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理念总结清晰的买股逻辑:如果不能持有一个股票1年以上,就不要去碰它!!!(铁律)理念的介绍:运用自下而上的分析方法,减少对宏观经济政策的预测,不受媒体情绪的影响干扰,保持思维独立和客观。
交易以左侧为主,对“事件分析”多从事物的对立面思考,立足于企业的价值(价格)(主要是低于行业平均的估值:低PE,低PB,低PC,加上适度成长:年复合10%以上),不追市场热点(可考虑提前伏击热点),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合适的价格出现,不可贪胜,中长期持股(做好一年以上的持股周期)。
先做好低估值,未来再将标的股往潜在的伟大公司拓展。
控制股票的仓位,时刻提醒自己,在市场中活着才是最重要的。
股市有句话:会买的是徒弟,会卖的才是师傅。
我的任务是把“买”做好,把选股做好,把基本面分析再深入和详尽一些,把该考虑的问题以及未来可能会面临的抉择(最坏的情况)做一个预演,来坚定自己的持股信念!把“卖”交给时间和制定的规则。
一、选股标准,切记规避价值陷阱(低估值是由于市场因素和行业周期造成):1)缓慢增长型个股:低PE<20倍;市值<100亿;分红率>2%;适度的利润增长率>10%;资产结构稳健。
有点类似于彼得林奇的“沙漠之花”。
2)小市值(50亿以内)+新行业(互联网、软件、新材料、高端装备等)+低估值(动态PE<30倍)+安全边际;安全边际主要来自合适的价格,其他的因素包括:董监高增持,定增(有大股东、核心高管、高知名度机构参与),员工持股(股权激励)等;当股价跌入安全区域后,再结合基本面进一步分析;3)周期股:这是一块很大的市场,包括:有色、钢铁、煤炭、化工、地产、汽车制造等,周期股需要较好的基本面分析功底,把整个行业包括上下游的都有一个详细的理解和跟踪,但也蕴藏着较多的机会。
由于周期股盈利的波动巨大,所以较难估值:可以采取的标准是:市值/max(5年内净利)<5倍,并且财务稳健。
这一块要深入研究,还需要去充电,感兴趣的行业:化工、有色、汽车制造(包括零部件)。
借用约翰内夫的一句话:除非从低估值中得到补偿,否则绝对不投周期股。
其中也说明了周期性的难测,很多个股需要持股几年才能获得较好的回报。
4)大市值个股(市值>500亿),必须满足以下条件:PE<10倍;分红率>4%;过去3年平均扣非净利增长率>10%;5)防御性企业:食品饮料和医药、医疗等非周期性行业,往往是长牛的出处地,标准静待完善。
6)10倍股的逻辑分析,需要去做一个专题分析。
组合持股数量不能过多,集中持股,重仓股限制在5只以内,单个股最大持股比例不超过20%,保证重仓股的安全边际;如何规避价值陷进?便宜公司的基本面持续恶化就是价值陷阱,须分析品牌、渠道、成本、团队、机制、行业竞争格局、成长性等。
找到低估值高品质的公司,就拿着、扛着、熬着,只要没踩到价值陷阱,赚钱只是时间问题。
有几类价值陷进:第一类是被技术进步淘汰的。
第二类是赢家通吃行业里的小公司。
第三类是分散的、重资产的夕阳产业。
第四类是景气顶点的周期股。
这几类价值陷进,一旦碰上金融危机,或者基本面持续恶化,将会非常恐怖,也是我的价值理念需要非常重视,需要花时间和精力去识别。
二、股票池的建立:基于以上的选股标准,总数量以30-50只为限,贵精不贵多,每周更新和复核一次。
偏重于小股票,行业和题材需要一定的分散,可从以下角度进行筛选:1)根据流通市值,从小到大排序,初选合适的个股,再进行基本面的进一步分析;2)根据市盈率和市净率,从小到大排序,初选个股;3)根据行业的总体涨跌情况,确定涨幅远远落后的行业,进一步搜寻;4)根据财务指标标准(ROE,净利润三年增长情况,现金流等)初选个股;5)当前股价具近一年高点下落50%初选个股(超跌股);6)朋友推荐的个股,做进一步分析观察。
7)从头到位翻阅一遍A股,选择形态位置较好(底部)的个股,并进一步分析。
三、仓位决定心态,决定前期存活的关键。
既然选择了左侧交易和价值投资,就意味着要放弃止损,通过仓位来控制风险:初始建仓10%,分成两个股票;前提:两个股,进入价位合适,具有安全边际,这样又有攻有防,不至于太被动。
如果买入后下跌20%,进行一次补仓(8%);等到该部分实现盈利后,在增补新股。
初始建仓期,总仓位不超过30%,前期以稳为主。
期中:如果出现非常好的机会(市场出现恐慌性抛盘),并且已实现10%的盈利,可以加仓至50%,否则保持30%的上限,(计算好,为总亏损不过20%留足空间)。
在具有一定的盈利之后(总盈利超过30%),保证账户安全的前提下,出现极端情况下,可以最多在原股票中补仓至70%,不添加新股票。
补仓部分,在股价回升后就出来,维持仓位在50%左右,以中长线投资为主,减少短线交易的冲动。
位控制需要达到的效果是:即使明天开始出现金融危机,指数出现腰斩,将总亏损控制在20%以内作为风控好坏的标准。
总结:在实际的操作中,经常会面临两难的境地,分析几种特定的市场环境。
单边下跌市场(恐慌性):就如今年6月份之后的A股,这是价值投资者最喜欢的,可根据我的盈利情况,基本上可以建仓(3成、5成、或7成)。
如果出现极端情况,在低估买入之后又下跌50%,选择维持原仓位不动。
巴菲特一生中有过很多成功的投资案例:华盛顿邮报、喜斯糖果、可口可乐等,在他买入后,也曾继续下跌30-50%,因为他是选择在市场极度恐慌的氛围下买入的,跟现在的市场环境很类似。
单边上涨的市场:在牛市中,随着投资者风险偏好的提升,股价估值也会跟着提升。
价值投资是一种静态估值方式,当盈利达标后逐步减仓,保持20%的基本仓位。
即使面对疯狂上涨的市场,依然保持小仓位,不为所动。
震荡市:如果是低位震荡(如08年后的A股),只采用低吸,并且保持合理仓位,多看少动即可,可能获得超额收益;如果是上涨中途的震荡,没有低估的机会不加仓。
总结:仓位控制是风控的核心,也是能否长期持股,能否平静看待市场的关键。
良好的仓位控制,可以减少内心的不稳定情绪。
看似简单的规则,实践过程中并非易事,需要执行严格的纪律,需要面对市场情绪(权威)干扰和自身情绪(贪婪和恐惧)。
如果做不好,很容易陷入两难的被动局面。
除非有了进一步的成熟想法,否则不会轻易去修改仓位控制的规则。
四、严格遵守的纪律:1)降低交易频率,延长持股周期,否则很难获得平均收益;2)永不追高,不被市场情绪所影响;(做一个有原则的人,思维独立)3)对于想要买入的个股,先做好基本面分析功课,观察两天,不急于买入,可以更清醒,避免一时的冲动;4)严格执行仓位控制,做好风险控制,不可贪胜。
五、卖出股票的两个理由:1)股票的基本面发生变化;基本恶化,遇到盈利低于预期或者负增长,首先分析原因,看是否是短期行为,以后可以改善?2)有更加低估的个股出现;主要个股基本面未发生改变,我不介意持有2-3年。
六、买股时机的催化剂整理:1、盈利大超预期;2、高管或大股东增持;3、跌不动时(坏消息出来股价不跌甚至上涨);4、基本面拐点;5、新订单、新技术突破、新产品、新管理层;6、券商研究员出深度报告或提高评级;7、融资需求(定增、收购);8、股权激励;9、政策出台;10、高送配。
11. 竞争对手因突发事件歇菜;12. 海外同板块公司飙升;13. 最新一期流通股东中,第一次出现机构身影;14. 项目达产;15. 开拓新市场;16.参股公司上市。
七、总结:价值投资,知易行难,需要耐住市场的寂寞,在别人热闹的时候保持冷静,在别人悲观的时候不被传染。
需要界定自己的能力圈,懂得区分价值低估和价值陷阱,做好基本面分析,如果有能力站在做实业的角度来做分析就到位了。
把人生中大量的时间花在选股和分析上,而不是交易。
保持思维的独立性,对待实事政治、个股利空,都能够辩证和动态发展的角度来分析,多运用逆向思维。
投资生涯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静静等待合适的价格出现,无聊时可以选择去不断补充行业中的专业知识,比如去了解化工行业的来龙去脉、原油和大宗商品等的周期性由来,培养自己的格局以及为基本面分析做知识储备。
当我给自己贴上价值标签后,就算找到了根,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以后的路该怎么走。
放弃做兔子的精彩,选择做一只安静的乌龟,静待时间玫瑰的绽放!基本面分析框架整理:一、基本资料搜集:公司公告,中报年报,F10,公司官网,券商研究报告,机构调研报告,某些专业的行业信息网站,雪球网和淘股吧;基本信息:主营业务,题材,市值,近几年的业绩表现,公司管理层的基本信息。
基本面符合要求,可进一步分析:1)包括行业空间,景气度(成长性,政府扶持方向,行业周期性判断),上下游行业分析,竞争对手分析;知道一个大概情况。
2)企业的盈利模式,业务细分,盈利增长点,竞争壁垒,以及对未来的布局;这个可以细致3)查询定增,董监高增持(或者机构:保险等新进入),员工持股,可预期的定增和收购;侧面提供安全边际;4)估值:估值:这一块有很多方法,有PB、PE、PS、PEG、现金流量折现、以及相对估值法,为了摒除行业之间的偏见,就简单采用一致性PE预期做一个模糊的预测,小市值可以给予最高30倍PE二、商业模式情景分析:靠什么挣钱?产品还是服务?挣谁的钱?是从现有的销售中挖掘、争夺,还是创造新的需求?如何销售?从产品生产到终端消费,中间有几个环节?有什么办法能够将中间环节减到最少?企业有没有做这方面的努力?随着销售量的扩大,边际成本会不会下降?等等。
通常来说,我们尽可能投资那些用一句话就能说明白商业模式的企业。
商业模式进一步分析涉及企业所处的产业链的地位如何?处在产业链的上游、中游还是下游?整个产业链中有哪些不同的商业模式?关键的区别是什么?那些是最有定价权的企业?为什么?企业与客户的关系是否具备很强的粘性?等等,这些决定该商业模式能否成功。
三、经济护城河分析(市场壁垒):护城河是一种比喻,通常用它来形容企业抵御竞争者的诸多保障措施。
上面所述的核心竞争力是护城河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全部,我们还可以通过如下几个条件来确认企业护城河的真假和深浅:1)回报率。
从历史上看,企业是否拥有可观的回报率?回报率主要指毛利润、ROE(股东权益回报率)、ROA(总资产回报率)和ROIC(投入资本回报率)。
这几种回报率指标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商业模式。
重点是要从商业逻辑上判断,企业的高回报率是由哪些方面构成?决定因素是那些?能否持续?企业采取了何种措施以保障高回报率的持续性?主要的量化分析方法有杜邦法、波特五力法和SWOT法。
2)转化成本。
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是否具备较高的转化成本?转化成本是指:用户弃用本公司产品而使用其他企业相类似产品时所产生的成本(含时间成本)与仍旧使用本公司产品所产生的成本差值。
较高的转化成本构成排他性,如微信和易信,易信在本质上与微信差别不大,但对于用户来说弃用微信而用易信存在诸多不便,存在较高的转化(重塑)成本,微信因为先发优势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和商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