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学
调研报告
题目:步行街实地调研姓名:何淼
学号:1306090142 专业班级:土建1303班所在院系:土建学院
目录
背景 (1)
建筑总体规划,单体构造对比 (1)
1. 建筑总体规划 (1)
2. 建筑单体构造对比 (2)
1) 门窗 (2)
2) 楼梯 (3)
3) 变形缝 (3)
交通规划 (4)
1. 机动车行驶 (4)
2. 停车场 (5)
结束语 (5)
正文
背景:武汉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主要分布在江汉路,汉街,光谷步行街,昙华林等地,现就其中的两个进行调研,主要从:
1.步行街的总体规划布局,建筑单体风格,结构分析。
2.步行街周围交通规划。
两个方向横向对比分析两个步行街的异同,从中了解建筑特色,整体规划布局,建筑的使用功能,建筑各个单元之间的组织形式,建筑群区的交通流线组织形式怎样才能做到合理,经济,符合美学特性,整体上了解步行街周围基础设施是怎样与步行街交相辉映,实地环境又是怎样的。
步行街可以从整体上让我们了解到建筑平面的各组成成分特征及其相互关系,以及流线组成。
只有实地考擦,实地调研才能有所收获。
调查时间:2015年5月1日
调查地点:江汉路步行街汉街
调查对象:步行街交通规划整体布局规划房屋细部构造
调查方法:观察法调研法查阅资料法
调查人:何淼
建筑总体规划,建筑单体构造对比
1.建筑总体规划
江汉路步行可以说是武汉的街头博物馆,拉丁风格, 罗马风格, 拜占庭风格, 文艺复兴风格, 古典主义风格, 现代风格等风格各异的建筑、美丽的亮化工程、耐人欣赏的“汉味小品”、中、西餐饮的大比拼、繁华的商业文化同台竞演,这为步行街营造了良好的休闲观光的浓浓氛围
江汉路步行街全长1210m,而汉街全长近2000m。
路面两者的宽度大概都是10-12m,路面和公路不一样,步行街的路面是用水泥抹面而且做了防滑纹路的面层。
两边整齐地分布着路灯,这些都是两步行街的相同之处。
在江汉路步行街道路空间设计上以线性为主,但是都有收敛,几乎每隔几百米都精心布置了几个休闲广场用于休息和周到完备的街道家具,并请
雕塑家项金国先生设计、制作了几组铸铜雕塑点缀街头。
这些都是给江汉路增加了很重的文化气息,两边是欧式的建筑房屋,而且排列比较整齐,每走一段路还是可以看到几颗青葱的绿树。
汉街则是中国目前最长的城市步行街,汉街因楚河而生,沿南岸而建。
汉街的规划设计、建筑特色、招商品牌以文化为核心,也就决定了其建筑物的风格,采用民国时期的建筑风格,突出文化特色,引进大量的文化品牌,其中包括一些世界级的文化项目,如世界顶尖级的演艺剧场等,是汉街成为中国现在最具文化底蕴的步行街之一。
汉街是以中国建筑特色为总体的商业步行街红灰相见的清水砖墙,精致的砖砌线脚,青砖小道老式的木结构房屋建筑。
汉街的房屋是以民国时期的形式为主加以辅之现代欧式建筑风格,达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两步行街规划都很整齐,街边一般不会看到推车叫卖的情况,这里的商业活动进行的都是比较正规的,这都给人一种轻松感,在几棵树的点缀下,更加增添轻松感。
虽然汉街和江汉路都是以文化为主而建造起来的,但是在文化发展的基础上,这里发展了多元化,包括购物、餐、休闲、娱乐等多种业态,这也就使这里的文化氛围正在逐步被商业气息所掩盖。
2.建筑单体构造对比
1)门窗
相同点:
汉街和江汉路步行街都是以第一层为商业房子,第二层以及以上为住房,而且第一层房子的门都不是用的金属卷闸门,而是用的玻璃平开门,门框用的木质结构,为了与门搭配,
窗子也是采用的是玻璃窗。
合理布局
了店堂,增加灯光照明等等。
街景与
两边的店铺橱窗连成一体,行人在逛
街行走购物之余还欣赏这充满文化底
蕴的建筑物,可谓一种享受。
江汉路步行街,汉街的建筑的门
的过梁形式丰富,砖砌拱形过梁,它
是用240x115x53的红砖砌筑而来,
不仅用来承受洞口顶面以上砌体的自重及上层楼盖梁板传来的荷载用,结构受力合理,而且造型多变,给人一种美感。
2)楼梯
江汉路和汉街的楼梯形式也是多样的,一般在外面的是直行单跑楼梯,而且由于适应地面大面积对建筑物的影响,因此几乎所有的建筑物第一层都是做的比较高的,一般都是高于上面的其他各层,这样就更加美观。
因此,由外面直接上到二层的楼梯采用单跑由于高度问题而采用了直行单跑加延伸,增设了中间的平台将单梯段变为多梯段。
图示楼梯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工艺,整体性
好,充分发挥了钢筋混凝土的可塑性,抗拉抗压
强度都比较大,适宜作为外部人流量大的楼梯枢
纽。
同时,楼梯的扶手采用“空花式”,这种楼
梯主要采用竖向杆件作为主要受力构件,两竖杆
间距适宜,中间填充好看的花纹,既满足了结构
与功能的要求,达到了受力的要求,而且还很美观。
由于图示所示楼梯建造在室外,而且用于疏导人流量相当大的步行街的人流,此楼梯宽度比一般的楼梯大,也是适应了这里的环境。
为了防滑,楼梯踏面都做了防滑处理。
3)变形缝
由于武汉地区夏天温度高,冬天温度低,为了减小热胀冷缩以及低级不均匀沉降的影响,这两条步行街建筑物之间一般都设计了变形缝使各建筑物能自由变化武汉地区地震较少,这里的变形缝一般只起伸缩缝和沉降缝两个作用。
这里的伸缩缝是为了保证建筑在水平方向上
的变形,而沉降缝则是保证建筑物竖直方向上的变
形。
两个地方将这两个缝融为一体,设计一个总的
变形缝,节约了空间,
不同点:
建筑风格:江汉路拉丁风格, 罗马风格, 拜占庭风
格, 文艺复兴风格, 古典主义风格, 现代风格一
系列的欧洲建筑风格。
汉街则是以民国时期的建筑为核心,里面穿插着少数的额欧洲风格的建筑,吸收了民国和租界建筑风格,古现代和谐一致。
汉街这里荟萃了大量的名牌服装专卖店,这里属于贵族消费地带。
而江汉路则更是受到广大市民和学生群体的亲睐。
交通规划
1.机动车行驶
交通不便、停车不便也是制约江汉路步行街发展的瓶颈。
江汉路全长1210m,实行全封闭管理,禁止除运钞车、清洁车、残障人代步车以外的机动车与自行车通行,设安全督察队在路上巡逻值勤,各路口设专人把关,里面各种基础设施都比较齐全,运垃圾的,维护
治安的,严格的管理保证了江汉路步行交通安全顺
畅,行人可以安心享受步行的乐趣,但是,现在的
步行街里面还是可以看到电动车与摩托车的踪迹。
有车族消费实力强。
江汉路周边道路较窄,过往车
辆行驶缓慢,经常堵车,区域内停车场严重紧缺,
无形中"赶"走了这些大客户。
如果解决了交通瓶颈,
步行街的消费实力将提升一大截,同时现在的轨道交通一号线与二号线已经建成通车,这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江汉路的交通压力,许多有车一族现在也情愿坐公共汽车或者地铁或者轻轨去江汉路逛街。
在接近江汉路的地段,我们可以看到机动车道路很狭窄,但是道路旁边都有比较宽阔的人行道,与机动车道用很高的护栏隔开,这些都是为了方便行人通行。
沿着这些人行道走就会慢慢走到步行街,到了机动车完全禁止通行的地段,就可以好好享受一下逛街的乐趣了。
与江汉路相比,汉街则是在轨道交通四号线上,
从二号线转到四号线,然后在楚河汉街站下车直
接可以看到中北路桥,采用钢架等近代建筑材料,
主体结构采用拱形,拱形钢构高低错。
图示为拍
摄的中北路桥与汉街建筑,这里很少看到电动车
或者摩托车,而且走道也比江汉路宽。
两个地方由于步行街内部几乎没有机动车的行走,因此这里的空气质量是非常好的,不会给逛街的人一种沉闷感。
2.停车场
由于禁止车辆通行,江汉路周边必然需要足够的停车场。
这些停车场分布在南端入口与两边支路口,南停车场面积较大,主要停机动车,其他则主要停自行车,面积小,车位少,不规范,停车状况不理想。
江汉路的车源主要有三种:开车或骑车来的顾客,商店职员,附近居民。
没有足够的露天或地下停车位对于以车代步的人来说非常不便。
步行街里还有随叫随停的电动汽车,客人观光或是购物都相当方便。
目前,江汉路附近的各种工程正在施工,使道路变得很是狭窄,行人拥挤不堪,周围的景观环境,也由于施工的原因,显得杂乱无序。
虽然江汉路的道路流线组织还是比较合适,但是由于其人流量特别大,也无法改变堵车拥挤的状态。
因此,无论是江汉路还是汉街,交通问题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首要因素。
结束语:经过接近一学期的学习以及这次的调研实习,都对房屋建筑学有了一定的理解,调研过程中也学习到了很多东西。
不管是江汉路还是汉街,都有其好的一面也有其坏的一面,两个地方的经济都比较发达,而且文化氛围浓厚,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但是交通的不便一直是制约两地发展的首要因素,这里所说的交通不边而是相对的,相对于当地的人流量来说的。
这两个地方的人流量特别大,每到节假日或者双休日,特别是晚上,这里几乎是人挤人。
所以分散人流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还有就是这里的文化底蕴正在逐渐被商业气息吞没,需要注重保护文化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