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法律关系
债权都有请求权,但不能说请求权都是债权。 债权都有请求权,但不能说请求权都是债权。
债权请求权 物上请求权 请求权 人身权上的请求权
(3)诉讼权能:权利主体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 )诉讼权能:权利主体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 诉请国家司法机关给予保护的权能。 诉请国家司法机关给予保护的权能。
作用:威慑义务主体履行义务, 作用:威慑义务主体履行义务,使权利主 体的合法权益顺利实现; 体的合法权益顺利实现;当权利主体的合法权 益因义务主体的违法行为而不能实现时, 益因义务主体的违法行为而不能实现时,可以 诉请司法机关采取法律规定的救济措施予以救 济。
目的要素:经济、精神、 目的要素:经济、精神、人身方面 内在本质:反映了法律赋予当事人的自由, 内在本质:反映了法律赋予当事人的自由,权利的 本质是自由, 本质是自由,而义务无自由 以法律为依据,或者受到法律的保障(赌债, 以法律为依据,或者受到法律的保障(赌债,过了 诉讼时效的债,不受法律保障, 诉讼时效的债,不受法律保障,只有受到法律保护 的权利才有强制力) 的权利才有强制力)
(2)非表意行为:当事人无须意思表示而实施的 )非表意行为: 行为。 行为。
事实行为:不以表现内心的意思为必要, 事实行为:不以表现内心的意思为必要,基于某种事实 之状态或经过, 之状态或经过,发生法律所特别规定的效力之行为 如先占、加工、添附、拾得遗失物、发现埋藏物、 (如先占、加工、添附、拾得遗失物、发现埋藏物、 无因管理、交货、付款)。 )。事实行为不适用关于意思 无因管理、交货、付款)。事实行为不适用关于意思 表示的规定,尤其是关于行为能力的规定。 表示的规定,尤其是关于行为能力的规定。 侵权行为:因违反民法规定,侵犯他人合法权益, 侵权行为:因违反民法规定,侵犯他人合法权益,依法 应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 应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 违约行为:违反合同义务的行为。 违约行为:违反合同义务的行为。
意思通知:指表示内心某种欲望或意思的行为, 意思通知:指表示内心某种欲望或意思的行为, 如要约拒绝、履行催告、 如要约拒绝、履行催告、选择权行使催告 观念通知:指表示对于某种事项之观念的行为, 观念通知:指表示对于某种事项之观念的行为, 如承诺迟到通知、发生不可抗力通知、 如承诺迟到通知、发生不可抗力通知、瑕疵通 债权让与通知、 知、债权让与通知、债务的承认 感情表示:指表示某种感情的行为, 感情表示:指表示某种感情的行为,如被继承 人之宽恕。 人之宽恕。
第一节
民事法律关系
一、概念、特征、意义、分类 概念、特征、意义、 概念: (一)概念:根据民事法律规范确立的以民事权利义务 为内容的社会关系, 为内容的社会关系,是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 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结果。 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结果。
关系-----社会关系 社会关系------法律关系 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 关系 社会关系 法律关系 民事法律关系
确定民事法 律关系的主 体 研究民事法 律关系产生、 律关系产生、 变更、 变更、消灭 的原因
充分展示 民事法律 关系的具 体内容
二、民事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主体 内容 客体
(一)民事法律关系主体概念 1、简称民事主体,是指参加民事法律关 、简称民事主体, 享受民事权利并承担民事义务的人, 系,享受民事权利并承担民事义务的人,包 括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等。 括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等。
第二讲 民事法律关系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教学,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明确 民事法律关系,民事法律事实,民事权利、 民事法律关系,民事法律事实,民事权利、民 事义务,了解民事法律关系的特征、 事义务,了解民事法律关系的特征、民事权利 的分类。 的分类。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和民事 法律事实的种类。 法律事实的种类。识记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和 特征; 特征;掌握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以及民事权利 与民事义务的概念。 与民事义务的概念。
政治权利与民事权利的区别: 政治权利与民事权利的区别: 1、政治权利由公法规定和保障,民事权利由私 、政治权利由公法规定和保障, 法规定和保障; 法规定和保障; 2、政治权利存在于普通社会成员与国家之间的 、 公法关系中, 公法关系中,民事权利存在于普通社会成员之 间的私法关系中; 间的私法关系中; 3、政治权利直接体现普通社会成员的政治利益, 、政治权利直接体现普通社会成员的政治利益, 间接体现社会的公共利益, 间接体现社会的公共利益,而民事权利作为私 只体现权利人的私益。 权,只体现权利人的私益。
3、分类
从定义出发: 在民事活动中,参加民事法律关 系,享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人。 ↓ ↓ 权利主体 义务主体 自然人 法 人 其 他
(二)内容
1、民事主体在民事法律关系中所享有的民事权 、 利或者承担的民事义务 2、民事权利(民事主体为实现某种利益而依法 、民事权利( 为某种行为或不为某种行为的自由) 为某种行为或不为某种行为的自由)三要素
主要在物权领域,所有权和用益物权, 主要在物权领域,所有权和用益物权,担 保物权则不一定,比如抵押为物, 保物权则不一定,比如抵押为物,票据的质押 不为物。 不为物。
行为: 行为:指权利人行使权利的活动以及义务人履 行义务的活动。 行义务的活动。 行为主要是债的关系的客体。 行为主要是债的关系的客体。有“给、 三种表现形式,例如“ 做、供”三种表现形式,例如“给”是买卖合 同类型中的行为; 同类型中的行为;“做”涉及到承揽合同类型 的债; 涉及到运送合同类型的债。 的债;“供”涉及到运送合同类型的债。 智力成果:智力成果又称知识产品, 智力成果:智力成果又称知识产品,是指人类 运用脑力劳动创造的具有一定表现形式的精神 财富。 财富。 知识产权的客体。 知识产权的客体。
三、民事权利变动的根据——民事法律事实 民事权利变动的根据 民事法律事实
(一)民事法律事实的概念 民事法律事实, 民事法律事实,是指符合民事法律规范规 定的能够引起具体民事法律关系或者具体民事 权利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现象。 权利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现象。
(二)民事法律事实的特征
1、民事法律事实是一种客观情况 、 2、民事法律事实是由民事法律规范规定 、 的事实 3、民事法律事实是能够引起一定的民事 、 法律后果的客观事实。 法律后果的客观事实。
3、民事义务(义务人为满足权利人的利益而为 、民事义务( 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必要性) 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必要性)
为了满足权利人的利益 内容上义务不是自由,具有强制性,不是当事人可以选 择的,是必须履行的, 择的,是必须履行的,受到法律强制
民法
社 会 关 系 民事法律关系
调整
赋予:权利、义务 赋予:权利、 “触发器”:法律事实 触发器” 触发器
产生原因
(一)规范意义上的民事法律关系 (二)现实的民事法律关系 (三)上述两者的中介:法律事实 上述两者的中介:
(二)特征: 特征:
主体平等性: 主体平等性:双方或多方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 指的是人与人的关系而不是人与物的关系(注意: 指的是人与人的关系而不是人与物的关系(注意: 物权关系也是人与人的关系) 物权关系也是人与人的关系) 其内容表现为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 具有国家强制力,保障其实现, 具有国家强制力,保障其实现,与不为法律调整的 社会关系区别开来
不存在孤立的权利或义务,任何权利总是与 不存在孤立的权利或义务, 一定的义务相对应,反之亦然, 一定的义务相对应,反之亦然, 在多数民事法律关系中, 在多数民事法律关系中,当事人一方既是权 利主体,又是义务主体,例外:赡养父母, 利主体,又是义务主体,例外:赡养父母, 抚养孩子
(三)客体
1、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民事法律关系的 、 主体享有的民事权利和负有的民事义务所共 同指向的对象,在法学上又叫标的。 同指向的对象,在法学上又叫标的。 2、种类 、 物:物是指存在于人身之外的能够为民事 主体所支配或实际控制并能满足其社会需 要的物质资料。 要的物质资料。
2、行为:受人的意志支配的活动 、行为:
(1)表意行为:行为人通过意思表示进行的行 )表意行为: 为。 民事法律行为:当事人通过意思表示,旨在产生、 民事法律行为:当事人通过意思表示,旨在产生、 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合法行为。 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合法行为。 法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以外, 准法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以外,当事人实施的 意思通知、观念通知、感情表示的行为。 意思通知、观念通知、感情表示的行为。 可变更、 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无效民事行为
2、民事主体的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 、
能力, (1)民事权利(义)能力,依法享有民事 )民事权利( 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2)民事行为能力,民事主体能够以自己 )民事行为能力, 的独立行为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 的独立行为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 从面使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能力。 从面使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能力。
(二)民事权利的内容
1、民事权益:指民事权利主体的受民法确认和 、民事权益: 保护的利益。 保护的利益。 2、民事权能:权能是权利的作用,是实现权益 、民事权能:权能是权利的作用, 的手段。 的手段。
(1)支配权能:是法律主体在法律许可的范围 )支配权能: 内直接支配权利客体, 内直接支配权利客体,对权利客体实施一定行 为的权能。 为的权能。 财产所有人对其所有物进行占有、使用、 如:财产所有人对其所有物进行占有、使用、 收益、处分的权能; 收益、处分的权能;专利权人对其专利技术进 行实施、转让、许可他人实施的权能。 行实施、转让、许可他人实施的权能。 债权不能行使支配权。 债权不能行使支配权。 (2)请求权能:指权利主体根据法律规定或合 )请求权能: 同约定请求义务主体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 为的权能。 为的权能。
三)意义 1、对民法学的意义 、 民事法律关系理论是民法学的核心 ,是民法 学的中心问题, 学的中心问题,民事法律关系理论是民法学理 论的基础,也是民法学理论的总纲。 论的基础,也是民法学理论的总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