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管理复习题:1、组织生产过程的基本要求有哪些?(1)生产过程的连续性:生产过程的连续性是指物料处于不停地运行之中,且流程尽可能短,它包括空间上的连续性和时间上的连续性;时间上的连续性是指物料在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运动,自始至终处于连续状态,没有或很少有不必要的停顿与等待。
空间上的连续要求生产过程各个环节在空间布置上合理紧凑,使物料的流程尽可能短,没有迂回往返现象。
(2)生产过程的比例性:生产过程的比例性是指生产过程各环节生产能力要保持适合产品制造的比例关系。
它是生产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如果比例性遭到破坏,则生产过程必将出现“瓶颈”,瓶颈制约了整个生产系统的产出,造成非瓶颈资源的能力浪费和物料阻塞;(3)生产过程的平行性:是指物料在生产过程中实行平行交叉作业,加工装配式生产使实现生产过程的平行性成为可能;平行作业:的零件同时在数台相同的机床上加工;交叉作业:一批零件在上道工序上还未加工完时,将已完成的部分零件转到下道工序加工。
(4)生产过程的均衡性(节奏性):指产品从投料到完工能按计划均衡地进行,能够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完成大体相等的工作量(避免前松后紧);(5)生产过程的适应性:当企业产品进行更新换代或品种组成发生变化时,能够由生产一种产品迅速转到生产另一种产品的应变能力;(6)生产过程的准时性:是指生产过程的各阶段各工序都按后序阶段加工和工序的需要生产。
2、简述在JIT生产方式中,看板的使用规则。
%1无论是生产看板还是传送看板,在使用时,必须附在装有零件的容器上;%1必须由需方•到供方工作地凭传送看板提取零件或者由需方向供方发出信号,供方凭传送看板转送零件。
总之,要按需方的要求传送零件,没有传送看板不得传送零件;%1要使用标准容器,不需使用非标准容器或者使用标准容器但不按标准数量放入%1当从生产看板盒中取出一个生产看板时,只生产一个标准容器所容纳数量的零件,当标准容器装满时,一定要将生产看板附在标准容器上,放置到出I」存放处,且按照看板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行生产;%1次品不交给下道工序。
3、简述JIT生产方式和MRPII之间的异同。
答:相同点:二者都是现代化的生产计划与作业控制系统,共同服务于管理目标,即提高生产效率, 减少生产费用和改善用户服务。
不同点:1)适用于不同的生产环境;%1JIT适用于生产高度重复性产品的系统;MRPH适用于批量生产,按用户订单生产,产品多变不同的生产环境©MRPII易计算机为基础,需要一定的硬件,软件投资费用高;而JIT得物料计划、能力计划、车间控制都可以有工人系统完成,不一定需要计算机系统。
2)管理的范围不同:MRPD管理的范围广于JIT,它能用于计划工具,维修等其他活动的物料需求,辅助财务计划,MRP II集成一个企业生产管理的许多功能,它能作为一个经营战略计划系统,也可作为一个生产控制系认同使用。
3)管理思想的差异:JIT起源于口本,管理思想是零库存,流水线的生产推量越小越好,以及零废品。
MRpn起源于美国,认为适当的库存是必须的,认可批量生产,并认为一定的废品率是可以接受的。
4、简述生产与运作管理的任务。
答:QCD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进度管理资源要素管理:设备管理、物料管理、人力资源管理5、简述服务企业与生产企业的主要区别1)生产企业的产品是有形的、耐久的、产出可存储的;服务业的产品是无形的、不可接触的、不耐久的、不可储存的2)生产企业的顾客与生产系统极少接触;而服务业的顾客与生产系统接触频繁3)生产企业响应顾客需求周期较长而服务企业响应顾客需求周期很短4)生产企业可服务于地区、全国、乃至国际市场;而服务企业主要服务于有限区域范围内5)生产企业设施规模较大;而服务企业的设施规模较小6)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易度量;而服务企业的产品质量不易度量。
6、简述工艺专业化、对象专业化及综合方式的优缺点、适用范围。
答:(1)工艺专业化:优点:对产品品种变化的适应能力强;生产系统的可靠性较高;工艺及设备管理较方便;缺点:工作在加工过程中运输次数多,运输路线长;协作关系夏杂,协调任务重;只能使用通用机床、通用工艺装备,生产效率低;在制品量大,生产周期长;适用范围:单件小批(2)对象专业化:优点:运输次数少,运输路线短;协作关系简单,简化了生产管理;可使用高效设备和工艺装备;在制品量少,生产周期短;适用范围:大量大批(3)综合形式:适用于成批、中批7、简述流水线的基本特征。
答:①工作地专业化程度高;%1工艺过程是封闭的,工作地按工艺顺序排列,劳动对象在工序间单向移动;%1每道工序的工作地数量同各道工序的加工时间比例相一致;%1每道工序都按统一节拍进行生产。
8、简述组织流水线的条件。
答:①产品的结构和工艺相对稳定;②制品要有足够大的产量,以保证流水生产线各工作地有充分的负荷;③制品加工的各工序能细分和合并,备工序的时间定额应与流水生产线节拍相等或成倍数关系,即同期化。
工序同期化是保证连续性生产、充分利用设备和人力的必要条件。
9、简述JIT生产方式新思维。
答:零废品;零库存;准备时间最短;提前期最短;减少零件搬运1()、JIT生产系统设计与计划技术主要涉及哪几个方面?1)、设计易生产,易装配的产品2)持续的降低在制品库存3)准时采购4)实现均衡生产5)生产系统的合理利用6)质量控制11、JIT的特点有哪些?答:①JIT方式追求现场管理的整体优化;②变“推动式”生产为“拉动式”生产;③向“零库存” 进军;④多工序管理,多机床操作;⑤实行以生产现场为中心,以生产工人为主体,以车间主任为首的生产现场管理体制。
11、简述滚动计划的编制方法答:按编制滚动计划的方法,整个计划期被分为几个时间段,其中第一个时间段的计划为执行计划, 后几个时间段的计划为预计计划。
执行计划较具体,要求按计划实施。
预计计划比较粗略。
每经过一个时间段,根据执行计划的实施情况以及企业内、外条件的变化,对原来的预计计划作出调整与修改,原预计计划中的第一个时间段的计划变成了执行计划。
12、PDCA循环的含义及特点答:含义:在质量管理活动中,要求把各项工作按照作出计划、计划实施、检查实施效果、然后将成功的纳入标准、不成功的留待下一循环去解决的工作方法进行,这就是质量管理的基木方作方法, 实际上也是企业管理务项工作的一般规律,这一工作方法简称为PDCA循环。
P (plan)是计划阶段, D (do)是执行阶段,C (check)是检查阶段,A (action)是处理阶段。
特点:®PDCA循环一定要顺序形成一个大圈,接着四个阶段不停地转;②大环套小环,互相促进;③循环上升,PDCA循环的转动不是在原地转动,而是每转一圈都有新的计划和目标,使质量水平不断提高。
13、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
答: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满足顾客需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领导的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与供方的互利关系。
14、经济订货批量模型的假设条件:P2471)外部对库存系统的需求率已知、需求率均匀且为常量。
年需求量以D表示,单位时间需求率以d 表示,由于需求率均匀,D与d相同。
2)一次订货量无最大最小限制3)采购运输均无价格折扣4)订货提前期已知,且为常量5)订货费与订货批量无关6)维持库存费是库存量的函数7)不允许缺货8)补货率为无限大,全部订货一次交付9)采用固定量系统15、成组技术的原理答:识别和利用事物的相似性,基于不同事物之间客观上存在的相似性,根据一定的目的,按它们的相似特征进行归类分组,把原来多样化无序的事物有序化,并找出同一类事物的典型事物,总结出其存在形式的内在规律或制定出处置它的合理的原则和方法,以便在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
达到简化、统一、高效和经济的目的。
16、柔性制造系统的适应条件答:客观上要有需求;资金要有保证;企业是否拥有足够的技术力量,保证系统投入后能正常运行。
17、MRP实施的条件1、客观需求使企业实施MRP的第一推动力2、组成以企业主管领导为首的决策机构,是实施成功的重要条件3、完整和准确的数据是MRP的实施基础4、教育培训,提高职工队伍素质,是实施MRP的重要保证18、质量管理7种工具的作用答:①直方图:它是表示数据变化情况的一种主要工具。
用直方图可以比较直观地看出产品质量特性的分布状态,可以判断工序是否处于受控状态,还可以对总体进行推断,判断其总体质量分布情况;%1数据分层法:数据分层就是把性质相同的、在同一条件下收集的数据归纳在一起,以便进行比较分析。
%1控制图(管理图):它是一神有控制界限的图,用来区分引起质量波动的原因是偶然的还是系统的, 可以提供系统原因存在的信息,从而判断生产过程是否处于受控状态。
%1排列图(帕累特图):是分析和寻找影响质量主要因素的一种工具%1因果分析图:是以结果作为特性,以原因作为因素,在它们之间用箭头联系表示因果关系。
它是 -•种充分发动员工动脑、查原因、集思广益的好办法,特别适合于工作小组中实行质量的民主管理。
%1散布图(相关图法或简易相关分析法):它是把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用直角坐标系表示的图表。
根据影响质量特性因素的各对数据,用点了填列在直角坐标图上,以观察判断两个质量特性值之间的关系,对产品或工序进行有效控制。
%1统计分析表(调查表、检查表):是利用统计表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初步分析原因的一种工具。
分析及计算类型时间组织、学习曲线、流水线平衡划分、MRP计算、随机模型、因果分析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