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商业大学计量经济学期末考试
实验报告
*名:***
专业班级:数学与应用数学01班
学号:
提交日期: 2015-10-31
影响我国财政收入的因素分析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
1.1研究背景
财政作为一国政府的活动,是政府职能的具体体现,主要有资源配置、收入再分配和宏观经济调控三大职能。
财政收入是政府部门的公共收入,是国民收入分配中用于保证政府行使其公共职能、实施公共政策以及提供公共服务的资金需求。
财政收入的增长情况关系着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因此,研究财政收入的增长就显得尤为必要。
研究财政收入的影响因素离不开一些基本的经济变量。
大多数相关的研究文献中都把总税收、国内生产总值这两个指标作为影响财政收入的基本因素,还有一些文献中也提出了其他一些变量, 比如其他收入、经济发展水平等。
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众多复杂, 但是通过研究经济理论对财政收入的解释以及对实践的观察, 对财政收入影响的因素主要有财政支出、国内生产总值、就业人数、税收收入等。
(1)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实施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需要而抽泣的一切资金的总和。
财政收入表现为政府部门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个财政年度)所取得的货币收入。
财政收入是衡量一国政府财力的重要指标,政府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范围和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财政收入的充裕状况。
财政就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弥补市场失灵,以国家为主体参与的社会产品分配活动。
它既是政府的集中性分配活动,又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
(2)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
(3)财政支出:通常是指国家为实现其各种职能,由财政部门按照预算计划,将国家集中的财政资金向有关部门和方面进行支付的活动,因此也称预算支出。
财政支出与财政收入一起构成财政分配的完整体系,财政支出是财政收入的归宿,它反映了政府政策的选择,体现了政府活动的方向和范围。
所以,
它是财政分配活动的重要的环节。
(4)从业人员数:人口中参加经济活动的人口数。
不包括从事家务劳动人口、就学人口、长期患病不能工作人口、年老或退休人口等。
(5)税收收入:税收收入是指国家按照预定标准,向经济组织和居民无偿地征收实物或货币所取得的一种财政收入。
是国家预算资金的重要来源。
在我国的税收收入结构中,流转税和所得税居于主体地位。
具体有以下来源: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外国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车船使用税、房产税、资源税、筵席税、印花税等。
1.2研究目的
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众多复杂,本文从财政支出、国内生产总值、年末从业人员数、税收总额四方面进行分析。
针对我国财政收入影响因素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以财政收入为因变量,财政支出、国内生产总值、年末从业人员数和税收总额 4个经济指标为自变量,并利用SPSS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相关回归以及多重共线性分析,建立了财政收入影响因素的模型,分析了影响财政收入主要因素及其影响程度,并对财政收入进行预测, 且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二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
2.1数据的收集和说明
本文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局统计年鉴2014,经搜集整合,得到表一如下:
表一 1991-2013年我国财政具体数据
2.2建立计量经济模型
以国家财政收入为被解释变量(因变量),财政支出、国内生产总值、年末从业人员数、税收总额作为解释变量(自变量),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其中t Y 为财政收入,1t X 为财政支出,2t X 为国内生产总值,3t X 为年末从业人员数,4t X 为税收总额,0β,1β,2β,3β,4β表示待定系数 ,t u 表示随机误差项。
三 模型检验及分析结果 3.1 多重共线性的检验
把实验所收集表一中的数据从Word 文档复制到Excel ,并进一步导入到SPSS 数据文件中进行回归分析。
选择菜单“分析—>回归—>线性”,先采用进入的方法进行分析,得到相关系数矩阵如下
表二 系数相关a
模型 税 收 总 额 年末从业人员数 财政支出
国内生产总值
1
相关性
税 收 总 额 1.000 .572 -.699 -.813 年末从业人员数 .572 1.000 .033 -.844 财政支出 -.699 .033 1.000 .155 国内生产总值
-.813 -.844 .155 1.000 协方差
税 收 总 额 .007 .003 -.002 .000 年末从业人员数 .003 .004 8.211E-5
.000 财政支出
-.002
8.211E-5
.001
7.669E-5
由表二的相关系数矩阵可以看出,各个解释变量相互之间的相关系数较高,证实确实存在严重多重通过共线性。
其中国内生产总值与其他解释变量的共线性最严重。
3.2 参数估计及统计检验
为了解决多重共线性问题,采用逐步回归法。
得出结果进行
引入
4X 得到模型1,模型1的R 方为1.000,调整R 方为1.000,4X 对Y 影响显着;
同时又引入3X 得到模型2,模型2的R 方为1.000,调整R 方为1.000,3X ,4X 对Y 影响最为显着;进而引入1X 得到模型3,由其调整R 方近乎为1,且标准估计的误差也越来越小,说明模型1,2,3的拟合效果很好。
表四 模型的方差分析
表四给出了三个回归模型的方差分析及检验结果。
模型1的F值为70809.524,Sig.值为0.000<0.05。
模型2的F值为99796.663,Sig.值为0.000<0.05。
模型3的F值为101052.821,Sig.值为0.000<0.05。
模型1,2,3都通过F检验,可见模型1、模型2与模型3在整体上都是显着的。
由表五、表六给出了回归模型的非标准化估计系数、标准化估计系数、系数的显着性检验结果以及共线性统计量的方差膨胀因子VIF 和相关系数。
看表五在模型1,2,3中,对应t 统计量的Sig.的值均小于0.05,则说明每个系数对Y 的影响是显着的。
模型1,2的共线性统计量中VIF<10,则克服了共线性的影响。
但模型3中的两个方差膨胀因子VIF>100,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而且表六中模型3的相关性系数矩阵显示财政支出与税收总额的相关性非常高,达到0.997,模型3没有通过统计显着性检验,而模型1,2都通过了统计显着性检验,由表可得两个回归模型:
模型1 4-1191.472+1.169t t Y X = 模型2 3416148.668-0.250 1.191t t t Y X X =+
综上,由于模型2的残差要比模型1的残差小,则样本回归方程为 3.3经济含意
从模型可以看出,在我国,税收收入与财政收入存在着高度的正相关,税收
收入的增长对财政收入的增长有重大的促进作用;4 1.191β∧
=税收收入每增加1%,财政收入就增加 1.191%;财政收入的增长对从业人员数的增加有一定依赖性,30.250β∧
=- 从业人员数每增加1%,财政收入就会减少0.250%;国内生产总值和财务支出对财政收入的影响不显着。
这与经济学中的理论的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相一致。
四 模型预测
建立回归方程,不仅为我们描述了财政收入与税收总额,年末从业人员数这两个指标间的联系形式,也可以利用其回归方程对未来进行预测或监控管理。
在网上收到,2014年,我国的税收总额为119158.05亿元,年末从业人员数为77253万人。
则我们可以根据上述的回归方程计算出2014年我国的财政收入预测值为
16148.668-0.25077253 1.191119158.05138752.65555t Y ∧
=⨯+⨯=亿元 而网上的数据为t Y =140530亿元。
对于给定的置信水平0.95,由表五模型2的B 的 95.0% 置信区间这项,可以计算预测值t Y ∧
的置信区间为[]125484.2821,152021.029。
可以看出预测值t Y ∧
落入置信区间[]125484.2821,152021.029中,
求预测相对误差为
-138752.65555-140530
=
100%=1.26%140530
t t t
Y Y Y ∧
⨯
五 如何增加财政收入
增加财政收入,是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体现。
由本文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可以看出:
1.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加强税收征管,从而保证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 2.提高劳动力素质,增加劳动力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大力发展经济和第三产业,增加劳动力的就业率,减少失业。
当然除此之外,财政支出是实现国家职能的财力保证,收入是支出的前提和资金来源,有收才能有支,收入规模制约着支出的规模,在经济工作中,
财政收支应是适应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做到在年度计划中基本平衡,在执行中力争收大于支、略有结余,实现财政收支平衡。
合理安排财政支出,提高财政支出对财政收入的回报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