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经济学(仅供参考!)
近代中国邮政:客邮,海关兼办邮政
共产党领导下的“赤色邮政”:
建国以来人民邮政事业的发展:86年法2月邮政法,
90、96、99三次调整邮政资费,98年邮电分营
25
我国电信事业的发展沿革
1949年以前 :殖民地半殖民地色彩的通
信 1949-1978年 :落后美国50年的中国电 信 1979-1985年:国民经济最薄弱环节 1986年至今:建成世界最大的通信网络—由
– 为国家管理通信经济提供理论基础 – 为通信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指导思想 – 为通信经济类、管理类学科提供理论基础
16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 实证分析指运用统计方法、数学模型甚至 几何图形对制度作出定量分析。 • 规范分析是指运用经济学的基本规范对制 度作定性分析,这种分析富有哲理,理论 性较强.
17
• • • • • 邮政营业窗口电子化 内部作业自动化 搬运装卸机械化 邮政运输智能化 邮政综合通信网建设:包括邮政电子化信 息处理系统(接收、处理、传递用户的电 子信息)和与邮政常规投递网相连接外部 系统(将电子信息转化为常规邮件或者将 常规邮件转化为电子信息)。
31
技术进步的难题
• 信息技术进步太快,超过需求 • 一种新技术产生之后,不采用就会落后,采用则 可能无法收回投资 • 2G到3G是否需要过渡阶段的争论(GSM与CDMA; CDMA1X与GPRS) • 当前3G究竟有没有实用价值,在运动中看图像是 危险的。 • 4G和WiMAX等技术对3G生命周期的压缩!
第二章 通信业的地位和职能
第一节 通信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通信业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 第三节 通信经济的职能
18
第一节 通信的产生与发展
一、什么是邮电通信 1、构成条件
① ② ③ ④ 要有发信人和收信人 传递的是信息 信息传递要符合一定的时限要求 信息传递过程由邮电通信部门直接或间接组 织并促使其完成
• 2008年5月23日,中国电信收购中国联通CDMA 网(包括资产和用户),中国联通与中国网通合 并,中国卫通的基础电信业务并入中国电信,中 国铁通并入中国移动。
WCDMA TD-SCDMA
CDMA2000
11
移动通信发展1G-2G-3G
12
二、通信经济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 1、与政治经济学的关系 2、与西方经济学的关系 3、与产业经济学的关系
5、和通信企业管理学及各通信专业课程的关 系
• 宏观与微观或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 专业基础课
6、和通信技术类学科的关系
15
三、通信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学习意义 1、研究方法
– – – – – 系统分析方法 实证分析方法 动态分析方法 定性分析方法和数量分析方法 比较分析方法
2、研究、学习通信经济学的意义
19
2、邮政通信与电信通信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① 传递的对象物不同
• • • • 邮政:实物载体,是有形的。 电信:非实物载体,是无形的。
② 信息传递方式不同
邮政:主要借助于运输工具,使对象物完成从发方到收
方空间位置的转换。应用邮政通信,对方受到的是信息或 实物的原件
电信:传输手段是线路(有线和无线)
7
通信业变革历史
• 邮电部成立 1949年11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邮电部成立 • 联通成立 1994年,当时的电子部联合铁道部、电力部以 及广电部成立了中国联通,但主要还是经营寻呼业务 • 邮电分营 邮电部于1997年1月年作出了在全国实施邮电分 营的重大决策。在重庆和海南进行邮电分营试点的基础上, 1998年在全国全面推行 • 信息产业部成立 1998年3月,在原电子部和邮电部基础上 组建了信息产业部 • 中国移动成立 1999年2月14日,国务院批准中国电信改 革方案。根据该方案的要求,信息产业部决定组建中国移 动通信集团公司,2000年4月20日正式成立 • 中国电信南北拆分 2001年11月,国务院批准《电信体制 改革方案》,对固定电信企业进行重组整合,2002年5月 16日,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和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挂牌成 8 立
6
(1)信息源——信息的创造(科学研究、发明创造、社会 言论、写作和文艺节目制作)、信息产品的生产和复制、 信息处理(计算、系统化)。 (2)信息服务——建立各类数据库,根据客户需求提供信 息。 (3)咨询业——根据客户要求代客户手机信息处理信息并 得出结论提出建议和方案(政治、经济、法律、其他)。 (4)信息中介——信托业、经纪人产业及各种代理人产业。 (5)互联网内容提供。 (6)信息传递——通信,一般为点对点(有时为一点对多 点)、交互反馈方式。 (7)信息传播——宣传、教育、文艺、出版发行、广播电 视、报刊杂志、广告等。信息传播一般为一点对多点或点 对面的形式(多数为单向无反馈)。 (8)信息设备制造业——信息处理设备(计算机)、通信 设备、广播电视设备制造业。 (9)软件研制与系统集成业。
信息传递过程:用户提交的原始信息的处理、传 输、复制和还原 20 应用电信通信,对方收到的是信息的复制品
• • • •
③ 生产节奏快慢有别 ④ 生产要素密集的程度不同 邮政:劳动密集型产业 电信: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 ⑤ 各有优势 电信:速度;即时交互性 邮政:安全保密;实物全息 ① 相互替代 ② 相互补充和促进
28
通信技术的创新
• ①、车轮②、蒸气机,火车内燃机③、发电机 1831;④、电报机1835;⑤、电话机1876;⑥、 无线电1894马可尼;⑦、电视机;⑧、卫星1957; ⑨、移动电话1973;⑩、微型计算机1981;光纤、 数据通信、移动通信——为通信个人化创造条件。 IP电话使传统的电话受到威胁。移动高速数据、 多媒体。随着GSM向3G的演进,移动通信市场 已经进入了由彩屏、图像、MMS(多媒体信息服 务)和Java推动的具有先进功能和服务的新纪元。
21
联系:
二、通信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进程(p53)
1、古代通信(BC13—BC11) “烽可遥见,鼓 可遥闻”,原始的光声通信 2、邮驿通信(BC221—AC1844) 有组织的通信 3、现代邮电通信(AC1844—1940) 4、信息社会通信(1940—)
22
通信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进程
蒸气机的发明运用 提高了邮政生产力水平 促进了邮政组织管理方式的进步 从事通信的部门逐渐走向独立 邮驿通信 现代邮政通信 电的发明运用
32
通信业务的创新
单一 话音 业务
市场需求、技术发展、业务创新
多元化 多媒体化 融合化
33
电信业务创新
① 由C2C到B2C • 传统通信是C2C,即消费者到消费者 • 数据业务是B2C,B不仅指电信运营商,还 包括增值应用业务提供商(互联网内容提 供商) ② 由P2P到M2M • P2P即人到人 • M2M即机器到机器
电报 电信通信
电话
无线电
23
24
我国邮政通信的历史沿革
古代邮驿—近代邮政—现代邮政
(公元前1400-公元1913)(1913-1954)(1953开始—…)
古代邮驿:―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邸报,飞钱,
海青站,急递铺,大清邮政(1896),中华邮政(1912)
古代民间通信:民信局,乔批局,麻乡约
13
4、和信息经济学的关系
• 两门学科的研究都与“信息”范畴有关 • 信息的定义:信源(信息发出者)向信宿(信息 接受者)所发出的能够消除信宿在认识上的不确 定性的东西,是使信宿对事物的认识由未知到已 知转变的必要条件 • 信息经济学是研究市场信息如何帮助经济决策主 体消除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性,以提高资源配置 的效率的这样一门新兴学科 • 两者的角度和侧重点不同:信息经济学站在信息 应用者的角度研究经济主体信息获得的低成本和 信息对资源配置和决策支持的高效率;通信经济 学站在信息传递部门的角度,研究如何以经济高 效的手段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 14
– 全社会所有的进行着通信工作的部门(企事业 单位)。
• 狭义的通信业
– 专门从事通信工作,为全社会提供信息传递服 务并从中获得收益的部门。
5
信息产业范围的界定
• 马克卢普1962年出版“美国知识生产和分布” , 第一次提出“知识产业和信息服务”概念。 • 70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家波拉特出版 “信息经济:定义与测量”第一次系统阐述关于 信息产业经济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整体框架。第一 次提出第一信息部门和第二信息部门概念。 • 狭义的信息产业包括:一是信息技术和设备制造 业,二是信息服务业。 • 按照2003国家统计局《三次产业划分规定》的文 件(国统字[2003]14号),信息产业包含的主要 内容有四大部分:即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软件 业、通信和信息传播业以及信息内容服务业。
29
网络的根本性变化
由模拟到数字 由电路切换到IP 由铜缆到光纤 由有线到无线 网络开放 由窄带到宽带
由2G到3G、4G 光IP 光与无线的融合、高速无 线接入 信息流通平台的高速化 电信终端多样化、高度化
电信业发展到今天呈现出趋势: IP化、宽带化、移 动化、融合化
30
邮政通信技术创新
34
各种业务的互相替代
• 广播电视曾经有替代报刊杂志的趋势,最近,互 联网又有替代报刊杂志的趋势,报刊杂志通过努 力重新定位找到出路 • 电视曾经有替代广播的趋势,广播的重新定位和 新的增长点 • 通信业的趋势:电信替代邮政;移动替代固定; 数据替代话音。 • 80年代后期,中国掀起修筑高速公路的浪潮,人 们认为铁路将像美国一样过时了。但是90年代中 期以后中国铁路重新崛起。
2、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通信经济理论
①诸幼侬,李国梁. 邮电通信经济学. 北京:中国 经济出版社,1995 ②高斌. 通信经济学. 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1999
③吴洪,黄秀清.通信经济学.北京:北京邮电 大学出版社,2003 ④高斌. 通信经济学.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4 ⑤吴洪,黄秀清,苑春荟.通信经济学(第2 版) .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7 ⑥高斌. 通信经济学.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