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新课程中初中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摘要]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教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这就是说,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数学;学习方法
生活化、趣味化的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成为一种乐趣,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
在新课程教学中,如何让初中学生感到数学好学,把学数学当成一种乐趣,理解掌握数学思想,教师应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
一、指导学生读
初中数学学习,学生普遍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不善于读数学书,往往是记得死。
比如在学习平方根、算术平方根概念时,学生都知道“一般地,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平方根。
”“一个正数有正、负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正的平方根是它的算术平方根;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
”可是在做判断题时,4是16的平方根();16的算术平方根是4();16的平方根是4()。
这三道判断题前面二道总是做不对,后面一道倒是都能做对。
因为他们更熟悉“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却不能很好的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就因为没好好读懂算术平方根概念,这使学生自学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很好的训练。
这就不符合新课程
要求。
因此,重视读法指导对提高初中新生的学习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读书的方法,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新学一个章节内容,先粗略读一遍,即浏览本章节所学内容的枝干,然后一边读一边勾,粗略懂得教材的内容及其重点、难点所在,对不理解的地方打上记号。
然后细细地读,即根据每章节后的学习要求,仔细阅读教材内容,理解数学概念、公式、法则、思想方法的实质及其因果关系,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再次带着研究者的态度去读,即带着发展的观点研讨知识的来龙去脉、结构关系,并归纳要点,把书读“懂”,并形成知识网络,完善认识结构,当学生掌握了这三种读法,形成习惯之后,就能从本质上改变其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了。
二、指导学生听
初中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学习知识的深广度不适应,很容易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因此,重视听法指导,使他们学会听,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
初中数学教学中,首先应培养学生学习思想专注、专心听讲,使学生的信息接受与教师的信息输出协调一致,从而获得最佳学习效果。
其次,要培养学生会听,注意听教师每节课强调的学习重点、难点,注意听对数理推导的方法、分析和过程,注意听对例题关键部分的提示和处理方法,注意听对疑难阃题的解释及一节课最后的小结。
这样,让学生抓住重、难点,沿着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来听课,不仅能提高听课效率,而且能使其由“听会”转变为“会听”。
三、指导学生思考
初中数学学习是学习者在原有数学认知结构基础上,通过新旧知识之间的“同化”或“顺应”,形成新的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
由于这种“同化”或“顺应”的工作最终必须由每个学习者相对独立地完成。
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对学生要进行思法指导,教师应着力于以下几点:
第一,从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人手来开展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从问题人手,不同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
第二,从创设问题情境来开展探索式教学,培养学生追根究底的思考习惯,使学生学会深思。
例:A为马厩,B为账蓬,牧马人某一天要从马厮牵出马,先到草地边某一处牧马,再到河边饮马,然后回到账蓬。
请你帮他确定这一天的最短路线。
教学中,从问题的情境人手,先让学生要充分讨论,积极地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教师引导、归纳出解决问题所用到的知识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
第三,从挖掘“问题链”来开展变式训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推理、概括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善思;
<img
src="/ebook2/ebooks/42-306/42-306-1 003/sshot-2828.jpg" /><img
src="/ebook2/ebooks/42-306/42-306-1 003/sshot-2829.jpg" /><img
src="/ebook2/ebooks/42-306/42-306-1 003/sshot-2830.jpg" />
例:已知:点D、E在AC上,
∠ABD=∠CBE.∠A=∠C
求证:BD=BE
变式一:求证:△ABE=△CBD
变式二:如果过点B作DBE的平分线交DE于点F,你还能得出什么新的结论?请写出三个(不要求证明)
第四,从回顾解题策略、方法的优劣来评价,培养学生去分析。
还有就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善于暴露思维过程,留下一定的思维时间与空间,使学生“思在知识的转折点、思在问题的疑难处、思在矛盾的解决上,思在真理的探索中”,使学生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
四、指导学生写
初中学生在解题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等问题。
比如在学习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时,下列这些错误学生很容易犯,(-3) 2=_32,(2x3) 2=2x32等等。
这主要是我们在教学中不大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
在教学中老师要及时纠正学生易犯的错误。
比如:①要教会学生将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符号语言,还要注意数学符号中数学演算的前提条件;②要将学生在推理的同时学会书写表达,让学生在反复训练中熟练掌握常用的书写格式;③要
训练学生根据已知条件来分析作图,正确地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直观图形,以便更好地利用数形结合解决问题。
这样经过多形式、多层次去强化训练,让学生过好分析关、书写关,使学生在注意严谨性、逻辑性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书写习惯。
五、指导学生记
教学生如何克服遗忘,以科学的方法记忆数学知识,对学生来说是很有益处的。
初中新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分较多,理解记忆的成分较少,这就不能适应初中学生的新要求。
因此,重视对学生进行记忆方法指导,这是初中数学教学的必然要求。
教学中,首先要重视改革教学方法,抛弃满堂灌,以避免学生“消化不良”,其次要善于结合数学实际,教给学生相应的方法。
比如①理解记忆法,因为理解的东西才能记得准,记得牢,所以必须“先懂后记”。
②简化记忆法,简化记忆方法分两类,一类是把文字“浓缩”之后记忆,另一类是用字母符号表达抽象记忆。
③形象记忆法,内容形象、直观、记忆就深刻、难忘,把知识形象化能帮助记忆。
④对比记忆法,把相类似的问题放在一起找出区别与联系,分清异同,增强记忆效果。
⑤口诀记忆法,将数学知识编成“顺口溜”,生动有趣,印象深刻,不易遗忘。
⑥系统记忆法,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便于整体上掌握知识,可用关系图来帮助记忆。
此外,我们还应该让学生明确各种记忆方法。
六、指导学生反思
孔子日:“君子有九思”。
按新课程要求,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
数学课堂的反思便成了教师与学生认知取向的重要环节。
反思有课堂内、课堂外。
教师应指导学生养成自主地反思领悟所学知识程度的自觉性,学会对于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认知行为的经验总结和分析、批判。
初中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必须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积极地实施,持之以恒。
要力求做到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结合,课上与课下结合,学法与教法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探求结合,统一指导与个别指导结合,建立纵横交错的学法指导网络,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同时要理论联系实际,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