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发展体育旅游的作用与意义当今世界,旅游业是目前发展速度最快、最强劲的产业,而体育旅游也异军突起、发展迅猛,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体育业和旅游业同属文化范围的不同行业,他们都有自己的业务范围和特定的产品,同时有着各自的消费者群体,从而构成了自己特有的市场,是两个相对独立的产业。
由于二者之间同属文化产业范畴,又同属第三产业,它们在面对自身发展和市场开发方面必然有着许多相似之处,更重要的是,体育业和旅游业相结合形成的体育旅游业,不排斥两大产业之间在某些业务上的有机联系与合作。
它们之间的这种联系与合作,其结果远远大于1+1=2。
体育与旅游的有机结合,除了可以起到两个产业的优势互补之外,还可以对整个国民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等起到重要的作用。
1、增加国家外汇收入。
一个国家拥有外汇的多少,是衡量这个国家经济实力强弱和国际支付能力大小的一个重要标志。
而有扩大一个国家外汇收入无非有两种途径:一是通过外贸途径赚取,通过外贸途径赚取的外汇叫做贸易外汇;二是通过非贸易途径赚取,通过非贸易途径赚取的外汇称为非贸易外汇。
旅游行业通过国际旅游业务收入的外汇,是非贸易外汇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世界旅游组织经济报告分析,对于世界上83%的国家来说,旅游是五大创汇部门之一,至少占其外汇来源的38%。
根据国家旅游局统计,2010年,全国接待入境过夜旅游人数5566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458亿美元,这个458亿美元就是非贸易外汇收入。
这就是国家旅游行业2010年为国家赚取的外汇收入,是对国家创汇的贡献。
体育旅游通常以到异国观看体育赛事方式为国家赚取外汇。
如以“足球工业”为主体的意大利,发展体育旅游的年产值在20世纪80年代末已达180亿美元,跻身意大利国民经济10大部门的行列,目前已达500多亿美元;英国通过发展体育旅游业所得到的年产值近90亿英镑,超过汽车制造业和烟草工业的产值;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体育旅游外汇收入情况,根据北京市旅游局副局长熊玉梅发布信息:北京奥运会期间,预计将会接待海外旅游者40~45万人,主要是持票的观众,他们在观赛之余进行一些旅游活动。
按照去年旅游的外汇收入来说,人均消费是1005美元,旅游外汇收入达到4亿多美元。
2、可以大量回笼货币对于一个国家,如果发行的货币数量超过市场上商品价格的总和,就会发生通货膨胀,从而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任何一个国家都十分重视货币的投放和回笼。
国家回笼货币的主要渠道主要有四条:第一是商品回笼,即通过出售各种商品回收货币;第二是服务回笼,即通过服务行业的收费回笼货币;第三是财政回笼,即通过征收各种税款回收货币;第四是信用回笼,,即通过吸收居民存款和收回贷款来回笼货币。
体育旅游则是通过向体育旅游爱好者提供旅游产品服务来回笼货币这其中既有商品回笼部分,也有服务回笼部分,但主要是以服务为主。
通过体育旅游回笼的货币越多,体育旅游在货币回笼中的作用就越大。
发展旅游业,特别是国内旅游业,就是通过向旅游爱好者通过旅游产品,既满足了旅游者的消费需求,又可以大量回收货币。
如2009年国内旅游人数达19.02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02万亿元;2010年,国内旅游人数达21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6%;国内旅游收入1.26万亿元,增长23.5%。
这是旅游业对国家回笼资金的贡献。
3、有利于扩大开放,改善投资环境体育旅游业的发展,有利于扩大开放,从多方面改善投资环境。
首先体育旅游业也是一个开放的窗口,为外国体育旅游者提供参加体育交流、学习培训、观看体育赛事、考察体育设施等;其次,通过各类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对外招商,引进资金改善投资环境。
如主办奥运会是一个国家扩大市场开放,加速招商引资,改善投资环境的最佳契机。
首先奥运会是当今世界上最具国际化的事件。
主办国的政府、组织和企业要与多个国际组织和众多跨国公司进行业务往来和商业谈判,因此从申办到实际运作的全过程都必须按照国际惯例来操作。
这样的操作要求该国政府、组织和企业都必须调整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管理和运作方式,而这样的调整过程无疑就是扩大开放,融入经济全球化。
其次,现代奥运会投资巨大,一般来说,主办夏季奥运会用于赛事的直接投资和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间接投资加起来会超过几百亿美元,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办奥运会投资会更大。
如北京奥运会的体育场馆建设预计需要130亿元人民币,北京市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2800亿元人民币(其中,城市交通累计投资1782亿元,能源基础设施累计投资685亿元,水资源建设累计投资161亿元,城市环境建设累计投资172亿元),常规运行资金需要180亿元人民币(这里列举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这样大的投资规模对国内外企业都有巨大的吸引力,毫无疑问,这是最佳的吸引外来资金的最佳契机。
外来资金越多,建设资金越有保障,越能减轻国内的资金压力,从而达到改善投资环境的目的。
4、给举办国家(举办城市)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影响力,其功效是多方面的,很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丰厚的经济效益。
如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给南加利福尼亚地区带来了32.9亿美元的收益;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给加泰罗尼亚地区带来了260.48亿美元的经济效益;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为乔治亚州带来了51亿美元的总效益;2000年悉尼奥运给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斯州带来了63亿美元的收益。
北京奥运会会有多少经济收入,相关资料显示,与赛事直接关联的经济效益超过20亿美元。
奥运会的收入主要来自四个方面:一是转播权出售的媒体收入,二是现场门票收入,三是来自各级赞助商的收入,四是标识衍生所产生的收入(如吉祥物、纪念品和各种周边产品的开发)等。
除此以外,在经济收入中,它还带动和辐射到的其他行业,发挥经济效益最好的是赛事后期5—10年将不低于10%的经济增长。
5、优化产业结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所谓产业结构,一般是指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
(第一产业是农业,第二产业是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是除第一第二产业外的所有行业。
第三产业又叫服务业,是拥有一定的物质技术设备,为生活和生产服务的各种行业的总称。
第三产业分为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流通部门,第二个层次是为生活和生产服务的部门,第三个层次是为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第四个是为社会需要服务的部门)。
产业结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而不断变化。
社会生产力越发展,经济越发达,人们的收入越增加,对服务产品的需求也越大。
因此,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将越来越大。
现代体育旅游是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为满足人们追求刺激和健身娱乐需要而产生的新兴经济行业。
就全球而言,旅游业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业之一,也是第三产业的重要行业,它的关联带动性强、关联度高、辐射面广、产业链长、综合效益十分明显,既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标志,也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具有“一业兴,百业兴”的带动作用,其直接涉及旅行社、酒店(饭店)、交通运输、零售、餐饮、农业、食品、金融、保险、娱乐服务等产业。
还与建筑业、轻工业、纺织服装、木材造纸等行业紧密相关,旅游行业发展会对这些相关产业产生较强的刺激作用。
体育旅游作为旅游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经济作用不可小视。
由于体育旅游追求的是新、奇、特和刺激的项目,其更新换代的速度高于一般消费品,因此,它的附加值更高,对优化产业结构益处更大。
据有关专家测算,20世纪80年代,我国旅游收入每增长1元,第三产业产值相应增长10.2元,旅游外汇收入每增长1美元,国民经济的产值相应增长3.7美元。
体育产业的发展将有效地增进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同时,在我国体育与产业结构的调整过程中,将会为体育产业提供较大的发展空间。
6、扩大就业渠道,缓解就业压力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旅游消费是综合性消费,是可持续消费和多层次消费,在社会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010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意见重点工作分工方案》,分工方案提出:培育新的旅游消费热点,大力推进旅游与文化、体育、农业、工业、商业等相关产业和行业的融合发展。
大力培育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休闲、登山、滑雪、潜水、露营、探险、高尔夫等各类户外活动用品及宾馆饭店专用产品。
通过大力培育新的旅游消费产品的带动,必然会产生新的就业渠道,同时也会增加新的就业岗位。
据世界旅游组织的资料显示,旅游业每增加1个直接就业机会,社会就能增加5~7个间接就业岗位。
有了新的就业岗位,也就会缓解就业压力。
旅游业作为最大的服务产业,在解决就业方面有着显著优势。
目前,我国旅游的就业人数达到1100万人,但直接和间接的就业人数达到了6500多万人,占中国就业总人口的7%。
旅游业是服务性产业,多数岗位只是要求服务的熟练程度和优质的服务态度,不需要太多的专业技术,所以可以解决更多的就业岗位,尤其是在吸纳妇女就业、无工作阅历的年轻人就业、特别是解决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开辟了一条很好的路径。
7、促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长期以来,由于历史的、自然的、社会的诸多因素制约,我国多数农村交通闭塞,经济文化落后,特别是西部地区,普遍存在“两多三少”,即自然灾害多、贫困人口多、工业企业少、财政收入少、农民收入少。
多年以来,贫穷落后现状依然没有得到明显改变,他们对自然条件依赖性很大,即使整体基本解决温饱后,仍有部分农村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部分群众生存环境差,家庭底子薄,文化素质低,是今后稳定解决温饱特别是发家致富的“硬骨头”。
就是已解决温饱的部分农村人口一遇天灾人祸,随时有可能返贫。
怎样才能找到一条稳定解决温饱、进而向小康目标迈进的富裕之路呢?我们认为:寻找一条与当地旅游资源联系紧密的低投入、见效益快、影响面广、受惠面大的出路。
发展乡村旅游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这在全国许多地方实践已经得到证明。
我国农村具有空气清新、民风朴实、山水风光旖旎、加上独特的民族风情和环保可口的农家饭等优势旅游资源,兴建的行、游、住等旅游基础设施,进行综合性旅游开发,既能获得农产品产、供、销一条龙不用出门就能获得的经济收入,还能从其它旅游配套设施带来的附加收入。
通过旅游开发带来的经济收入达到一定的积累,又可以利用当地的其他资源进行新的项目开发。
更重要的是,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必然与游客产生各种信息的沟通和交流,因为有了信息的交流,对他们的观念的更新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他们了解到了外部世界的发展状况和丰富的生活图景,自然而然地会去思索很多问题,这种思考的积累和深化,有助于旅游目的地人们除旧布新,逐步建立起与现代文明、商品经济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生存意义,从而发挥聪明才智,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