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观天》教学案例分析
讷河市六合镇火烽学校涂全胜
一、背景分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的课堂也渐渐地发生着变化。
在教学中挖掘和利用学生的创新思维,巧妙地将课堂教学引向生活,注重课堂之源——生活。
在《坐井观天》的教学中,以文本教材为载体,让课堂教学贴近于生活,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赋予课堂以生命和活力,让语文课堂因生活而精彩。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的转变。
以下就《坐井观天》的教学片段进行评析,从而反思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与
落实。
二、案例描述
《坐井观天》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
文章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对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
有名人曾说:“学寓言应该让课堂充满童趣,还孩子一份童真,不能让唯一、标准的寓意来框定学生的思想。
”在教学中我对教学的处理也体现了我对童心的珍爱,童趣的珍视。
师:同学们,小青蛙听到大家把井外的世界说得这么精彩,它真想跳出井口来看一看。
(出示课件:青蛙跳出了井口。
)说说青蛙跳出井口后,将会怎么样呢?
巧用动画,激趣引入。
情景激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尤其是低年级
的学生,激发兴趣,激起学习的欲望显得尤为重要。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
在上课的开始我便给提出“同学们你们想看动画片吗?我们一起来看动画片。
”
(出示动画片当播放到小鸟落到井沿上,井底的小青蛙好像在和它说话,抓住时机暂停课件播放)青蛙和小鸟在说什么?你们想知道吗?那么我们今天来学习课文《坐井观天》从孩子的兴趣出发来设计导语,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愿望。
为下文做了很好的铺垫。
(生思维活跃,争相发言)
生:它看到绿绿的小草,还有五颜六色的花儿。
生:它看到校园里开满了桂花,闻到了阵阵花香。
生:它看到了果园里挂满了黄澄澄的梨子,红彤彤的苹果,一派丰收的景象!
生:它会到处逛逛,看看美丽的风景,看看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
生:老师,我觉得青蛙有可能没有看到这么美的景色。
师:(师一愣,然后充满好奇疑惑)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它看到路边垃圾成堆,蝇蚊成群,闻到一阵阵很刺鼻的臭味。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众说纷纭)
生:它看到人们往小河里倒垃圾,河面上还漂浮着鱼的尸体,心里很害怕。
生:它看到有人大量砍伐树木,鸟儿没有了家。
生:它看到捕蛙人在大量捕捉它的同伴,残忍将它的同胞卖给酒店酒楼做下酒菜。
生:它看到汽车在路上疯狂地飞跑根本就不注意行人,汽车排出的污气让它窒息。
生:它感觉外面的世界并不像我们说得那么美,它想回到安全的井中去。
(师灵机一动)
师:那么我们能不能用什么好办法来挽留小青蛙呢?让它安心快乐地和我
们生活在一起。
(学生思考片刻,跃跃欲试,兴趣盎然)
生:我们做个广告牌,上面写上“保护动物,人人有责”来告诉人们应该与动物成为好朋友。
生:发现那些乱砍树,捕杀动物的人要报警,让警察来抓这些坏人。
生:我们要保护好环境,不能把动物的家弄脏。
生:我们不仅自己要知道环保知识,还要向同学、家人、朋友宣传要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知识。
师:同学们说得棒极了!只要大家共同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小青蛙就会被我们挽留下来,动物们才会快快乐乐地生活在我们身边!
三、案例反思
在此案例中教师没有按照我们“想当然”的观点去框定学生的思维,而是给了学生思维的空间,想象的余地,肯定了学生的见解,珍视学生的发现,使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中受到鼓舞,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碰撞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获得了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也闪耀着创造的光辉,师生都能感觉到生命力的涌动,使我们感到语文因生活而精彩,生活因语文而灿烂。
(一)尊重生活,关注动态生成
陶行知先生“生活及教育”的理论启示我们:一个自呱呱坠地而长大有为,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其思维、认知、情感、语言、词汇的源泉,乃是生活。
生活对语言的感受、认知、学习、发展,是活生生的,实实在在的,最具有魅力与渗透力的,课堂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就会学得活泼生动。
片断二:趣味识字。
1.趣味中获知,求知中获趣
在学习课文前,老师看看你们课文中的词语记住了没有?同桌之间交流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学生讨论好后问学生:谁能当小老师,告诉同学们你记字的拿手方法。
(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儿歌识字猜谜语)
儿歌识记法:
学生能说到人和言组成信。
我适时的鼓励学生和他一起编一个小歌诀来记住这个字。
“人和言组成信,人说话讲诚信。
”有的同学说“有个人说去送信。
”我也给予恰当的鼓励。
猜谜语:
我鼓励学生让学生把他总结出来的记住字的方法以猜谜语的形式给大家。
“二小靠刀立(际)。
”学生们学起来兴趣盎然。
会意记法:
沿字教学:几张口水边瞧一瞧(沿)。
在处理喝和渴这两个字的时候,我用象形文字的分析方法启发孩子。
比如我用课件画一个大大的太阳表示象形文字渴的右上部分。
小凉亭表示它的撇和横折弯勾。
人坐在椅子上来完成渴的左半部分的识记。
在这样的情况下人多渴啊,来点水多好啊。
这就是渴。
如果人大口大口把水喝完了,在杯子那出示一张喝
水的嘴,喝完了,水没了就诗喝。
用这样形象的方法来启发孩子。
运用孩子喜欢的直观的图形,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增强了识字效率,从而达到记住生字的目的。
同时引导孩子从字形中品析字的含义并渗透做人的道理,让他们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伟大与精妙。
2.游戏再巩固识字。
击鼓游戏。
鼓面迅速出现本课的生字,教师按鼠标停止,学生随机来念上面的生字。
游戏的设置把枯燥的识字教学赋予了趣味性,学生学起来兴趣昂然。
运用多媒体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让孩子在以情激趣、以趣诱知、情知和谐的教学中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
片段三:课件突破难点。
利用课件再现青蛙所处的地点井底。
小鸟快乐的飞翔场景。
意在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把对寓言的认识建立在丰富感性材料的基础之上。
通过形象直观的课件展示,来讲故事从而引领学生深悟其中的寓意。
同时课件的引入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为理性的升华做了铺垫。
重点对话用课件创设情景,重点分析。
补充学生的体验。
在处理对话中对重点词“无边无际”的理解,用小鸟飞翔的情景画面来表示。
并且启发学生利用知识迁移说说你见过什么是“无边无际”的?巧设问题,这个问题起到一个牵一线动全篇的作用。
解决为什么小鸟认为天无边无际,而青蛙眼中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这里我又采用了实践体验法。
卷一个纸筒,用它来看天,你发现了什么?体会文章在对比中蕴含的道理。
揭示是因为高高的井壁遮住了它的视线。
通过课件直观展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视线,从而揭示寓意。
用形象直观的摸拟观察代替烦琐的讲解,让孩子们轻而易举的亲身体验来理解看似很难的问题。
这里我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观察能力。
由浅入深,动态分析,逐步剖析青蛙之所以弄错的原因。
这里采用谈话法、对比法来体会小鸟说的正确的原因。
通过合作、探究,充分挖掘青蛙和小鸟的心理活动,通过课件中他们的表情,体会“笑”的丰富内涵,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语感,又让学生感悟了寓意。
通过两次笑的对比,归纳出这是一只什么样的青蛙?再去揭示“坐井观天”的含义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坐井观天批评什么样的人?让学生把故事中的道理与自己和周围世界联系起来,感悟故事,感悟生活。
你能告诉这只青蛙该怎样做吗?这样的追问意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现代教学多媒体组合的优势,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动手中思维、在观察中分析,把文中深刻的寓意印在大脑里。
设计“跳出井口”课件,启迪学生创造性地想象,深化认识。
小青蛙跳出来它会说些什么呢?这里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语言能力。
采用儿童喜欢的角色表演的形式,给孩子提供一次培养语言发展,创造想象的机会。
通过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让孩子改变了角色,走进教材,充当其中的主人公,设身处地地感受文中角色的内心世界。
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知识,让认知价值和趣味价值成为“黄金搭档”。
同是我们的课堂内容延伸到课外,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就在我的身边。
低年级学生是有能力自动化地自学课文,扫除阅读的障碍的。
让孩子借助已有的知识,通过自己的实践努力去认读课文,并且通过孩子之间的互相帮助,合作去读准课文,而不是按传统的教学“一步步”领着学生向前走,能让孩子在主观意志上建立“我能学”的自信,并通过主体的实践努力达到掌握一定学习策略的“我会学”。
把学习的主动权更好的教给孩子,让孩子掌握学习的策略,更利于孩子明天自己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