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视广告对人们消费观念的影响的调查与分析 (2)

电视广告对人们消费观念的影响的调查与分析 (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社会实践调研报告(论文)题目:电视广告对人们消费观念的影响的调查分析系别:电子科学与工程系年级/专业/班级: 10物理学1001B*名:***学号: 212012年 5 月调查对象:广大消费者摘要:广告作为传播消费信息的特殊形式,对消费者购买行为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现代市场营销认为,消费者是市场营销的中心,所有市场营销活动都要围绕消费者进行。

广告是通过信息传播使消费者对广告主所宣传的产品产生预期的积极反应,从而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关键词:广告传播;消费行为;潜在需求;广告创意一、电视广告特点的调查。

1、覆盖面广。

任何媒体都有特定的传播范围与对象,如地区性的,全国性的,国际性的。

电视媒体的传播范围是相当广泛的,在电视跨入太空传播时代更是如此。

从世界范围看,电视传播所到之处,也就是广告所到之处。

电视媒体传播范围的广泛性的同时也就衍生出传播对象构成的复杂性。

不论性别、年龄、职业、民族、修养等,只要看电视都会成为电视媒体的传播对象,也是电视广告的受众群。

2、感染力强。

从现代广告信息的传播角度来分析,广告信息借助于电视媒体,通过各种艺术技巧和形式的表现,使广告具有鲜明的美感,使消费者在美的享受中接受广告信息,因此电视对于消费者的影响高于其它媒体,对人们的感染力最强。

电视广告在介绍和宣传广告主的产品或服务时,制造特定的场景与气氛,或以情动人,或以理服人,或设置悬念,或幽默感召……,充分利用各种电视手段,形象生动地突出其优越性,再通过无线或有线的传输,深入千家万户,在每个家庭中产生共鸣,给受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最大程度地起到诱导消费特定产品或服务的作用。

3、权威性大。

媒体的权威性对广告效果有很大影响,即"光环效应"。

对媒体的选择过程中应注意人们对媒体的认可度。

不同的媒体因其级别,受众群体,性质,传播内容等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权威性;从媒体本身看,也会因空间和时间的不同而使其权威性有所差异。

从我国的国情来看,所有电视台不管是中央电视台还是地方电视台,都是政府直接掌控的宣传工具,具有很大的权威性,广告受众都非常相信。

而且,电视广告中出演的人物绝大多数是公众人物,他们的言行、表达的情绪、流露的感情、消费观念乃至生活方式都具有权威性,在不知不觉地影响着受众,进而潜移默化地引导其改变原有的思想准则、行为规范、价值取向,它对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观念乃至价值观念都有相当大的影响。

二、影响消费水平因素的分析需求必须是既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的有效需求,需求有两个条件:一是购买欲望,二是购买能力。

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由很多因素构成。

其中主要的因素有: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和消费者对该商品价格的预期等。

从社会宏观层面看,社会消费需求主要取决于一定时期的物价水平和人们的收入水平。

1、收入水平对消费水平的影响尽管影响消费需求的因素很多,但收入是决定消费支出最重要的因素。

经济学通过消费函数来表示收入和消费之间的依存关系。

消费函数一般以收入为自变量,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随收入的变动而呈现同方向的变动,即收入增加,消费增加;收入减少,消费减少。

对单个商品消费需求的考察,我们可以看到:对于多数商品来说,当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时,就会增加对商品的需求量;相反,当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下降时,就会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

对社会消费需求总水平的考察,我们可以看到:在物价水平不变的情况下,一定时期人们的收入水平越高,消费水平越高;收入水平越低,消费水平也越低。

考察收入水平对消费的影响需要综合考虑政府的收入分配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等因素的作用。

人们的工资收入并非都是可以由消费者自由支配的收入,比如要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用等。

同时,劳动者和居民也会享有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社会救济和社会保险以及商业保险等带来的收入。

因此,即使在物价和工资收入不变的条件下,由于以上因素的影响,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也会发生变化,所以,影响人们消费需求水平的不是劳动者的全部收入,而是可支配的收入。

人们可支配的收入水平与消费水平成正比。

考察可支配收入对人们消费水平的影响,不仅要考察当期收入的影响,还要考察未来收入的预期对消费水平的影响。

正如价格预期对需求的影响一样,收入预期也会影响到人们的消费需求,这是心理因素对消费的影响。

如果人们对未来收入预期乐观,就会鼓励人们消费;如果人们对未来收入预期不好,人们就会增加储蓄而减少消费。

收入水平对消费水平的影响还表现为社会收入差距对消费的影响。

西方经济学认为,在人们的收入与消费需求的关系中存在着一个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即当人们的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后,随着收入的增长,消费呈递减趋势。

这时,政府为了刺激消费增长而提高居民收入的做法往往不能奏效。

但是,如果政府选择给低收入人群增加收入则会带来有效需求的增长和社会消费水平的提高。

因此,在社会收入差距较大的情况下,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既有利于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和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也有利于社会有效需求的增长。

2、物价水平对消费水平的影响物价水平是影响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和直接因素。

我们在前面已经从单个商品的角度分析过价格因素对消费需求的影响,这里不再赘述。

从社会宏观角度看价格因素对消费需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当其他因素(主要是收入水平)不变的情况下,一定时期的物价总水平越高,社会消费水平越低;反之,物价总水平越低,消费水平越高。

因为,在人们的收入不变时,物价水平越高,货币的购买能力越低;物价水平越低,货币的购买能力越高。

一定时期的物价水平是通过物价指数来表示的。

物价指数是指本期物价水平对基期物价水平的比率,是用以反映物价涨跌的幅度。

反映消费品物价水平的指标是消费物价指数。

消费物价指数一般又称零售物价指数或生活费用指数,是指报告期与基期商品及服务价格水平的比率,它反映了一国消费品和劳务价格上涨或下跌的幅度,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如果在一年中消费物价指数上升了%,那就表示,生活成本上升了%;当生活成本提高时,消费者的货币购买力便随之下降。

可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对于保持和提高消费者的实际生活水平与社会消费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三、电视广告效果对消费购买行为的影响分析。

(一)、广告传播对消费行为的积极作用1.传达商品信息,提高商品的认知度。

广告是一种信息传播活动,信息传播是其最基本的功能,消费者在采取购买行为之前,往往首先要了解有关的商品信息。

消费者商品信息的来源,主要有三个渠道:一是自身接触;二是人群传播;三是多种媒体,如通过电视、报纸,或者传单、路牌等得到。

广告正是通过各种媒体,把有关商品的各种信息发送出去,使广大消费者能够获取,并得到有关的知识。

广告媒体所传播的信息十分广泛,包括市场信息、商品信息、服务信息、企业信息以及生产和生活的信息等等。

通过广告的信息传播功能,可以让消费者了解商品或服务的品质、特征、性质、形态、商标和包装以及所能带来的新的特殊价值和满足;可以使人们了解企业的经营宗旨、开发情况、市场地位和商品声誉;还可以将商品有关的新的生活方式、消费观念等向人们进行传达,引导人们的消费行为。

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广告是一种了解产品功能或服务内容的重要消息来源的人数比例,在台湾地区为86%,在香港地区为74%,国内发达的今天.信息已经成为社会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广告业的空前费者来说,他们关于市场和商品的信息绝大部分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于广告。

同时,商品种类也日益繁多,人们获取商品信息的渠道从过去主要依靠自身接触和人际传播正逐步转向依靠广告。

广告已在人们了解消费信息方面越来越占有主渠道的地位。

2.刺激和引导消费心理,产生消费需求。

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产生,主要决定于三个方面,即人的需要、欲望和需求。

需要是人们感觉某些基本满足被剥夺的状态,它包括现实的需要和潜在需要。

欲望是人希望得到更高层次的需要和满足。

不同的条件下,这些需要满足的方式是不同的。

尽管人们的需要有限,但欲望却很多。

人类欲望的不断形成和再形成要受到社会力量,诸如团体、学校、家庭和公司的影响。

需求是指针对特定产品的欲望,必须具备有支付能力且愿意购买两个条件。

也就是说,当有购买力支持时,欲望变为需求。

这样,人们对产品需求的产生,又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信息强的,必然能够形成刺激,产生引导作用,而广告在传递信息方面的功能是比较强的,或说服、或诱导、或提醒,总是在强化人们的需求,促使产生消费动机和购买欲望,采取购买行动。

“可口可乐”饮料能够风靡全球,与广告的大投入紧密相连。

在很大程度上,是广告创造了人们对“可口可乐”的需求。

3.反复说服和诱导,改变消费观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居民的购买力大大增强。

从20世纪50年代后中国城乡居民一直追求的是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和收音机,到20世纪90年代,冰箱、空调、电脑、电话新的四大件普及率迅速上升。

这些消费水平和消费层次的提升,消费习惯和消费观念的改变,与广告的反复宣传鼓动、说服诱导不无关系。

广告还可以创造流行、造成时尚,提倡和推动新的生活方式。

许多流行商品的出现,与广告传播是分不开的,虽然这有可能造成消费单一化的现象,但广告可能创造名牌,引导人们认牌购买,使选择性需求得到满足。

一种新的产品问世,一种新的消费方式诞生,一经广告推广,即会被消费者学习、接受、仿效,从而使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从表面上看,企业支出一定量的广告费,会增加成本,进而转化到消费者身上,加重消费者的负担。

但实际上由于广告促进了大量销售,企业反而降低了生产、销售和营销管理的成本,节省了开支,降低了产品价格,而减轻了消费者购物的负担。

广告还作为社会教育的一种形式,大量的广告信息传播,实际上也在进行有关企业和商品等方面的知识教育,能够补充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不足。

广告传播有关的信息,能够潜移默化地把新的商品知识、消费知识以及科技知识等,渗透以消费者的脑海之中。

(二)、广告传播对消费行为的阻碍作用1.企业在概念定位上,其内容和目标消费者的自身价值标准发生冲突,导致反感时,对销售有利的消费行为就受到阻碍,产品销售量就难以得到提升。

如雀巢速溶咖啡在刚刚在美国推出时在广告传播中强调“速溶、方便省时”等产品特征,但销售结果却并未预料中的那样令人乐观。

原来当时美国大多数的家庭主妇都不想因为购买速溶咖啡而被人们认为其懒惰、无耐心。

结果该产品只好改变广告主题,转到强调其味道方面,人们才逐渐认可和接受,产品的销量也逐步得以提升。

万宝路无疑是现今最有价值的世界品牌之一,但最初的万宝路是专对女性推出的,烟体细长,象牙色的烟嘴显得优雅、柔和,与之相应的广告语是“像五月的天气一样温和”,但不见什么效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