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3章 土的渗透性和渗流

第3章 土的渗透性和渗流

板桩墙
基坑
渗流问题 1.渗流量(降水办法) 2.渗透破坏(流砂)
透水层 不透水层
§3.1 概 述
土坝蓄水后水透
土石坝坝基坝身渗流 过坝身流向下游
防渗体
坝体 浸润线
渗流问题: 1.渗流量? 2.渗透破坏?
透水层
3.渗透力?
不透水层
§3.1 概 述 水井渗流
Q 天然水面
透水层
不透水层
渗流问题: 1.渗流量Q? 2.降水深度?
土愈密实,k值得愈小。试
• 土的密实度
验表明,对于砂土,k值对数与孔
• 土的饱和度
隙比及相对密度呈线性关系;对
• 土的结构和构造 粘性土,孔隙比对k值影响更大。
(2)水的性质
§3.2 土的渗透性
4.影响土的渗透系数主要因素
(1)土的性质
• 粒径大小及级配 • 土的密实度
• 土的饱和度 • 土的结构和构造
第3章 土的渗透性和渗流
§3.1 概

§3.2 土的渗透性
§3.3 土中二维渗流及流网
§3.4 渗透破坏与控制
§3.1 概 述
土是一种三相组成的多孔介质,其孔隙在空 间互相连通。如果存在水位差的作用,水就会在 土的孔隙中从能量高的点向能量低的点流动。
水等液体在土体孔隙中
流动的现象称为渗流。
土具有被水等液体透过
k1
h1 L1
k2
h2 L2
已知:L1=L2=40cm, k1= 2k2,故2△h1= △h2 ,
代入△h1+△h2 = △h=30cm得:
△h1=10cm,△h2 = 20cm
由此可知,测压管中的水面将升至右端水面以上10cm处。
2.
根据Q
kiA
k1i1
A
k1
h1 L1
A
0.2
10 40
200
20cm3
• 粒径大小及级配 小的主要影响因素;
• 土的密实度 • 土的饱和度
因由粗颗粒形成的大孔隙可 被细颗粒充填,故土体孔隙的大 小一般由细颗粒所控制。因此,
• 土的结构和构造 土的渗透系数常用有效粒径d10来
(2)水的性质
表示。
§3.2 土的渗透性
4.影响土的渗透系数主要因素
(1)土的性质
• 粒径大小及级配
§3.2 土的渗透性
达西渗透实验
试验装置主要部分是上端开口 的直立圆筒,下部放碎石,碎石 上放一块多孔滤板,滤板上放置 颗粒均匀的土样,其断面面积为 A,长度为L。筒的侧壁装有两只 测压管。水由上端进水管注入量 筒,透过土样的水流入下面的容 器中。
§3.2 土的渗透性
q kA h1 h2 kiA vA L
式中:q 单位渗水量,cm3 / s; A 断面面积,cm2; k 土的渗透系数; v 断面平均渗流速度(v ki),cm / s;
i 水力梯度( h1 h2 )。 L
达西定律:流量q与过水面积A和水头(h1–h2)成正比与 渗透路径L成反比。
§3.2 土的渗透性
实验证明:在砂土中水的流动符合达西定律。 它是通过坐标原点的直线,而在粘性土中,只有当 水头梯度i超过起始水头梯度i0后才开始发生渗流。
/
s
§3.2 土的渗透性
3.2.3 渗透试验和渗透系数
渗透系数k 是反映土的渗透能力的定量指标,
同时也是渗流计算必须用到的基本参数。它可以通
过试验直接测定。
室内试验方法
• •
常水头试验法 变水头试验法
• 井孔抽水试验
野外试验方法 • 井孔注水试验
§3.2 土的渗透性
1.常水头法 •在整个试验过程中,水头保持不变。 •常水头法适用于透水性强的无粘性土。
§3.2 土的渗透性
§3.2 土的渗透性
3.2.2 土的层流渗透定律 水在土中流动时,由于土的孔
隙通道很小,且很曲折,渗流过程中 粘滞阻力很大,所以多数情况下,水 在土中的流速缓慢,属于层流状态。
法国工程师H.达西(Darcy,1855)利用该试验装 置对均匀砂进行了大量渗透试验,得出了层流条件下, 土中水渗透速度与能量(水头)损失之间关系的渗流规 律,即达西定律。
• 土的密实度
面或边与边搭接)比分散结构(面对面的 片状堆积)具有更大的透水性;
• 土的饱和度
在宏观构造上,天然沉积的层状粘性
土层,由于扁平状黏土颗粒的水平排列,
• 土的结构和构造 往往使土层水平方向的透水性大于垂直层
(2)水的性质 面方向的透水性,有时水平方向上的透水
性是垂直层面不会发生仅由压力水头差引起的
自B向A的渗流。结论是A、B两点间无渗流发生。
§3.2 土的渗透性
例3-2 :某渗透试验装置及各点的测管水头位置如 图所示。试求出点B、C、D、F的位置水头、压力 水头、总水头及各段水头损失。
解:选最低水位面0-0为基准面,列表算出上述 所求各点的水头值(单位cm)。
§3.1 概 述
2. 渗透破坏问题 土中的渗流会对土颗粒施加作用力即渗流力,
当渗流力过大时就会引起土颗粒或土体的移动.产 生渗透变形,甚至渗透破坏,如边坡破坏、地面隆 起、堤坝失稳现象。
3. 渗流控制问题 当渗流量或渗透变形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就要 研究工程措施进行渗流控制。
§3.1 概 述
板桩围护下的基坑渗流
dQ k h Adt L
§3.2 土的渗透性
同一时间内经过土样的渗水量与细管的入水量相等:
k h Adt adh, 则 dt aL dh
L
kA h
将两边积分
t2 dt t2 aL dh
t1
t1 kA h
从而得到土的渗透系数
k aL ln h1 或 k 2.3 aL lg h1
A(t2 t1) h2
层呈现明显的各向异性。
§3.2 土的渗透性
4.影响土的渗透系数主要因素
(1)土的性质
• 粒径大小及级配
• 土的密实度
• 土的饱和度
温度愈高,水的动力粘滞度
• 土的结构与构造 越小,土的渗透系数则愈大。
(2)水的性质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规定标准
温度为20℃。
§3.2 土的渗透性
影响土的渗透系数的主要因素是土的孔隙比和 颗粒性质(粒径大小及级配)。
γw γw 水的重度(kN / m3);z 位置水头即基准面高程(m)。
§3.2 土的渗透性
§3.2 土的渗透性
例3-1:在一个玻璃筒中装满饱和砂及静态水,如下
图(a)所示,试证明土内A、B两点间无渗流发生。
解:1.任选基准面0-0,并分别自A、B两点安置两根测压管,
测压管中水位均应上升至筒中静水位高度,如(b)图。
卡沙格兰德建议的三个重要界限值为1.0cm/s 、 10-4cm/s和10-9cm/s,在工程应用中很有意义。
1.0cm/s是土中渗流的层流和紊流的界限; 10-4cm/s是排水良好与排水不良的界限,也是对 应于发生管涌的敏感范围; 10-9cm/s大体是土的渗透系数的下限。
§3.2 土的渗透性
5.成层土的等效渗透系数 天然沉积土是由渗透性不同的土层所组成。对 于土层层面平行和垂直的简单渗流情况,当各土层 的渗透系数和厚度为已知时,即可求出整个土层与 层面平行和垂直的平均渗透系数,作为进行渗流计 算的依据。
2.变水头法 •在整个试验过程中,水头是随着时间而变化的。 •变水头法适用于透水性弱的粘性土。
§3.2 土的渗透性
试验时,将玻璃管充水至 需要的高度后,开动秒表, 测记起始水头差△h1,经过 时间t后,再测记终了水头差 △h2,通过建立瞬时达西定 律,即可推出渗透系数k的 表达式。
dQ adh 根据达西定律,在 dt时段内流经试样的水量 可表达为
§3.1 概 述
综上所述,水在土体中的渗流,一方面会引起水 头损失或基坑积水,影响工程效益和进度;另一方面 将引起土体变形,改变构筑物或地基的稳定条件,直 接影响工程安全。
§3.2 土的渗透性
水在土的孔隙中流动,其形式可以分为层流和紊流。 层流-流速较小时,液体质点作有序的直线运动,水流 各层或微小流束上的质点彼此互不混掺的流动; 紊流-随流速增大,流层逐渐不稳定,质点相互混掺, 液体质点运动轨迹极不规则的流动。
A(t2 t1) h2
选择几组量测结果 ,计算相应的k,取平均值。
§3.2 土的渗透性
室内试验方法小结
§3.2 土的渗透性
3. 现场测定渗透系数 有野外注水试验和抽水试验等,是在现场钻井
孔或挖试坑,在往地基中注水或抽水时,量测地基 中的水头高度和渗流量,再根据相应的理论公式求 出渗透系数k值。
§3.2 土的渗透性
2.列表标出A、B两点间的各种水头:
位置 A B
位置水头(z)
zA zB
压力水头(u/γw) huA huB
总水头(h)
zA+huA=h zB+huB=h
3.上表说明,尽管在位置水头上zA>zB,在压力水头上 huA<huB,但A、B两点的总水头却相同,均等于h,两点间 的总水头差△h=0。因此,既不会发生仅由位置水头差引
在粗粒土孔隙中,水流形态可能会随流速增 大呈紊流状态,渗流不再服从达西定律。可 用雷诺数进行判断,雷诺数≤10的地下水层 流运动适用于达西定律。
§3.2 土的渗透性
例3-3 :某渗透试验如图所示,砂样的断面积A=200cm2,砂Ⅰ 的渗透系数k1=2×10-1cm/s;砂Ⅱ的渗透系数k2=1×10-1cm/s; 试问:1.若在砂Ⅰ和砂Ⅱ分界面处安装一测压管,则测压管中 的水面将升至右端水面以上多高;2.砂Ⅰ和砂Ⅱ界面处的单位 渗水量q为多大?
§3.2 土的渗透性
在圆柱形试验筒内装填截面为A,长度为L的饱和 试样,打开阀门,使水自上而下流经试样,并自出 水口处排出,待水头差△h和渗出的流量稳定后,量 测经过一定时间t内流经试样的水量Q。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