塔柱施工宜宾长江大桥下塔柱为三向变截面钢筋砼空心柱(中段为空心)。

罗锅沱岸下塔柱总垂直高度为48.515m (底标高为267.00m 至顶标高为315.515m ),下塔柱横桥向内侧面向斜率为1:4.971 ,外侧面为1:6.869 。

下塔柱有3m高的实心段,为大体积砼,亦按大体积砼浇筑要求处理。

下塔柱垂直高度为42.515m (起步段6m),按垂直方向分成19节段进行施工,起步段为1 个施工节段,余下的42.515m 为18 个标准节段和1 个零星段 ,每一标准施工节段长度为2.25m ,剩余零星段长2.015m ;除起步段外的所有节段均采用自制大块钢模进行翻模法施工 ,每次翻模高度为2X 2.25m (起步段中3m实心段除外),包括起步段共12 个工作周期完成下塔柱施工。

大块钢模见另行设计图纸。

首先将加工完好的钢模作试拼,检查尺寸,然后作起步段的安装,安装起步段的必要条件试:在施工承台时必须预埋钢筋及劲性骨架,起步段模板顶标高为273m,与承台结合处采用型钢或木方进行调平,检查顶面是否水平,严格核正桥轴线与其他8 个角的标高。

两下塔柱之间与承台顶面之间有3m 实心段砼,其坡比与下塔柱相同,我们计划下塔柱首段与3m实心段同时浇筑。

3m实心段同样采用自制大块钢模,与下塔柱相邻面采用三角模,以克服由于泵送砼由于坍落度大而无法保持一定的高度差,两者砼表面相差66cm。

该段砼掺加粉煤灰,以降低水化热同时将布二层冷却水管,因为其标号较高,体积较大,浇筑完毕后覆盖麻袋,外侧模脱拆,同时向麻袋核模板外淋水养护并且做好外层保温,防止出现较大的温差,内外温差应小于25 C,避免表面开裂。

劲性骨架在加工场地分节制造,分节运输安装,一般应高出一个浇筑节段。

详见专门章节。

以劲性骨架为依托进行钢筋的分层次安装。

钢筋分层从外到内依次为保护层6cm防裂钢筋网1.2cm,箍筋主筋6cm至劲性骨架。

内模采用型钢骨架与加工大块钢模相结合,采用拉杆与塔身贴合,见专门的内模设计图。

为确保洪期之前将塔柱浇出洪水位,下塔柱包括整个索塔施工主钢筋均采用直螺纹接头,为克服施工过程中由于塔柱重心外移对塔柱根部产生的偏心力矩,并且为了控制塔柱自身的几何变形,拟在二下塔柱之间设临时拉梁二道(拉梁的设置与附图I),下塔柱施工流程图如下:待承台砼强度大于i5Mpa寸,精确放样出塔柱与承台相交边线,将线内砼顶面凿毛并清渣干净。

依托预埋的6m高的第一节段塔柱劲性骨架,扎好第一节段塔柱钢筋及3米实心段钢筋。

按放样边线安装2X 2.25m高第一节段、第二节段模板,及3m实心段模板,同时安装实心段及下塔柱第一节段内的2层冷却水管并试通水。

调整各侧面模板的倾斜度及内支撑后固定,校核模板上口水平线及四角位置,检查3m 实心段模板,当确定偏差在允许范围内时,填写检验申请单,请专业监理工程师检查,检查合格后进行砼浇注。

浇注砼时采用一套拌和站核一台输送泵供应砼,并购买商品砼同时供应,从中心向两侧分层浇注,每层高约30cm,振捣密实,当浇至顶层时,改由两塔柱向中心浇筑,同时安装三角压模,压模尺寸见附图二。

第一次(起步段)砼约500m左右,为大体积砼,内部设冷却水管,外层保温减少温差应力(此次砼浇筑将专门零星发放作业指导书)。

第一节段浇筑3m高度厚,由于塔柱模板已安装2节,即2X 2.25m高,此高度已超过塔柱实心段3m高的位置。

塔座部分模板需48小时后方可拆除,以免砼表面开裂。

第二周期则浇完2X 2.25m 高度砼,但内模要做特别处理。

示意图如下:特别强调,第二次砼周期强度未达到15MPa寸,不能在上层作业,避免钢筋、骨架对砼的扰动。

等砼强度达到15MPaf,才可凿毛,拼焊及绑扎第三周期二节劲性骨架和钢筋。

主筋接长采用直螺纹连接,箍筋采用搭接焊,主筋采用50%接头错位,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各层钢筋位置严格控制。

钢筋在安装前,应将变形钢筋加以矫正,刷除钢筋表面的污泥,根据设计图纸的钢筋布置情况,确定绑扎顺序,严格执行钢筋有关施工规程。

钢筋安装完毕后,必须详细检查钢筋规格、直径、根数、间距、位置、保护层、接头及各部分尺寸是否符合规定,钢筋安装的允许偏差不得超过,应加以整改,直到合格为止。

塔柱砼由于坍落度大,而且本桥的砼泵送能力强,浇筑速度快,砼初凝前对模板及骨架钢筋的侧压力特别大。

根据砼侧压力大以及侧模外倾的特点,必须注意两个问题:第一、砼的入模顺序;第二、模板安装时预留反向倾斜值。

针对第一个问题砼的入模顺序采用由内侧向两外侧的顺序进行。

针对第二问题,下塔柱施工时,骨架及模板预先向内侧收2cm左右,骨架焊接好后,顶端采用链子葫芦进行对拉定位。

第三,浇注过程对模板倾斜度进行观测,如发现超标应及时矫正或放慢浇注速度。

塔柱施工过程中,由于钢筋较多,砼采用分层浇注并捣实,周边加强振捣,保证骨料渗透过钢筋网,以防砼外表面产生气泡、麻面。

按上述程序多次循环,直至完成下塔柱浇筑(附索塔翻模施工工艺流程示意图)。

索塔施工过程中,设置一台塔吊作为起吊设备。

塔吊采用5023B型,工作半径为50m高度随着塔柱的升高而相应加高塔吊塔架,当到达48m左右时,设置第一道附着点。

以后每增加38m左右加一道附着点。

索塔下塔柱施工所用的设备、物资均通过塔吊吊运到施工位置。

下塔柱施工到9m以上时,在两下塔柱之间拼接下横梁钢管支架,既能渡洪,又可做下塔柱施工的平台。

砼泵管在施工下塔柱时附着于塔身上,中上塔柱设专门的支架上升。

2.2 、中上塔柱施工,垂直高度53.5m,上塔柱从标高369.015m到439.515m,垂直高度为70.5m。

其中下塔柱与中塔柱变坡处有一道下横梁,中塔柱与上塔柱变坡处有一道上横梁,中塔柱垂直于塔身截面为矩形截面,四个倒角分别为半径150cm和20cm的圆弧,顺桥向宽度由942cm-786cm变化,横桥向未变化,宽度为482.5cm,横桥向壁厚为120cm,顺桥向壁厚为100.5cm,中间为空心无隔板,中塔柱内外侧坡度均为1:9.727。

上塔柱垂直截面与中塔柱相同,顺桥向宽480cn,壁厚为100cm横桥向宽760cm壁厚120cm中间空心无隔板,从标高371.64m起,有预应力系统,详见《施工设计图》P134中的中、上塔柱施工布置图。

,拼装下横梁施工支架,同时安装第十九节段模板及下横梁竖模,浇注第十九节段下塔柱及下横梁第一次砼,横梁第二次砼浇注时安装中塔柱第一段模板,调整中塔柱施工节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