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为什么要做读书笔记

为什么要做读书笔记

为什么要做读书笔记【篇一:如何做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写法读书笔记指读书时为了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记录下来或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来而做的笔记。

在读书时,写读书笔记是训练阅读的好方法。

记忆,对于积累知识是重要的,但是不能迷信记忆。

列宁具有惊人的记忆力,他却勤动笔,写下了大量的读书笔记。

俗话说:“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忆。

”所以,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要求自己:身边永远带着铅笔和笔记本,读书和谈话的时候碰到一切美妙的地方和话语都把它记下来。

读书笔记的简介读书笔记,是指人们在阅读书籍或文章时,遇到文中精彩的部分或好词佳句和自己的心得、体会,随时随地把它写下来的一种文体。

古人有条著名的读书治学经验,叫做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这“手到”就是读书笔记。

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应根据不同情况,写好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的作用写读书笔记,对于深入理解、牢固掌握所学到的知识,对于积累学习资料,以备不时之需,很有必要。

做读书笔记,方法是多样的,不同的方法作用不同。

作读书笔记不仅能提高阅读书、文的效率,而且能提高科学研究和写作能力。

通过学习和实践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图书馆的作用,不但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更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

读书笔记的内容最简单的一种做读书笔记的方法是“摘抄法”。

所谓摘抄就是读一本书、一篇文章,把其中的一些好的句子和段落摘下来,抄在本子上或卡片上。

摘抄的内容要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定。

可以抄录领袖导师的教导,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的至理名言,人民群众、英雄人物的豪言壮语和格言谚语等。

例如: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还可以摘抄下你感兴趣的词段。

读书笔记的主要内容:摘抄精美语句,语段,词语。

写读后感或读书心得,内容鉴赏,探讨主题,评论人物,评品语言。

读书笔记的种类读书笔记一般分为摘录、提纲、批注、心得几种,格式及写法并不艰深,心得笔记中的读后感有点麻烦,但只要懂得论点、论据和论证这三要素的关系,就会轻松拿下,因为读后感不过就是一种议论文而已。

很多应用文种只有在将来的工作实践中才能具体应用,而读书笔记属日用文类,应即学即用。

常用的形式有:1、摘要式读书笔记摘要式读书笔记,即将书中或文章中一些重要观点、精彩警辟语句,有用数据和材料摘抄下来,目的是积累各种资料,为科研、教学、学习和工作作好准备。

可按原书或原文系统摘录;也可摘录重要论点和段落;还可摘录重要数字。

摘要式读书笔记,是在读书时把与自己学习、工作、研究的问题有关的语句、段落等按原文准确无误地抄录下来。

摘录原文后要注明出处,包括题目、作者、出版单位、出版日期,页码等,便于引用和核实。

摘录要有选择,以是否有用作为摘录的标准。

摘录式笔记可分为:(1)索引读书笔记(2)抄录原文读书笔记抄录原文读书笔记就是照抄书刊文献中与自己学习、研究有关的精彩语句、段落等作为日后应用的原始材料。

摘抄原文要写上分类题目,在引文后面注明出处。

2、评注式读书笔记评注式读书笔记不单是摘录,而且要把自己对读物内容的主要观点、材料的看法写出来,其中自然也包括表达出笔记作者的感情。

评注式笔记有时对摘录的要点做概括的说明。

评注式读书笔记常用方法有书头批注。

即在书中重要地方用笔打上符号或在空白处加批注、折页作记号;也可用提纲方法把书和文章论点或主要论据扼要记叙下来;还可用摘要式综合全文要点、记下主要内容;读完全书或全文对得失加以评论也是一种方法。

评注式笔记有下列几种:(1)书头批注书头批注,是一种最简易的读书笔记作法。

就是在读书的时候,把书中重要的地方和自己体会最深的地方,用笔在字句旁边的空白处打上个符号,或者在空白处加批注,或者是折页、夹纸条作记号等等。

这种笔记方法不但对书中的内容可以加深理解,也为日后查找提供了方便。

(2)提纲提纲是用纲要的形式把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论点、论据提纲挚领地叙述出来。

提纲可按原文的章节、段落层次,把主要的内容扼要地写出来。

提纲读书笔记可以采用原文的语句和自己的语言相结合的方式来写。

(3)提要提要和提纲不同。

提纲是逐段写出来的要点,提要是综合全文写出要点。

提要可以完全用自己的语言扼要地写出读物的内容。

提要除客观叙述读物内容外,带有一些评述的性质。

另一种提要,是对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内容梗概作简要的说明。

(4)评注读书笔记评注读书笔记,是读完读物后对它的得失加以评论,或对疑难之点加以注释,这样的读书笔记叫作评注笔记。

例如鲁迅读《蕙櫋杂志》中的一段:清严无照《蕙櫋杂志》:西湖有严嵩和鄂王《满江红》词石刻,甚宏壮。

词即慷慨,书亦瘦劲可观,末题华盖大学士。

后人磨去姓名,改题夏言。

虽属可笔,然亦足以惩奸矣。

(5)补充原文读书笔记补充原文的读书笔记,是在读完原书或文章之后,感到有不满足的地方进行补充。

需要注意的是补充原文不是随意地加以补充,而是要围绕中心思想加以引申或发挥。

3、心得式读书笔记心得式读书笔记,即读后感。

是读书或读文章后写出的自己的认识、感想、体会和启发。

常用方法有:札记,它是摘记要点与心得结合的产物;心得,也叫读后感。

将读书体会、感想、收获写出来;综合观点、见解,提出自己看法并记录下来,也是很好的读书方法。

心得式读书笔记,是在读书之后写出自己的认识、感想、体会和得到的启发与收获的一种笔记。

它有如下几种:(1)札记札记,是读书时把摘记的要点和心得结合起来写成的。

这种札记的形式是灵活多样的。

可长可短。

(2)心得心得笔记也叫读后感。

读书后把自己的体会、感想、收获写出来。

这些读书笔记,可以写读书时的心得体会,也可以写对原文的某些论点的发挥或提出批评、商榷的意见。

写这种笔记,一般是以自己的语言为主,也可适当地引用原文。

(3)综合读书笔记综合读书笔记是读了几本或几篇论述同一问题的书文后,抓住中心评论它们的观点、见解,提出自己看法的笔记。

上述三种类型的读书笔记,不论采用哪一种类型,目是都是为学习、工作、科学研究和写作服务。

作笔记时开始可采用摘要式,以后读书多了,有了比较,产生了看法,就可以写译注式,至于心得式是更进一步了,它是属于科学研究的范畴。

读书笔记的形式读书笔记的形式多种多样。

主要形式有:1)笔记本成册笔记本可用来抄原文、写提纲、记心得、写综述。

长处是便于保存,缺点是不便分类,但可按类单独成册。

2)活页本可用来记各种各样笔记。

便于分类,节约纸张和日后查阅。

3)卡片好处便于分类,可按目排列,便于灵活调动又节省纸张,但篇幅小,内容不宜长。

4)剪报把报纸和有用资料剪下来,长文章可贴在笔记本或活页本上,短小材料可贴在卡片上。

剪报材料可加评注,也可分类张贴,要注明出处,以便使用。

5)全文复印重要读书材料,为保持完整性,可全文复印编目分类留用。

6)记忆如果能用大脑记下来的话就能更好地在生活中运用笔记中的知识,何乐而不为呢?读书笔记的实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

一个人的生命是应当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 《语文短评顾此失彼》刚从远处看到的那个笔直的山峰,就站在峡口上,山如斧削,隽秀婀娜。

(案):用“隽秀”形容“笔直的”、“如斧削”的“山”尚可,而用“婀娜”来形容就不妥了。

“婀娜”是形容姿态柔软而美好,“如斧削”一样笔直的山峰怎么能给人以柔软的感觉呢?可以把“婀娜”改为“挺拔”。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小时候的海伦(就是作者)是一个聪明又活泼的女孩,6个月就可以说一些简单的话语,刚满周岁就会走路了。

总之,她比一般的孩子要乖的多,也好学的多。

然而好景不长,幸福的时光总是结束得太早,在一个充满知更鸟和百灵鸟的悦耳歌声,而且繁花盛开的春天,在一场高烧之后,海伦失去了听力与视力,随之而然的又不能说话了。

这三样东西,是人生中必要且不能缺少的。

如果失去了这三样,对一个常人来说,等于失去了生命的乐趣。

如果你是海伦,给你三天时间,你会去干什么呢?如果我是她,一定活不下去了。

再大的动力与再大的鼓力,也照不亮我心中那颗又阴又暗,又冷又湿的心。

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这样活着,生不如死,还是早一点儿结束算了。

然而,海伦的做法与我的想法恰恰相反。

她一生度过了88个春秋,却熬过了87年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独岁月。

而且,正是这位又盲、又聋、又哑的女子,竟然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成就啊。

但是,毕竟,这惊人的成就是离不开她自身的努力的。

与她相比之下,天壤之别啊,我真是自愧不如啊!海伦可以创造这些常人无法想象的奇迹,全靠她有着一颗不屈不挠、坚持到底的心。

她毫不犹豫地接受了生命的挑战,用自己那颗炽热的心,【篇二:如何做读书笔记】上官小妹:你好。

请允许我这么称呼你,因为你已经叫我大哥了。

先感谢你的来信。

你的问题,以前也有不少同学问我。

但凡读书的同学,自然都会遇到这个问题。

我原来总是很随便的说,你爱怎么做怎么做,不做也行。

现在仔细想想,怎么做读书笔记,还确实是个大问题。

你知道的,中国老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其实,我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我觉得自己记性很差,于是经常用笔记东西,那是我大学之前的事情了。

那会在地摊上淘几本书,都爱惜的不行,因为钱少,没钱在书店买新书,只好这样。

于是,碰到别人的书,拿来看,看到啥好的句子、段子和想法,都赶紧记下来。

我曾经还去书店抄过书,那时候胆子特小,鬼鬼祟祟的,所以被发现后,没收了笔记本。

就这样我积累了近10来本笔记。

现在看来,这读只是书抄,算不上读书笔记。

这是我的第一个阶段。

第二个阶段是上大学四年。

上了大学,条件好了,至少有图书馆了,不用鬼鬼祟祟的抄书,也不用担心没钱买书,于是乎,看书很快,看书量大了,自然不想抄也不想做笔记了。

人都这样嘛,一大馆书任你看的时候,自然就不那么认真了。

这个阶段,感觉做笔记做不过来,而且读书也不像以前高中那样——挨个字的看,连版权页都不放过。

四年下来,读了不少书,可是最后总结下,发现没什么记下来的,笔记也没几本。

读大学更要命的是,太多的诱惑了,社团,聚会,旅游,学生工作,兼职……每一样都有一个极为合理的理由让你不能拒绝。

这都让读书,成为一个过场,能一本本书看完就不错了啊,哪儿还有那么多心思做笔记。

更何况,课程论文都是依靠ctrl+c然后ctrl+v搞定。

我不知道你是不是也这样啊?我更愿意想象,你肯定是自己完成的。

这个时期,读书多,但是粗糙,基本是浏览,美其名曰:博览群书。

笔记嘛,就更少,而且零碎。

第三个阶段是读研了后,重新相信烂笔头的力量了。

原因主要是要写论文,每次都要大量的读书,想想以后要写文章要用到,于是强迫自己做笔记了,这样也做了不少笔记,一年时间,加起来10来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