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厂址选择及食品厂总平面设计

厂址选择及食品厂总平面设计

厂址选择及食品厂总平面设计第一章厂址选择厂址选择是指在相当广阔的区域内选择建厂的地区,并在地区、地点范围内从几个可供考虑的厂址方案中选择最优厂址方案的分析评价过程。

◆厂址条件选择是项目建设条件分析的核心内容。

项目的厂址选择不仅关系到工业布局的落实、投资的地区分配、经济结构、生态平衡等具有全局性、长远性的重要问题,还将直接或间接地决定着项目投产后的生产经营,直接或间接地决定着项目投产后的经济效益。

▪一、厂址选择的基本原则1、厂址的地区布局应符合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国土开发及管理的有关规定2、厂区的自然条件要符合建设要求3、厂址选择应按照指向原理,根据原料、市场、能源、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相对区位来综合分析确定4、厂址选择要考虑交通运输和通讯设施等条件5、便于利用现有的生活福利设施、卫生医疗设施、文化教育和商业网点等设施6、要注意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罐头食品厂厂址的选择原则1.原料:厂址要靠近原料基地,离鲜活农副产品收购地的距离宜控制在汽车运输2h路程之内,原料的数量和质量要满足建厂要求2. 周围环境:厂区周围应具有良好的卫生环境。

厂区附近不得有有害气体、粉尘和其他扩散性的污染源,厂址不应设在受污染河流的下游和传染病医院近旁。

3. 地势:地势应基本平坦,厂区标高应高出通常最高洪水水位,且能保障排水顺利。

4. 劳动力来源:季节产品的生产需要大量的季节工,厂址应靠近城镇或居民集中点。

饮料厂厂址选择原则如下:1. 符合国家方针政策、行业布局、地方规划等;2. 要有充足可靠的水源,水质应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天然矿泉水应设置于水源地或由水源地以管路接引原料水之地点,其水源应符合《饮用天然矿泉水》之国家标准,并得到地矿、食品工业、卫生(防疫)部门等的鉴定认可。

3. 要有良好的卫生环境,厂区周围不得有有害气体、粉尘和其他扩散性污染源,不受其他烟尘及污染源影响(包括传染病源区、污染严重的河流下游)。

4. 要有良好的工程地质、地形和水文条件,地下避免流沙、断层、溶洞;要高于最高洪水位;地势宜平坦或略带倾斜,排水要畅。

5. 要有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

6. 注意节约投资及各种费用,提高项目综合效益。

除了浓缩果汁厂、天然矿泉水厂处于原料基地之外,一般饮料厂由于成品量及容器用量大,占据的体积大,均宜设置在城市或近郊。

二、厂址选择的程序及要求(一)厂址选择的程序不同类型的食品厂适合于不同的建厂环境,因为不同的建厂环境具备不同食品项目所需要的建厂条件。

一般来说,食品厂址选择应考虑的建厂条件应包括建厂地区条件选择和建厂地址条件选择。

先对建厂地区条件进行分析并选择,然后再对建厂地址条件进行分析并确定建厂地址。

(二)厂址区域的选择选择建厂地区要考察的因素既有政治方面的,也有经济方面,有自然方面的,还有社会方面的。

1.自然环境自然环境包括气候条件和生态要求两个方面。

(1)气候条件直接影响项目成本以外,对环境方面的影响也很重要。

由于食品项目类型不同,气候条件对项目起作用的方式也不同。

特别是在有大量运输和建筑工程的项目中,天气是影响项目的主要因素。

在厂址选择时,应从气温、湿度、日照时间、风向、降水量等方面说明气候条件。

这些方面中的每一项都可以进行更详细的分析,如平均日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及日平均气温等。

(2)生态要求有些食品厂可能本身并不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但环境条件则可能严重影响着食品厂的正常运行。

食品厂多数为农产品加工项目,明显依赖于使用的原材料,这些原材料可能由于其他因素(如被污染的水和土壤)而降低等级。

有的食品项目,用水量很大,而且对水质要求也很高,如果附近的工厂将废水排入河中,影响工厂水源的卫生质量,则该项目将受到严重损害。

2.社会经济因素(1)国家政策的作用(2)财政及法律问题3.基础设施条件(1)燃料动力(2)人力资源(3)基础服务设施(4)排污物及废物处理4.建厂地区的最后选择建厂地区应选择在原材料和燃料动力的产区(即面向资源)或与企业有关的主要消费中心所在地(即面向市场)。

选择建厂地区最简单的方式是:根据原材料来源地及主要市场的交通情况,提出几个可供选择的厂区方案,并计算其运输、生产成本。

以资源为基础的食品项目,由于运输费用较高,应选择建设在基本原材料产地附近;对易变质的食品工业则应面向市场,这类项目一般建在主要消费中心附近。

但是,许多食品不可能由一个特定的因素就决定其厂址,既可以建在资源地,也可建在消费中心附近,甚至可以设在中间的某些点上。

对于不过分面向资源或市场的食品项目,最好的建厂地区能够将下列因素很好的结合起来:▪距原材料和市场的距离合理▪良好的环境条件▪劳动力储备丰富▪能以合理的价格取得充足的动力和燃料,运输条件良好以及具有废物处理设施等(三)厂址选择在建厂地区基本确定后,应在可行性研究中,确定项目厂址。

在可能的情况下,尽可能确定几个备选方案,然后从自然条件、基建条件、生产条件、环境保护和成本费用等方面进行综合比较论证,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的厂址方案。

厂址条件分析的基本内容与建厂地区分析基本一致。

对在选定的区域内的可能的厂址来说,应当分析下列需要和条件: ①厂址的生态条件(土壤、场地上的危险因素和气候等);②环境影响(限制、标准、准则);③社会经济条件(限制、鼓励、要求);④厂址所在地的基础设施(现有的工业基础设施、经济和社会基础设施,关键性的项目投入物,如劳动力和燃料动力的来源情况);⑤战略问题(有关将来可能的发展、供应和销售政策的战略);⑥土地费用。

三、厂址选择的基本方法这种方法是通过对项目不同选址方案的投资费用和经营费用的对比,作出选址决定。

它是一种偏重于经济效益方面的厂址优选方法。

其基本步骤是先在建厂地区内选择几个厂址,列出可比较因素,进行初步分析比较后,从中选出两三个较为合适的厂址方案,再进行详细的调查、勘察。

并分别计算出各方案的建设投资和经营费用。

其中,建设投资和经营费用均为最低的方案,为可取方案。

如果建设投资和经营费用不一致时,可用追加投资回收期的方法来计算.2.评分优选法这种方法可分三步进行,首先,在厂址方案比较表中列出主要判断因素;其次,将主要判断因素按其重要程度给予一定的比重因子和评价值;最后,将各方案所有比重因子与对应的评价值相乘,得出指标评价分,其中评价分最高者为最佳方案。

3.最小运输费用法如果项目几个选择方案中的其他因素都基本相同,只有运输费用是不同的,则可用最小运输费用法来确定厂址。

最小运输费用法的基本做法是分别计算不同选址方案的运输费用,包括原材料、燃料的运进费用和产品销售的运出费用,选择其中运输费用最小的方案作为选址方案。

在计算时,要全面考虑运输距离、运输方式、运输价格等因素。

四、厂址选择报告厂址选择报告的编写内容可按《轻工业建设项目厂(场)址选择报告编制内容深度规定》(QBJS20)执行。

内容包括:1.选厂依据及简况说明依据的项目建议书及批文;建厂条件;选址原则;选址的范围、选址经过。

2.拟建厂基本情况工艺流程概述及对厂址的要求,三废治理及污染物处理后达标及排放情况。

概述各厂自然地理、社会经济、自然环境、建厂条件及协作条件等。

对各厂址方案技术条件、建设投资和年经营费用进行比较,并作《技术条件比较表》,《建设投资比较表》、《年经营费用比较表》。

技术条件比较表包括的内容有:1.通讯条件2.地点、地形、地貌特征3.区域稳定情况及地震烈度4.总平面布置条件(风向、日照)等5.占地面积,目前使用情况和将来发展条件6.场地特征及土石方工程量7.场地、工程地质、水文条件及地基处理工程8.水源及供水条件9.交通运输条件10.动力供应条件11.排水工程条件12.三废处理条件13.附近企业对本厂(场)的影响14.拆迁情况及工作量15.与邻近企业生产协作条件16.与城市规划关系,生活福利区的条件17.原料、燃料、产品(近、出)的运距(运输条件)18.安全防护条件19.施工条件20.资源利用与保护21.其他可比的技术条件22.结论及存在问题建设投资比较表年经营费用比较表4.厂址推荐方案论述推荐方案的主要优缺点,并与拟建厂所要求的基本条件进行比较.5.当地政府及有关方面对推荐厂址的意见.6.结论、存在问题与建议。

第二章工厂总平面设计【工厂总平面设计】工厂总体布置的平面设计,其任务是根据工厂建筑群的组成内容及使用功能要求,结合厂址条件及有关技术要求,协调研究建筑物及各项设施之间空间和平面的相互关系,正确处理建筑物、交通运输、管路管线、绿化区域等布置问题,充分利用地形,节约场地,使所建工厂形成布局合理、协调一致、生产井然有序,并与四周建筑群相互协调的有机整体。

第一节总平面设计基本原则一、要了解厂址所在地区的总体规划。

总平面设计应按任务书要求进行,分期建设的工程,应一次布置,分期建设,还必须为远期发展留有余地。

★二、总平面设计必须符合工厂生产工艺的要求。

★三、食品工厂总平面设计必须满足食品工厂卫生要求。

四、厂区道路应按运输量及运输工具的情况决定其宽度。

五、厂区道路之外,应从实际出发。

六、厂区建筑物间距应按有关规范设计。

★七、厂区各建筑物布置符合规划要求,合理利用自然条件。

八、相互间有影响的车间,尽量不要放在同一建筑物里,相似车间应尽量放在一起。

九、总平面设计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范和规定。

二、总平面设计必须符合工厂生产工艺的要求(1)主车间、仓库等应按生产流程布置,并尽量缩短距离,避免物料往返运输。

(2)全厂的货流、人流,原料,管道等的运输应有各自路线,力求避免交叉,合理加以组织安排。

(3)动力设施应接近负荷中心。

三、食品工厂总平面设计必须满食品工厂卫生要求(1)生产区和生活区、厂前区和生产区分开。

(2)生产车间应注意朝向。

(3)生产车间与城市公路有一定的防护区。

(4)应分区布置。

(5)总平面中要有一定的绿化面积:10%~15%。

(6)公用厕所要与主车间、食品原料仓库或堆场及成品库保持一定距离,并采用水冲式厕所。

六、厂区建筑物间距应按有关规范设计从防火、卫生、防震、防尘、噪音、日照、通风等方面来考虑,在符合有关规范的前提下,使建筑物间的距离最小。

七、厂区各建筑物布置符合规划要求,合理利用自然条件(1)合理确定建筑物、道路的标高,既保证不受洪水的影响,使排水畅通,同时又节约土方工程。

(2)在坡地、山地建设工厂,可采用不同标高安排道路及建筑物,即进行合理的竖向布置。

但必须注意设置护坡及防洪渠,以防山洪影响。

九、总平面设计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范和规定《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厂矿道路设计规范》、《工业企业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规范》、《工业锅炉房设计规范》、《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规定》、《工业与民用通用设备电力装备设计规范》、《中国出口食品厂、库卫生要求》、《中国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GB17405-1998)、《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50073-2001)、食品GMP规范等,以及厂址所在地区的发展规划,保证工业企业协作条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