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总复习(先秦时期)
.
6
巩固:关于西周分封制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反映了中央对地方的统辖关系 B.体现了统治者对奴隶的阶级剥削 C.反映了诸侯与周王的经济关系 D.体现了奴隶主阶级内部的等级关系
材料一 大封同姓而命之曰藩屏周室,自周始。至 于周衰,人心未离而诸侯先畔(叛),天子拥空名于 上,而列国擅威命于下,因循痿痹,以致于移祚,谓 非封建之弊乎?
2.秦统一六国【选修4】 (1)统一的主客观条件 (2)统一的经过和时间
.
14
春 秋 战 国 时 期 的 学 术 文 化 圈
诸子百家的地域分布
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 思想解放运动。标志着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进入了第一 个枝繁叶茂的时期;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诸子百儒家家的思想影响了道中家国文明进法步家的进程,墨并家在很大 程度上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政治:
分封制、宗法制崩溃,周王室 衰微,诸侯展开争霸兼并战争
孔子、老子、墨子的思 想主张
阶级: 新兴地主阶级崛起,“
孟子、韩非子的思想主张
文化: 私学兴起 “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天文历法: 先秦时期有世界上最早的日食、 哈雷彗星等记录。 战国的石申编出了世界上最早的 星表。后人辑成《石氏星表》, 保留了一百多颗恒星的坐标。 《夏小正》的制作。
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孔子兴办私学
政治制度:宗法分封→专职官僚
变化:分封→郡县
县出现于春秋初期,原来是国君直接统治的领邑, 和国君分赏给卿大夫的封邑不同。春秋末年,晋出 现了郡,设于地广人稀的边地,面积比县大,地位 比县低。《左传·哀公二年》“克敌者上大夫受县, 下大夫受郡。”
孔孟荀 子子子
老庄 子子
韩非子
创立 思想 文化
继承 丰富 思想 思想
思想 思想 方法
理论 主张 影响
墨子
宗旨 主张 特点 贡献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剧烈动荡的历史阶段,为 什么在这样的时期会出现思想文化活跃的局面?
认识: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产物
经济: 生产力大发展,井田制崩溃 荀子关于人与自然的认识
(2) 点、作用)
2.手工业生产的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民间手工业兴起。包括小农的家庭手 工业和民营手工业。
3.商业的发展和重农抑商政策 (1) 私营商业的兴起P12 (2) 重农抑商政策的出现P17
.
13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和社会改革 1.秦国的商鞅变法 (1) 变法的背景和变法的开始 (2)主要的变法措施 (3)变法的成效和结局
(4)春秋(前770年----前476年,300多年) 衰亡
3.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年——1840年
单元特征
一、政治——传统政治文明的萌生与发展 二、经济——传统农耕经济模式的形成发展 三、思想文化——中华文明的奠基时期
.
3
一、原始社会
经济:传说神农氏“制末耜,教民农作”,成为农业 的始祖。 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北 方以旱地的粟麦生产为主。南方以水田稻作生产为代 表。 2、原始农业的耕作形式是刀耕火种。主要使用石斧 、木耒、石铲、骨耜、石镰等简单的工具。 3、中国古代饲养的家畜主要有猪、牛、鸡、狗等。 4 、从二里头文化(原始社会后期)开始。我国进入青 铜时代。 5、中国是世界上首先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上古时 代始.文人化们遗就 址已 出经 土学 有会 丝养织蚕品缫。. 丝了。距今约4800年的原4
二、奴隶社会(夏、商、西周、春秋)
一、夏、商、西周政治文明 1、内容 (1)夏——王位世袭制 (2)商——内外服制度 (3)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 2、特点:
等级严密,政权与族权相结合,家国一体的
血缘政治,带有神权色彩,权力尚未高度集中
.
5
二、夏商西周的经济 (1) 农业生产的发展 青铜农具很少,主要农具是耒耜、石锄、石犁等。 夏商周实行井田制 (2) 手工业 夏商周时期,手工业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由官府垄断。早期的 手工业由官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它凭借国家 权力,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 多精美。官营手工业素称发达。 (3) 商业 商朝人善于经商,后世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称为商人。
三、大变革时代(春秋战国)
经 济: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逐步确立 政治格局:诸侯分封→争霸·兼并·县制 行政权力:宗法世袭→专职官僚 社会关系:世袭→流动 文化学术:贵族→民间(百家争鸣)
A、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 1.农业生产的发展 (1) 井田制破坏和土地私有制形成(破坏原因、初税 亩和土地私有制确立、土地私有制特点)
单元一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
—先秦
.
1
1.原始社会:距今约170万年前元谋人---公元前2070年 夏朝建立前
2.奴隶社会: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6年 (1)夏朝(前2070年- 前1600年,400多年)建立 启 (2)商朝(前1600年---前1046年,400多年)发展 汤 (3)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大约280多年)强盛 武 王
材料二肯定分封制,理由是它加强了边远地区的开发, 促进了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民族的团结。
【1】宗法制和分封制关系如何?
关系:是支撑周朝政权的两大支柱; 宗与分之间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宗法制(里)是分封制的基础、实施的法 则; 分封制(表)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现
思考:为什么分封制会走向崩溃?
——周天子势力衰微; ——诸侯争霸局面的出现;
——(明)张燧《千百年眼》 材料二 周家投其亲贤于半开化的蛮族丛中,使之 从事于开拓吸化之大业,经数百年艰难缔造,及其末 叶,而太行以南大江以北尽为诸夏矣。
——梁启超
材料一、二中,作者对分封制的态度如何?理由各是 什么?
材料一否定分封制,理由是诸侯势力壮大后挑战王室 权威,割据混战,最终导致了周朝的灭亡;
生产 力的 提高
东周 朝代更替结构示意图:
周平王 (770BC-256BC)洛邑
西周
春秋 战国
1046BC 771BC
476BC 221BC 475BC
春秋——因鲁史《春秋》而得名; 战国——因诸侯争霸连年不断的阶段特征而得名
也因西汉刘向作史书《战国策》而得名。
阶段特征: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期, 兼并战争不断和民族融合不断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