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剑川狮河村木雕调查

剑川狮河村木雕调查


都离不开这块丰厚土壤的滋养 。此外 , 狮河
但是 , 狮河木雕工艺的发展并没有顽固
木雕的重振和勃兴也是以我国实行改革开 地保持着孤立的自我圈子 , 它对外交流的缺
放 , 搞活经济这一大的社会文化背景为依托 口已经打开 , 这种带有浓厚乡土气息的工艺
的 , 是整个国家改革开放的结果 。
发展模式是无法完全适应陌生的现代工业的
从无到有逐步加强了他们对木雕的商品经济
41 狮河村木雕工艺的未来发展
价值的认识 , 也改变着他们对这种价值利用
狮河村民间木雕工艺成功的发展模式在
的方式方法 , 狮河木雕的销售方式越来越多 剑川县境内得到了公认 , 政府不仅提出要总
样化 , 产品市场也不断拓宽 。目前 , 狮河木 结甸南狮河村如何发展为木雕专业村的成功
的十一届三中会全召开以后 , 随着中国农村
佛教和道教信仰 。上河村的本主庙除供
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和剑川木雕行业的 奉大黑天神外 , 还供有木匠祖师鲁班 , 每年
悄然复兴 , 狮河村的经济结构发生了一系列 农历八月十七日 , 村中的木雕艺人都要到此
变化 。从许多家庭近年的收入构成来看 , 狮 祭拜 , 祈求祖师保佑前途有望 、万事顺意 。
21 狮河木雕的发展模式
诸多规约的 , 若不加调适 , 任其发展 , 可能
作为剑川县木雕发展的主力军之一 , 截 会导致狮河木雕业的急剧瓦解和传统木雕工
止到 2000 年底 , 狮河村从事木雕共 379 户 , 艺的逐步消失 。因此 , 选择适当的发展模式
约占总户数的 70 % ; 木雕艺人达 597 人 , 约 加以引导是必需的 , 而剑川县政府积极倡导
献资料 。本文试以这些材料为基础 , 对狮河 小时 , 年平均降水量 92715 毫米 , 有霜期
木雕工艺的保护与发展略作分析 , 以资讨 190 天左右 。
论。
狮河村土壤分布为黄棕壤和红壤 , 成土
母质为湖积 、冲积物 、土层深厚 , 土质疏
二 、狮河概况
松 , 肥力较高 , 水面居全县前列 , 是个可耕
其中男性 693 人 , 女性 677 人 , 农业人口 及手艺的精良程度也成为一部分未婚青年择
1349 人 , 非农业人口 212 人 。下河村总户数 偶时的一个重要条件 。
为 126 户 , 总人口 547 人 , 其中男性 271 人 ,
剑川农村白族家庭历来是男外 ( 手工
女性 270 人 , 农业人口 536 人 , 非农业人口 业 、建筑业等) 女内 (农耕 、生育和家务)
联产承包责任制 , 调整了产业结构 , 开始由 喷漆 、组装等几道工序 , 再将木雕成品统一
单一的农业经济向多元化经济结构转型 。以 发售 。个体雕工的报酬以计件工资的形式获
上述事实为转机 , 狮河村萧条多年的传统木 取 , 其工资高低取决于工艺的精良程度 。
雕手工艺获得了复兴 , 且逐年蓬勃发展成为
从事运输业和建筑业 , 6 %左右的劳力从事 剑川木雕的发展史来考察 , 可以认为狮河木
养殖业 , 其余还有一些闲散劳力从事缝纫 、 雕工艺至少在明清时代就已经产生 , 并延续
淘沙 、做豆腐等行业 。因此 , 狮河村目前已 至今 , 成为远近闻名的木雕村 。
形成以农业和木雕业为支柱产业 , 辅以其他
百姓居多 。
民币 , 修通村内 318 公里的三级弹石路面 ,
木雕批发商一般来自保山 、中甸 、昆 兴建民族广场 、公厕 、排沟等建筑设施 。可
明 、玉溪等地 , 批发产品也以雕花格子门居 以设想 , 随着未来几年村落的开发建设 , 狮
占总劳力的 44 %。目前 , 狮河内部形成了 的 “公司 + 农户 + 基地”的发展模式是目前
木雕生产的两种模式 , 它们既不同于乡镇企 较为合适的应对措施之一 , 这种模式构想既
业的工厂模式 , 也区别于出外做工的从业模 运用政府的权力进行宏观上的调控 , 又不忽
式 , 具有典型的狮河风格 :
视民间既有的文化资源 , 从上到下 , 从点到
木雕村 。
狮河村历史悠久 。古时 , 这里及附近地
从剑川县城出发 , 沿着环湖公路 , 绕行 区曾是南诏与唐朝 、吐蕃的争夺之地 , 也曾
·71 ·
民族艺术研究 ○
是元世祖忽必烈征大理时驻跸的地方 。由于 机等现代传媒和通讯工具的普及率达 60 %
历史原因 , 村内的古寺和古戏台等建筑已被 以上 。毋庸讳言 , 这种以电视媒体和电话通
其中男性 1334 人 , 女性 1361 人 , 非农业人 辈道德作风如何 , 本人是否勤劳善良等均是
口 48 人 , 农业人口 2647 人 。三个自然村 择偶条件 。此外 , 随着木雕工艺在狮河村人
中 , 上河村有居民 308 户 , 人 口 1370 人 , 生活中的地位日益加强 , 是否掌握木雕技艺
关系上 , 狮河村仍然是一个传统的白族农村 他行业 , 不少男性也承担农田家务 , 但 “男
社区 。
主于外 , 女主于内”的传统性别分工习惯仍
20 世纪 80 年代以前 , 狮河村是一个典 占主导地位 。
型的单元农业经济村落 , 其经济状况体现在
狮河村白族的民间信仰呈多元态势 , 主
农业经济的各个方面 。1978 年中国共产党 要包括 : 本主崇拜 , 自然崇拜 。
可渔 、宜牧宜农的地方 。据 1999 年统计 ,
狮河村 , 位于剑川县剑湖畔 , 古来便是 狮河共有耕地 2610 亩 , 其中水田 1866 亩 ,
剑川地区一个地灵人杰的去处 。在这里 , 保 旱地 744 亩 。主要有农作物为稻谷 、小麦 、
持着世代相传的木雕手工艺 , 是远近闻名的 蚕豆和玉米 。
田野调查 ○
剑川狮河村木雕调查
黄静华
内容提要 本文要主对剑川县狮河村白族木雕的发展现状 、自然人文环境 、工艺 、类别和美 术图案 、承传 、工艺品的销售等进行了较全面的调查 , 并对如何保护和发展白族传统木雕提 出了自己的意见
关键词 剑川县狮河村 白族木雕 现状 特点 思考
大约 11 公里便可来到宁静秀美的狮河村 。
雕行业的良性竞争态势 。
纪 70 年代中后期 , 尤其是 80 年代期间 , 随
个体雕工 。全村除三十多户家庭以作坊 着剑川木雕在全国知名度的扩大 , 狮河木雕
模式从事木雕外 , 其余会雕花的人大都是家 开始进入市场参与商品交流 , 并主要以零售
庭作坊的雇用雕工 , 这些雕工农忙种田 , 农 的方式进行销售 , 产品市场也主要局限于周
工作 , 规模大的作坊往往管理着 200 多雕 木雕并不直接参与商品流通过程 , 艺人们大
工 。村中各作坊生产的木雕产品虽大致相 都是到雇主家中 , 根据需求雕制成品 , 流传
同 , 但因市场需求量大 , 彼此之间竞争冲突 在滇西北一带的民谚 “丽江粑粑鹤庆酒 , 剑
的压力较小 , 因而能共存共荣 , 形成村内木 川木匠到处有”就反映了这种状况 。20 世
调查和参与观察的形式 , 收集了狮河木雕在 石狮河 , 村以河名 。
产品制作 、类别 、功用以及工艺传承等方面
狮河村气候属南温带温凉层 , 冬无严
的资料 。此外 , 我们还较为系统地查阅了村 寒 、夏无酷暑 , 各月之间气温变化不剧烈 ,
级户籍与财税档案 , 并收集了一些相关的文 年平均气温 1213 ℃, 年平均日照时数 2400
其中剑川县城集市 、剑川八月骡马会 、大理 已将狮河木雕列为全县人文旅游资源中的特
三月街和洱源渔潭会等民间集市是狮河木雕 色商品开发重点 , 不仅准备将狮河村建设为
产品零售的主要市场 。零售产品以白族民居 剑湖景区内集生产 、工艺展示和特色的购物
中的雕花格子门为主 , 因而购买者也以乡村 为一体的旅游村 , 而且准备投资 650 万元人
河村居民的经济来源已不再是单一的农业收
入 , 手工业 、建筑业 、运输业 、养殖业以及 三 、狮河木雕的发展
其他行业在总收入中所占的比例愈来愈大 。
据调查问卷统计 , 除农业外 , 狮河村现在 狮河村的木雕工艺源于何时 ? 由于缺乏
有 44 %的劳动力从事木雕业 , 约 2 %的劳力 足够的史料实证 , 现在已很难考证 。但结合
狮河木雕的发展模式具有浓厚的乡土社
剑川县境内最大的木雕产品加工基地 。
会的特点 。从以血缘家庭为单位建立的木雕
需要指出的是 , 狮河木雕发展契机的出 作坊到不脱离农耕生产的木雕艺人 , 再到艺
现及此后的繁荣态势并非孤立的社会现象 , 人同作坊间凭借彼此熟悉的邻里关系建立起
它的出现不仅仅由发生时那些偶然的事件所 来的信用制度 , 无一不流露着乡土社会的气
11 狮河木雕的发展契机
行业的多元经济结构 。
狮河 村 木 雕 工 艺 发 展 的 新 时 期 开 始 于
狮河村农业 、木雕业 、运输业以及其他 1975 年 。当时 , 剑川木雕因广州春交会的
行业多元并存的经济结构改变了狮河人的生 成功展示 , 已在全国声名鹊起 , 村中几个年
活方式 , 也改善了狮河人的生活水平 。据介 轻人以安放在狮河小学内的古戏台四层格扇
闲雕花 , 并不脱离农业劳动 。作坊主同村中 边县市的农村地区 。近年来 , 随着农村经济
雕工形成的雇主关系 , 一般不需合同 , 讲求 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 以及现代信息网络在
·73 ·
民族艺术研究 ○
狮河人生活中的逐步渗透 , 狮河人以一种更 雕作品的情况已经很少出现 , 这在一定程度
新更快的方式了解着外面的世界 , 这种了解 上降低了木雕的手工艺含量 。
绍和观察 , 该村电视 、电话 、录音机 、影碟 门为模型 , 仿雕了一套门窗 , 并将其运到大
·72 ·
田野调查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